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小闲人

唐朝小闲人 第2115节

他先来找李勣,没有找长孙无忌,很明显他还是有些忌惮长孙无忌,他必须先将后路给安排好,这后路就是李勣,唯有他能够跟长孙无忌抗衡,许敬宗、李义府等人嚷嚷着是痛快,但是真要跟长孙无忌火拼的话,他们两个根本不顶用。

李勣沉默少许,道:“这天意又岂是人可违抗的。”言下之意,就是如果长孙无忌要出山,那他就是自寻死路。

得到李勣的答复,李治心里有底气了。

虽说李勣是忠于李治的,而且与长孙无忌也是敌对的,但是李治这回主要是肃清朝堂,哪里知道将长孙无忌跟拉了出来,他不知道李勣对这肃清朝堂一事是赞成的,还是反对的,他必须要问清这一点,如果李勣觉得不太好,那更别提长孙无忌了。

在第二日晚上,李治就立刻召见长孙无忌,此事不能再拖了。

“老朽参见陛下。”

“舅舅快快请起。”

李治亲自上前扶起长孙无忌,搀扶着他坐了下来,自己就坐在他边上,关心道:“舅舅身体可还好?”

长孙无忌呵呵道:“蒙陛下挂念,我这把老骨头兴许还能熬上几年。”

李治笑道:“舅舅身体好,朕便放心了。”

一番很虚伪的问候之后,李治就道:“朕今日找舅舅前来,是有一事想询问舅舅的建议。”

长孙无忌忙道:“陛下,老朽已经退出朝堂了,不问朝政之事了,此事你该去问李勣。”

李治心想你真是太谦虚了。道:“司空乃是武将出身,此事他也不是很擅长,朝野上下,唯有舅舅可以帮帮朕。”

长孙无忌问道:“那不知陛下是想询问何事?”

李治轻咳一声,又将自己想肃清朝堂之事告知了长孙无忌,道:“不知舅舅是否赞同。”

长孙无忌闻言,叹了口气,捋着胡须道:“这世上之事,最为难办的就是这人事啊!”

李治心里咯噔一下,心想,难道真的要走这一步。

哪知长孙无忌话锋一转,道:“但是陛下必须得这么做!”

李治微微一愣,道:“还望舅舅能够指点一二。”

长孙无忌道:“这治国先治吏,若吏治不好,何谈治国。当年先帝在位时,底下的一群枢要大臣,包括老夫在内,都乃开国功勋,先帝必须要给予他们封赏,因此他们的儿子都被封为官员,可一个开国功勋的儿子少则两三个,多则五六个,到如今他们孙子多达十几二十个,而这些人凭借祖荫纷纷入朝为官,陛下你才二十来岁,你还能看到他们的下一代,可往下这一家功勋之后可就上百人,别封赏他们为官,光养,朝廷也养不起啊!而且,如果陛下在这一代还拦不住他们,那么下一代就更加难,因为他们在朝中的势力会更加庞大,到时只会更加棘手。

其实这事前几年老朽也考虑过,只是老朽本也是皇亲国戚,也曾随先帝开疆辟土,他们的父辈与老朽多多少少有些关系,这人情难免呀,老朽实在是没法下这手。可是陛下就没有这顾虑了,可放开手脚去干。此外,陛下你既然已经开了这口,倘若言行不一,那么任何事,他们都会用今日之手段来违抗陛下的诏令。

不瞒陛下,这些天那些人专门来找老朽,还妄图挑拨老朽与陛下的关系,老朽虽然老了,但是心里明白的很,因此他们越是来找老朽,老朽就越恨他们。”

不亏是当过宰相的人,分析的是头头是道,这贵族社会最麻烦的一点,就是功勋之后,功勋之后他也是官,像程处亮他们至少是四五品大将军,他们的儿子,你也得照顾吧,一个养五个,五个养二十五个,这朝廷哪负担得起。

李治听着还是有些不稳,万一长孙无忌是下个套放这里,怂恿他下刀,这刀一拿起,长孙无忌便赶紧站出来,振臂一呼。连连点头道:“舅舅说得正是对极了,可是下面的反抗这么强烈,朕也有些拿捏不准,还请舅舅帮朕想个法子。”

长孙无忌沉吟半晌,道:“此与贞观年间,先帝肃清朝堂大为不同,当时因为官吏太过冗杂,导致办事效率非常慢,先帝是不得已才行以霸道,直接将朝中官员从一万多人削减为六百多人,而陛下此举并非解燃眉之急,而是深谋远虑,若以霸道为之,未尝不可,但是老朽认为可将霸道与王道相结合,来做此事。”

李治皱眉道:“霸道与王道相结合?”

“不错!”

