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小闲人

唐朝小闲人 第3256节

张大象愣了下,道:“韩尚书所指可是漕运一事。”

“真是庆幸你还未高兴过头。”韩艺耸耸肩,旋即正色道:“这可是我们户部最近三年的首要任务。”

张大象只觉亚历山大,自然也将李义府之事抛之脑后,慎重道:“你这计划虽好,但是实施起来,可不是那么轻松。”

韩艺笑道:“这也正是我们坐在这里原因。说说你得看法吧。”

张大象道:“在初期朝廷还是要投入不少钱进去,这一定会加重财政负担,而且,这还得看用什么结算,如果用绢帛来结算的话,相对而言,较为轻松不少,但是如果要用铜钱来结算的话,那可就非常麻烦,因为如今朝廷每年铸币有限,而如今的话,绢帛通常都是用于与西北的贸易,而在中原地区,铜钱要更受大家喜欢,毕竟绢帛不宜分割,而如今大大小小的商品是层出不穷,百姓也习惯于来市集购买,用绢帛购买十分不易,我想商人一定会要求用铜钱来结算。”

韩艺道:“听你这语气,我怎么感觉自己是在自找麻烦。”

张大象呵呵道:“这可是你说得,我可没有这么说。”

言下之意,你就是在自找麻烦。

韩艺笑道:“其实说到底,就是缺钱,有钱的话,什么都不是问题。”

张大象道:“这也可以这么说,可问题是朝廷确没多少钱,不然的话,也不会去劳役百姓,除非加税。”

“我想如果加税的话,百姓宁可去闯那鬼门关,那我们做这么多图得是什么,真得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韩艺摇摇头,道:“这样吧,我解决钱的问题,至于其余那些琐碎的问题,由你来解决。也就是说,你只管执行我的计划,该用多少钱,只管用便是了,不需要担忧。”

张大象小心翼翼道:“韩尚书,我知你理财的手段,但是这可真不是小事,自你上任以来,百姓的生活是好了不少,尤其是在长安,可是财政支出可是一年比一年多,当然,这也不全是你的原因,因为朝中也增加了不少官员,可是你的西北计划,与吐谷浑的贸易,朝廷可都得支出不少钱,倘若这三年内风调雨顺,国内外无大事,那还能勉强渡过,可一旦出了什么事,或者朝廷急要用钱,财政可能就会崩溃。”

“哪有你说得这么邪乎。”韩艺一笑,道:“我朝的财政思想,不就是藏富于民么,只要百姓富裕,朝廷就崩溃不了,一切都还有回旋的余地,而且钱这东西,你不用出去,它就不是钱,只有用出去了,才能产生价值,才能有回报,俗语说得好,这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问题没?”

张大象见他如此自信,那也就不多说了,道:“还有就是官员的问题,废除漕运,必定会伤及许多人的利益,不瞒你说,许多官员、贵族,都借漕运之便,为自己贩卖货物,虽然如今他们还没有什么动作,但是我想他们到时肯定会百般阻扰的,就跟他们阻扰民安局一样。”

韩艺点点头,道:“这个我问题我早就想到了,但是我们只要做好两点,便可将他们给压下去。”

张大象忙问道:“哪两点?”

韩艺道:“第一,从内部分裂他们。正好,朝廷这个计划也需要招收一批经验丰富的人才,我在洛阳已经招纳了一百名漕运官来帮我完成这个计划,那么这些漕运官一定会拥护废除漕运的,因为他们将从中得利,没有了这些人支持,那些官员也成不了气候。

再者,就是贵族乡绅,我朝势力最强的贵族群体,莫过于关中贵族与山东士族,但是得利的又是谁,不也是关中集团和山东集团么,我想这一点不需要我们出面,他们自会帮我们解决的。至于什么江左士族,那早就一盘散沙,不足为虑。

另外,朝廷对外一直都是说,减少漕运规模,从未说完全废除漕运,也就是说将部分粮食交予商人运送,但这部分是哪部分,朝廷可没有明说,我相信一定会有人报以侥幸的心理,认为自己可以躲过这一劫。故此我们只需要根据我们的计划,先将一部分漕运过渡给商人,同时稳住另一部分人,暗示他们,这部分漕运是不会动的,如此一来就可以彻底瓦解他们。

至于这第二么,就是百姓。整件事最大的受益人,就是百姓,只要我们宣传得当,百姓当然会支持我们,得民心者能得天下,何况这区区漕运。”

张大象道:“可是很多地方朝廷是鞭长莫及,在地方上那些官员士绅才是最有势力的,只怕会有人从中作梗,蒙蔽百姓的。”

