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小闲人

唐朝小闲人 第2134节

“免礼吧!免礼吧!”李治摆摆手,道:“今日上午苏定方送了一封急函到长安,安西大都护府那边因为连连战乱,再加上去年的一场大雪,导致当地的百姓生活非常艰苦,倘若如此下去的话,必定又会生乱,然而,如今当地的百姓对于朝廷是寄予了很大的厚望,希望能够朝廷能够帮助他们。”

西突厥这几番动乱,伤害巨大,不但被唐军杀了不少,还有不少部落都已经迁徙到西域去了,因此当地非常混乱,得亏韩艺当初让他们签订了牧场协议,又有苏定方、裴行俭等文武双全的大将驻扎在当地,否则的话,恐怕用不了多久,西突厥就会卷土重来。

韩艺听得眼中闪过一抹喜色,这还真是天助我也啊!

言罢,李治轻咳一声,道:“不知各位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李义府站出来道:“回禀陛下,那些部落常年打仗,而且雪灾也不是这两年才有的,他们以前不也这么过来了么。臣认为这对于我中原王朝而言是好事,西北诸部落越弱,对于我中原而言,威胁就越小,朝廷派个巡察御史带一些粮食过去,聊表心意即可。”

韩艺听得差点没有笑出声来,聊表心意,你老小子真是牛啊!

杜正伦立刻站出来道:“李侍郎未免想到太简单了,自古以来,多半都是饥饿成乱,如果当地百姓吃不上饭,那他们就只有一条出路,就是来我中原抢东西吃,这样又会使得西突厥死灰复燃,我大军好不容易消灭西突厥,可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李义府轻蔑一笑,道:“杜侍郎未免也太瞧得起那些胡人,如今那些部落苟延残喘,我大唐驻军当地,谁敢生乱。而且西突厥这么多人,朝廷得拿出多少粮食去救济他们。”

杜正伦道:“可这狗急了也会跳墙。”

李义府道:“那又怎样,不还是条狗么?”

杜正伦怒指着李义府道:“你倒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倘若因此发生动乱,你领兵去镇压么,打仗可是要死人的,像那汉武帝不就是打仗把国家都给打垮了么。”

李义府挺着胸膛就上去了,道:“你这又是什么话,要是这样的话,今年他们要粮食,明年要绢布,朝廷拿什么去给。”他不敢冲着韩艺来,韩艺年轻人,杜正伦这么大年纪了,打也打不过他。

韩艺看着二人都快要动手了,心里是激动不已啊!

殊不知他们两个经常吵,盖因杜正伦曾是李承乾的老师,跟长孙无忌、李勣他们是一辈的,在他看来,李义府只是一个晚辈,而且还是寒门出身,认为李义府要低他一等。李义府如今翻身了,最恨别人看不起他了,而且在李义府看来,杜正伦完全就是他们的搭顺风车当了这宰相,你凭什么在我面前倚老卖老,因此二人互看对方不顺眼。

“行了,行了!”

李治听着就头疼,道:“你们两个少说两句,朕让你们来,可不是来吵架,而是来商量应对之策的。”

李义府、杜正伦面对面怒哼一声,同时一甩袖袍,退了回去。

李治也见惯不怪了,这种情况在唐朝经常发生,尤其武将与文臣之间。

第1024章 狮子大开口

这李义府、杜正伦退下之后,许敬宗就站了出来,轮装逼,论倚老卖老,他可是高手中的高手,心中暗笑,就知道你们两个不行。颇有高人风范地说道:“陛下,上天有好生之德,这该救得还是得救,但是粮食不宜多也不宜少,既要当地的胡人感受到朝廷是真心帮助他们,又不能让他们觉得可以对朝廷予取予求,而且朝廷也应该量力而行,灾难难免会死人,相信他们也会谅解的。”

拿生命去谅解,敢情胡人都是圣人来得。韩艺暗自一笑,双目微合,开始养精蓄锐。

其实李治心里早有打算,但也得枢要大臣点头,很是严肃的点了点头,好像挺有道理的,又朝着李勣问道:“不知司空有何看法?”

李勣永远是最贴心的了,而且是一只老狐狸,道:“陛下难道忘记,当初皇家特派使曾在那边颁布不少政令,而且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支持,陛下何不询问他的建议。”

韩艺眼一睁,这么快就轮到我了。

李治的打算就是韩艺的政策,但是他们就商量过,而且李治反复思考过韩艺的策略,觉得这的确是可行的,而且韩艺已经先斩后奏,他没有多余的选择,但由于中间出了很多意外,这事一直搁置没有谈,其实苏定方的来信里面都提到了韩艺在草原上的许诺,明显就是催促朝廷赶紧兑现,只是没有明说而已,因此这事非韩艺莫属。

“韩艺!”

“臣在!”

韩艺赶紧站了出来。

李治道:“你最了解那边的情况,你对此有何看法?”

韩艺道:“回禀陛下,方才李侍郎、杜侍郎、许大学士他们都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许敬宗一听韩艺说话,就各种不爽,总觉得韩艺不尊重他,殊不知韩艺当年连褚遂良都不尊重,又岂会尊重他,阴阳怪气道:“是吗?那老夫倒真要愿闻其详!”

李治瞧了眼许敬宗,心里不免都在想,你这么大年纪,为什么就这么喜欢自取其辱了,韩艺的才能都摆在你面前了,你如何就看不到。

韩艺微微笑道:“敢问许大学士,如果洛阳发生了灾难,朝廷该当如何?”

许敬宗立刻道:“洛阳是东都,怎能拿来跟西突厥旧地相提并论。”

“抱歉!”

韩艺又道:“那就扬州吧!”

许敬宗道:“扬州百姓乃是我大唐百姓——!”

不等他说完,韩艺就道:“大学士的意思是,北边的胡人就不是我大唐百姓呢?”

“老夫可没有这么说,你这是断章取义。”许敬宗慌道。

“那就请你明说,安西四镇和扬州、太原、凤翔这些地方有何不同?”

许敬宗嗫嚅着不做声了,其实不只是他,基本上朝中大臣都是区别对待中原与北边,朝廷对于东突厥的政策也跟对中原不一样,何况是更远的西突厥。但是现在李治已经将这些地方纳为大唐版图,当地的百姓肯定就是李治的子民,因此话不能明说。

韩艺又道:“陛下以仁政治天下,如今陛下的子民有困难,朝廷怎么视若不顾,亦或者聊表心意,这可是一条条人命啊!”

杜正伦腰板一挺,不屑的看了眼李义府,这个二十岁出头的后生都比你明白事理一些。

李义府立刻不服,道:“特派使,若能救那当然也无妨,可是那里有着不少人,难不成让朝廷掏空国库去救援他们呢?而且胡人善变,不可信也,万一将他们养肥了,养壮了,他们就会拿起他们的武器来对付我们。”

韩艺道:“不知李侍郎可有听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首节 上一节 2134/41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闲臣风流

下一篇:最强特种兵之龙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