长孙无忌道:“像那些王公贵戚,他们本都是陛下的亲戚,这些人是永远都清除不了的,毕竟陛下将来的公主也得嫁人,王子也得娶妻,还有皇后家的人,以及你的那些姑姑、姐姐、兄弟,他们永远都会在,最多只是换了一批人而已。陛下要防范的是王公贵戚与朝中大臣勾结,因此老朽建议,对于那些王公贵戚行以王道,罚他们一些田地便可,而下面那些官吏的话,陛下当行以霸道,将他们赶出长安,调派到外地去做一个闲官。如此一来,王公贵戚他们得以自保,又岂会去管那些官吏之事,而朝中剩余官吏自然也不敢在与王公贵戚勾结。

但是要治吏,光这么做还是不行,还得从选拔官吏上下手,陛下可以科举为主,然而贵族子弟要入朝为官,必须得由陛下你亲自考核,若真有才干者,自然取之,又可以笼络人心,若无能者,也好叫他们心服口服。”

第1013章 弃车保帅

这姜还是老的辣啊!

长孙无忌说得非常对,这人事其实就是世界上最难办的事,因为避免不了得罪人,因此没有经验的人,是难以办好此事,为什么韩艺在这方面没有给长孙无忌出主意,就是因为他知道他办不好这事。

但是长孙无忌却能将这事分析的如此透彻,王公贵戚,这些人要么是外戚,要么是与皇室有联姻的人,这些人他永远都会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既然如此的话,你清除他们干什么,而且长孙无忌还利用人类弃车保帅的思想,将王公大臣隔开来,不让他们相互勾结,这就是加强中央集权。

李治最开始的打算,是将他们一铲子给端了,目的就是将这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给理清了,但是长孙无忌的这种做法一刀往中间切,同样可以达到李治的目的,而且能够减少底下人的反抗情绪。

李治这人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在行政方面,远不如他的舅舅,朝中上下也没有人比得上长孙无忌。因此纵使二人心里各打着算盘,彼此算计着,但是李治还是虚心听进去了,而且长孙无忌这个策略,也减少了李治心中的疑虑,如果长孙无忌要下套,那肯定怂恿李治一步到位,这样做的话,等于李治还是稳住高层,打击中低层,那么长孙无忌再想出山,恐怕就不是那么的容易了。

李治非常感激道:“多谢舅舅赐教,朕茅塞顿开。”

“陛下叫我一声舅舅,我这做舅舅自当竭尽全力。”长孙无忌只是轻轻一笑,又道:“不过有一事,老朽倒是想请求陛下恩准。”

李治微微一愣,道:“舅舅请说。”

长孙无忌道:“老朽恳请陛下借这一次机会,将韩瑗也调派到外地去。”

李治一惊,他原本以为长孙无忌是要索要回报,但却没有想到长孙无忌会提出这么一个要求,道:“舅舅为何这般说?”

长孙无忌叹了口气,道:“其实关于韩瑗为褚遂良求情一事,老朽也是后来才知晓的,老朽认为韩瑗犯下大错,不瞒陛下,老朽虽与褚遂良有着袍泽之谊,但是老朽认为陛下决计不能让褚遂良回长安。”

李治越听越发糊涂了,长孙无忌与褚遂良的关系,亦师生,亦兄弟,他应该为褚遂良求情才是。道:“为何?”

长孙无忌叹道:“褚遂良并非是因为政务上的过失被贬出长安,而是因为他触犯了天威,是对陛下的大不敬,如果陛下褚遂良召回来,那陛下又该如何待之?要官至原职,那褚遂良与许敬宗必定会是水火不容,从而形成党羽之争,于江山社稷不利,也会阻碍陛下励精图治,可若是官职给小了,褚遂良毕竟曾是辅助大臣,这么安排也不妥当。

韩瑗建议陛下让褚遂良回来,他只考虑到褚遂良当初有恩于他,并未考虑陛下的难处,以及国家的得失,他身为门下侍中,怎能一己之利,而枉顾江山社稷,应当给予严惩。至于褚遂良么,如果陛下还念及褚遂良昔日之功,就让回乡养老吧。”

在说出这话时,长孙无忌的手在轻微的颤抖,但是身为政治家,为求达到政治目的,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舍弃的,包括自己。经过此事,他已经决定彻底放弃褚遂良了,褚遂良如今回长安,会给关陇集团增加极大的危机。首先,褚遂良一旦回来,必定会众矢之的,而且李治也极不爽褚遂良,毕竟褚遂良当着李治的面,说李治乱伦,完全就没有将李治放在眼里。武媚娘也恨得他要命,再加上褚遂良憎恨韩艺,他没有办法从中调解。
首节 上一节 2115/41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闲臣风流

下一篇:最强特种兵之龙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