韩艺笑道:“这就要利用到第二受益者了,也就是商人,商人一定会支持废除漕运的,你方才也说了,不少人利用权力之便,借漕运贩卖商品,一个是不要运费的,一个是要运费的,商人如何竞争的过他们,而商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流动的,只要利用好商人,在宣传上面,我们就不需要忌惮他们,而且我们还能很快得知各地的消息。

不过你一定要记住一点,在执行这个计划时,一定要表现的坚定不移决心,不管遇到任何困难,也要咬着牙挺下去,只要我们自己不乱,这事还就乱不了。”

第1612章 治国易,治家难

对于韩艺而言,李义府之事,只不过是春风过耳,也就值那十贯钱,因为李义府的下台,不是他操纵的,在他的计划中,没有这一个环节,对于他的计划,影响也并不是很大,而改革漕运却是他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故此,他很快就又将重心投入到漕运之事上面。

这个工程可是非常浩大的,需要做得事实在是太多了,一连半月,韩艺几乎天天都在待在户部,与张大象合计着,主要谈得还是钱的问题,其中涉及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如何平摊,因为朝廷要在很多地方建造仓库,这个是地方出钱,还是朝廷出钱,还是各出一半。

最终决定,还是全部由中央支出,因为韩艺考虑到地方上真没有什么钱,就是洛阳、扬州等个别州,比较富裕,大部分的州县过得都比较清贫,小农经济做到极致也就是不愁温饱而已。地方上将税收交齐就可以了,不要再给地方上再增添负担了。

不过朝廷只出钱,也就是说由中央拨款,从地方上找人修建仓库,顺便刺激地方上经济,也防止其中有人贪污受贿,如果是中央拨款,地方政府去干的话,那这一层层剥下来,仓库估计只能用纸糊上了,而且官府做事,一般都是劳役百姓,这与改革漕运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除此之外,韩艺还叫来长安的富商,希望他们出钱出力,帮助朝廷。

长安的富商都非常的爽快的答应了下来,当初这些富商就已经答应出钱帮助朝廷治理河道,他们也不傻,这河道便是他们的生命线,而且漕运改制,在河道上不再有优先级,如今商船遇到漕船,那就是儿子见了爹,故此他们都愿意答应,无偿为朝廷出钱出力。

这钱其实也该他们出,因为他们如今赚了不少钱,但是交的税跟普通百姓差不多,如今朝廷需要帮助,他们当然得出一份力。

但这在以前是极少见到的,商人在世人的眼中,是唯利是图的,以往都是朝廷拿刀逼着他们出钱,而如今的话,却主动愿意出钱,这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从而也将百姓的目光从李义府身上转移到漕运上面来了。

但是这种模式,导致资金结构非常复杂,这也是以前没有的,以前朝廷办事,多点钱,少点钱,那都不是一个事,因为资金结构非常简单,盈亏都是朝廷的,但是如今可不同,既然人家商人参与了,而且中间还包括着朝廷与商人的交易,那每一文钱可就得用在刀刃上,故此,韩艺又计划着将两边的结算都放在金行,由金行作为一个中间机构,将朝廷与商人结合起来,避免朝廷与商人直接发生利益关系。

三更时分,此时北巷的所有店面都早已经关门,唯独金行还是灯火通明,在最近这段日子,这都已经成为了常态。

“呼——总算是解决了。”

韩艺来到贵宾室,只觉整个人都是软的,瘫倒在沙发上,连抬一下手指都觉得累。

金行其实就是银行的雏形,但也只是雏形,它以前只有借贷储蓄功能,但是如今韩艺将结算放到金行,这无疑就是又让金行升级了,其中涉及到许多以前从未涉及到的业务,这就要安排新得工作,人员变动,以及结算的流程。

最具标志性的,就是户部在金行开了一个专门的户头,那么金行也得专门为朝廷提供一整套独有的存取流程。

这都需要韩艺那些超时代的金融知识,桑木是帮不了什么忙,故此韩艺这几日一直在金行,忙着落实此事,每天都工作到三更天。

好在韩艺以前也是这么工作,要么就天天在外面浪,如果接到任务,就常常是通宵达旦,再枯燥的东西,什么论文,什么合同,他都能看上一整天,这也是他的成功之处。

“恩公,你先回去休息吧,剩下那些琐碎的事,我来做就是了。”

桑木将资料放好之后,又见韩艺躺在沙发上都快睡着了,于是说道。

韩艺睁了睁眼,坐起身来,笑道:“都已经这时候了,早点晚点也没有啥区别,这几日大家都挺累的,我在这里,至少能令他们平衡一些,我都这么拼命,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另外,我怎么也得陪咱们桑木大总管把宵夜给吃了吧。”

桑木呵呵笑道:“恩公,这我可不敢当。”
首节 上一节 3256/41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闲臣风流

下一篇:最强特种兵之龙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