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小闲人

唐朝小闲人 第3627节

彭靖道:“就是国家向百姓借钱,所发放的一种借据。”

谭洞担忧道:“但是咱们的粮食怎么拿出来呀?这么多粮食,很容易被人逮着的。”

彭靖道:“发放国债的就是咱们金行,到时咱们直接联系金行,金行会帮忙运送的。”

“还能这样啊!”

谭洞愣了半晌,旋即开心地笑道:“东主这一招还真是玩得绝啊!”

彭靖道:“但是我们的任务还不仅仅是如此,我们只是一个带头的,东主让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唆使其他的走私贩和强盗都将那些赃款兑换成国债券。”

谭洞愣了愣,道:“这恐怕很难,朝廷说的话,只怕猪都不会信。”

彭靖道:“朝廷的话,没有人相信,但是东主的话,难道也没有人信么?这金行可是东主建办的,你放心,东主已经告诉我如何去忽悠那些人。”

……

在一切都筹备妥当之后,朝廷正式对外发布消息,将会发行价值一千万贯粮食的国债券,必须得要是粮食,国债券的单位也是斗,可不是贯。

但不是官府唱主导,而是元行与金行这两个私营机构负责出售国债券,官府并不介入,因为官府的名声已经毁于一旦,这时候谁还信任官府?而且,倘若你官府介入的话,那些贪官哪里敢动呀。

然而,金行、元行有着极高的名誉,金行虽然遭受挤兑,但是人人都取到钱,就没有人说亏一文钱,再加上桑木说将凤飞楼的资产都抵押给了元行,才套现出来,还了百姓的钱,这反而令金行的信誉提高许多。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韩艺,在宣传上,就说明这个政策是尚书省制定的,没有说是皇帝想出来的。

可即便如此,当这政策颁布出来之后,长安、洛阳的反响都是一片大笑声。

朝廷这是穷疯了么,智商跌破了下限,这国库赤字的消息,谁人不知道呀,这时候谁还敢借钱给朝廷,就算不赤字也没有人敢借呀,不懂的人,去看看史书,哪个朝廷都是将出尔反尔视作家常便饭。

许多贵族和那些被裁掉的官员,都在嘲笑韩艺,还什么救世主,竟然想出这种办法来,这种办法猪都能够想出来,不就是变相征税,换我我也行呀,看来尚书令我也可以当呀!

这些记恨韩艺的人,开始大力抨击国家的政策,朝廷这是变相征税,谁借谁是傻蛋。

百姓听到他们嘲笑声,觉得好像也是这样的,弄了半天,这还是要问百姓借钱啊!

这羊毛始终是出在羊身上呀!

换汤不换药,借不到那会不会抢呢?

诸如此类的担忧,是多不胜数。

又是搞得人心惶惶呀!

但是没过几日,剧情就跟小说一般,来了一个惊天大逆转。

但见一车车粮食络绎不绝的往太仓那边运去。

一些“聪明”的人,看到这情况,这心里着急呀。也不知道是哪个蠢子这么缺心眼,都想去打听一下,赶紧告诉这些傻缺,千万别要上朝廷的当呀!

可惜的是,因为金行为了保护客户的隐私,做得非常完美,你只需要来金行立下字据,粮食的话,金行自己派人去负责运送,你还可以指定白天或者晚上,什么时辰,什么地点。

不但如此,购买国债券,不需要真实名字,数额小的话,直接以票券为主,但是数额大的话,立刻升为VIP,也不需要名字,以指纹和密码为主,密码就是写在信封里面,用一种特质的火漆封住,然后和文件贴在一起,你可以选择一样,也可以两者都要。

大家对于金行这方面还是非常有信心,毕竟金行发行了那么多劵,就没有出过错,因为金行的技术都是垄断的,人家都不知道。

如今,那些嘲笑韩艺的人也只能相信这世界上就是不缺傻子。

就连半夜都络绎不绝呀!

三更半夜百姓都骑在坊墙上,看着那一车车粮食运送太仓去。

现在也没有人管他们,城内除了几个枢要大臣的府邸还是被严加看管着,对于其余官员的监视,都渐渐放宽不少,因为禁军都跑去运送粮食,保护粮食了。但其实是给这些贪官污吏机会,赶紧将那些赃款兑换成国债。

这打脸真是来的太快了,这笑声越大,反而购买国债券的越多。

而且是越来越多。

这一日早上,粮食的车队就从城外运了进来,领队不是禁军,也不是金行的人,而一个穿着绸缎的士绅,这人名叫屈本信,本就是京畿地有名的大地主,只不过人家一直都很低调,不跟韩艺一样,到处高调。

“哎呦!屈兄,你——你也来购买国债?”

“对呀!大家不都买么?”

“可是……可是这朝廷借钱,它能还么?”

“唉……你考虑甚多,不是还有金行和元行么。”

“你信他们?”

“为啥不信。韩艺和元家都是这世上最奸诈的商人,倘若朝廷要是赖账,咱们不敢找朝廷,还不敢找他们么。若是没有把握,他们哪里敢参与,他们肯定是有把握的。再者说,兄弟,你想想看,要是朝廷玩不下去了,说不定朝廷和百姓都来抢咱们的粮食,如今可就咱们这些人有粮食,咱们又吃不完。我现在将粮食借给朝廷,朝廷缓过这口气来,大家都好。你住在城里,也都看见了,这么多人来购买国债券,这世上有谁是傻子呀,咱们的粮食如今拿出来也没有人买得起,还不借给朝廷,这回朝廷给得利息也是非常不错呀。”

……

其实长安不是没有粮食,任何州县也都不是没有粮食,这只是经济危机而已,不是天灾来了,粮食都还是收上来了,只不过是被少数人给弄走了,而且大地主家都屯了不少粮食,这几年收成都不错,而且武媚娘的新政本来就是有利于他们的,他们没有在这危机中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刚开始购买国债券的人都还挺低调,基本上都不怎么露面,舆论还是在攻击韩艺,但是到后来,舆论的风向都改变了。

开始吹捧国债券。
首节 上一节 3627/41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闲臣风流

下一篇:最强特种兵之龙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