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小闲人

唐朝小闲人 第1852节

李治道:“你先退下吧!”

“遵命。”

这刘燕客刚走不久,张德胜就走了进来,捧着一沓厚厚的奏章,晃晃悠悠的。

李治看得一惊,赶忙站起身来,亲自上前帮张德胜将那些奏章放在案桌上,瞧了眼张德胜,道:“你也真是的,不知道找个人来帮忙么。”

张德胜讪讪道:“陛下恕罪,这都是那些大臣硬塞到小人怀里的。”

李治皱眉道:“你这话什么意思?”

张德胜微微喘气道:“回禀陛下,这里都是礼部侍郎、工部尚书、弘文馆的大学士、监察御史……送来的奏章。如今他们都在外面求见陛下。”

得亏他记忆不错,一连念出二三十个官名来。

李治听得一愣,随手拿起一份奏章,打开来一看,不禁皱了下眉头,很快又拿起一道奏章来,基本上都一目扫去,然后放下,又拿起一本,周而复始,转眼间,就看了十道奏章。低眉沉吟好半晌,道:“你去告诉他们,让他们先回去,朕看完这些奏章就会接见他们。另外,立刻去宣大司空、门下省侍中,中书令,御史大夫,左卫大将军、中书侍郎、许大学士入宫议事。”

“遵命。”

一个时辰后,两仪殿内。

只见李勣、韩瑗、来济、崔义玄、许敬宗、李义府、杨思讷依次坐在左右两边。

李治坐在正中间的矮榻上,目光左右一扫,道:“朕急召各位爱卿来,是因为就在方才朝中半数大臣上奏,说长安城内最近有人聚众闹事,大肆宣扬反朝廷的言论,暗中积蓄势力,意图造反。令朕尤为的震惊,长安乃天子脚下,竟有这等事发生,实在是令人感到愤怒。”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道:“可是等朕一一看过之后,发现几位爱卿都未上奏言明此事,这令朕非常困惑,几位爱卿乃是国之栋梁,为何这么大的事,你们竟然不告知朕。”

韩瑗、来济相觑一眼,低头沉默。

李勣兀自是似醒非醒,似睡非睡,杨思讷则是微微瞥向李勣。

许敬宗突然站出来道:“回禀陛下,此事臣也略有耳闻,但要说是意图造反,未免就有些危言耸听了,但的确有人散播谣言,聚众闹事,挑起争斗,破坏长安治安,危急江山社稷。”

李治眉头稍皱,道:“你说的可是皇家特派使韩艺?”

“正是。”

许敬宗道:“韩艺利用大唐日报大肆批评士族,蓄意挑起士族和庶族的斗争,让他们相互敌视,如今两边已经到达水火不容的地步,两边的人马的愤怒日益增长,倘若朝廷再不出面管控,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竟有这等事?”

李治不禁眉头一皱,龙颜不悦。

李义府赶紧站出来道:“启禀陛下,韩艺大肆批评士族,以至于朝中大臣甚为不满,要知道我大唐开国功勋多半都是出自士族,韩艺的言论已经让这些功勋们深感不满,引起大家众怒,许多大臣都在说——在说——”

李治道:“说什么?”

“微臣不敢说。”

“朕现在命令你说。”

李义府畏畏缩缩道:“他们说陛下任用奸邪,纵容韩艺,从而导致韩艺目空一切,刚愎自用,善乱祖制,公然诬蔑朝廷功臣,实则是借此在百姓心中埋下愤怒的种子,笼络民心,扩大自己的势力,谋求名望。”

“岂有此理。”

李治猛地一拍桌子。

许敬宗见李治发怒了,不禁大喜,又立刻道:“陛下,如今朝野上下皆对韩艺所作所为感到不满,朝廷应立刻将韩艺革职查办,平息众怒。”

李治满面怒容,道:“各位爱卿都这么看么?”

崔义玄道:“回禀陛下,事实上近几日长安城内是硝烟弥漫,百姓心中都滋生出仇恨的情绪,破坏了现有的和谐、稳定,长久下去,必生大乱,朝廷当立即出面管控。”

“爱卿言之有理啊!”李治点点头,突然瞥向李勣,道:“大司空,你以为如何?”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李勣身上,当朝第一人,他的意见比任何人的意见都要重要。

李勣仿佛如梦初醒,忙道:“回禀陛下,老臣也赞成依法查办。”

许敬宗、李义府他们听得面色一喜,李勣都这么说了,那这事就没得跑了。

李治不露声色的瞧了眼李勣,微微皱了下眉头,又看向来济、韩瑗道:“中书令,门下侍中,你们又是如何看的?”

“这——!”韩瑗稍稍犹豫了下,心想,这跟他关系倒不大,而他们又不是李勣的对手,争下去只会引火烧身,于是道:“臣也赞成依法查办。”

来济当然附议。

李治又看向杨思讷。

杨思讷忙道:“微臣也赞成大司空的意思。”

许敬宗、李义府、崔义玄见大家都赞成,不禁欣喜若狂。

李治皱眉凝思半晌,道:“既然各位爱卿都赞成依法查办,那就如此办吧。”说着,他朝着李勣道:“大司空,朕想将此案交予你来审理。”

此话一出,众人神色各异。

李勣道:“陛下,这不合规矩,此案应该交由御史台亦或者大理寺、刑部审理。”
首节 上一节 1852/41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闲臣风流

下一篇:最强特种兵之龙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