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小闲人

唐朝小闲人 第1847节

开场论道,必须开场论道!

……

“云景兄,待会崔老先生他们会在曲江池论道,你去不去听?”

“我说寒节兄,你怎还恁地不知廉耻。”

“我知道你什么意思,但是学问不分贵贱的,能够多学点,有何不可。”

“什么学问?狗屁!你想想看,那崔老头以往什么时候这么般勤快的开场论道,他们一直都是高高在上,即便论道,也只是跟王家、郑家、卢家的人讨论,咱们侧耳去听,都会遭受他们鄙视。可是自从韩小哥提出拒绝的权力后,他们就天天开场论道,还广发消息,让咱们去参加。这倒也罢了,可是你听听,他们说得是圣人之道么?他们分明就是在狡辩,完全就是针对韩小哥的,无非就是想利用我们抬高自己的名望,其用心之险恶,简直令人毛骨悚然,他们真是白读了这么多的圣贤书。要去你去,我是绝不会再被他们利用。”

“好好好,你消消气,当我说错了行不,走走走,咱们去万福楼,这总行了吧。”

……

这一日万福楼、第一楼、得月楼三大酒楼全部爆满,几乎有一大半人都是站着的。

万福楼、第一楼全都是寒门子弟,而得月楼就全都是贵族子弟。

阵营划分的非常清楚。

这万福楼的掌柜万季春躲在小屋内,听得外面那些言论,一个劲发抖,这真是太可怕了,他宁可不要这些客人。

曲江池。

一顶轿子急走在河边,行得半晌,来到一处山脚下,轿子停了下来,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从轿子里面走了出来,佝偻着背,杵着拐杖,身边两人立刻上前搀扶住他。

此人正是博陵崔氏的家主,崔民干,就是他在氏族志上与李世民齐名,此时已是八十高龄了。他就是典型的唐朝士族,虽无官职在身,但是出身却是非常之牛逼,他是北魏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崔孝芬的曾孙,隋朝大将军、汲郡明公崔宣猷的孙子,隋朝虞部侍郎、固安县公崔叔重的儿子。

什么是出身?这就是出身。

“老爷,你慢点,你慢点啊!”

身边那管家搀扶着老爷子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那是心惊胆战,这摔一跤的话,估计都没得救了。

但是没有办法,这古代的学问大家,讲究的是一个格调,绝不会在闹市中开场论道,那是市井之地,一般都是在半山上,庙里、道观里。这高人必须寄情于山水。

“慢不得,慢不得,再慢我崔家都会完了。”

老爷子是急得直喘气。

可是等来到约定的亭子前,老爷子当即就傻眼了,只见亭子四周只是稀稀拉拉的坐着一些人,多半还都是中年人,其中还一个还与他一般大小,双目痴呆,脸上露着傻笑。

这人老爷子认识,唤作贾席,是横跨隋唐两朝的考生,但没有一回考上。

这不是老爷子熟悉的场景呀,以前老爷子随便往这一站,慕名而来的人那是多不胜数,连树上都得坐满了人,可如今这场面实在是太寒碜了,太不符合他的身价了。

第877章 神也是他,鬼也是他

崔卢郑王为他们的傲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其实捧起他们的就是寒门,要不是那些寒门官员屁颠屁颠跑去跟他们联姻,他们如今岂有这般威望,连皇帝看不上眼,然而你们如此压制寒门,鄙视寒门,事到如今,他们总算是吃到了苦果。

此时,长安的士庶之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

而长安、洛阳又是大唐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但凡有才之士,都往长安跑,贵族和庶族都集中在这里。

因此长安爆发士庶之争,其后果会直接影响全国。

现在双方阵营划分的非常清楚,其中很多崇尚士族的庶族子弟,现在也必须选边站,如果他们投靠士族,那么后果就是,庶族也不接纳他们,士族又看不起他们,主要他们又生活在庶族的圈子里面,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站在庶族这边。

这就直接导致那些大学问家开场论道,没有人去捧场。

因为寒门还是多数,士族只是少数群体。

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崔民干开场论道,无人参与的消息很快就传出来了。

寒门大喜过望,博陵崔氏丢人丢到姥姥家去了,关键这也让寒门明白一个道理,是士族依赖他们,不是他们依赖士族,这个思想的转变是非常关键的。

士族的名望是极度下降,情况变得越发恶劣。

韩艺就不会遇到这个问题,因为他手中有大唐日报,甭管支不支持他的,都会去看的,不看你怎么去反驳啊,而且大唐日报的覆盖面和效率明显要高于开场论道,虽然只有一千份,但是一出来,内容就立刻传得全城皆知。

然而,催命曲再度降临。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

“大唐日报终于出来了。”

“给我一份。”

“我先来的。”

“是我先来的。”

……

那一群卖报的小孩小手都还未甩开,上千份大唐日报就被哄抢一空。
首节 上一节 1847/41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闲臣风流

下一篇:最强特种兵之龙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