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小闲人

唐朝小闲人 第3646节

李治笑着点点头,必须是天生的,也不看看他父亲是谁,道:“你说得不错,朕也是这般想的,朕有意让太子参与政务,你对此怎么看?”

韩艺听罢,沉默不语。

李治道:“朕只是想听听你的想法,你有什么话,说就是了,这里也没有别人。”

韩艺拱手一礼,正色道:“微臣觉得太子当今的年纪,如果直接参与政务的话,显得有些过早了,臣觉得太子还是应该以学习为主,因为太子如今这年龄是学习能力最强的。”

李治道:“朕就是这是意思啊!”

韩艺道:“关于这一点,臣有所了解,陛下打算让太子参与政务,是要太子去处理一些政务的。”

李治纳闷道:“这难道有什么不妥吗?”

韩艺道:“臣始终觉得在一旁旁听比直接参与政务的效果要好的多,毕竟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让太子直接参与政务,反而不利于太子的成长,因为直接参与的话,那么太子就有责任,责任就会产生压力,而这压力并非是来自学习,而且社会给予的压力。让太子在一旁学习,那就不需要承担过多的责任,那么太子也就会轻松许多,他就能够集中精力去学习,去观察陛下和大臣是如何处理各类政务的,这看多了,想多了,再参与进来,上手就会更加快的。

另外,太子的身体也令臣有些担忧,臣也一直都认为太子的身体才是第一位的,繁重的政务,如今太子不一定能够承受得起,而且东宫的那些大臣,他们是奉陛下的旨意去教导太子,他们更在乎的是太子的学问和成绩,而非是其他的,因为太子身体不好,陛下是不会怪他们的,但是太子学问不好,陛下就会怪他们,臣知道陛下非常疼爱太子,但太子如今更需要的是父爱,而非是皇帝的青睐。”

“你说得很对,这事的确不能操之过急,还得一步步来。”李治听得是连连点头,非常欣慰的拍了拍韩艺的肩膀,道:“太子能有你这位良朋好友,真是太子的福气呀。”

韩艺道:“臣只是认为以太子的天赋和仁孝的性格,只要身体好,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代明君的,故此养好身体才是太子目前最紧要的任务。”

李治听得很是开心,因为太子的性格跟他一模一样,一点也不像他母亲。道:“你进去吧,太子还在等着你。”

“微臣遵命。”

……

当李义府父子婿三人被处以斩刑和许敬宗被免职的消息传出去之后,整个长安城内外都是一片沸腾,轰动的效果只是稍稍亚于当初韩艺的回归。

百姓心里怎么可能没有怨气,那真是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就是因为你们几个人,将我们的生活弄得一团糟,我的亲人,我父母都因此而活活饿死,可见百姓是积怨已久呀!

那么总得找一个人来背锅,不然没法向天下人交代。

不找李义府,就得让武媚娘来背锅。

当然,这事情肯定还没有完,李治几次强调要彻查到底。

而这一回牵连的人,可真是不少呀!

因为一旦出现贪腐,必定是一个庞大的贪腐体系,不是说一个人就能够做到的,只要你在这体系里面,你想不贪都不行,你要不贪的话,人家就得将你赶走,大家都贪,你不贪,那你就是要告状。可见在这官场之中,你要么就生在净土之中,要想出淤泥而不染,那就只能去投河自尽。

当日就抓了上千人之多。

许多士绅、贵族都被牵连其中,当时武媚娘的政策是联合贵族一同反商。

这些人都有一个庞大家族,而就封建律法而言,要抓就都抓,他们的那些亲人都逃不了干系,为什么古代流行大义灭亲,不是说道德高尚,而是因为你要不灭亲,人家就得灭你,你灭了亲,你才有机会苟活于世上。

狄仁杰看到这个人数,整个人都是昏的,这要查到猴年马月去,牵涉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且不说人手不足,如今大理寺加上刑部都已经装不下去,现在朝廷可没有钱修建牢房呀。

……

……

两仪殿内。

李治这一目扫去,心情莫名的舒畅,因为如今站在两仪殿内,多半都是青年才俊,就只有刘祥道、李绩这两个老东西。崔戢刃、王玄道、狄仁杰、任知古、郑善行那可都是非常年轻的,当然,其中还有世上最为年轻的尚书令,韩艺。

这在唐朝历史也是从未有过的。

只能说时势造英雄吧,当时李治是没有办法,才选了他们几个,先稳住局面,但是后来发现,他们还干得不错,展现出非凡的才干来,那索性就让他们继续干下去吧,再说,也找不到更加合适的人选。

“今日太子给朕上了一道奏章,朕看过之后,心里即是欣慰,又是矛盾,拿不定主意,你们也都看看,认为太子的建议如何?”

李治说完,张德胜立刻将李弘奏章的抄本给这些大臣们送去。

狄仁杰看完之后,立刻站出来道:“启禀陛下,太子天资聪颖,且宅心仁厚,真是我大唐社稷之福啊!微臣赞成太子的建议。”

长孙延也站出来道:“微臣也赞成太子的建议。”

刘祥道、崔戢刃、王玄道也纷纷表示赞成李弘的建议。

唯独李绩和韩艺这两个大佬站在边上没有做声。

韩艺很爽呀,终于可以跟李绩一个等级,闭着眼就算是完成任务。

李治看了他们一眼,道:“可是他们将国家弄成这样,若不严惩,朕难以出心中恶气。”

卢师卦立刻站出来道:“陛下,那李义府为一己私欲,而贪赃枉法,而陛下为出一口恶气,而不顾国家律法,陛下用李义府方法来惩罚李义府,那岂不是说陛下是赞成李义府的做法?二者是自相矛盾呀。”

李治听得一脸尴尬,暗想,走了一个韦思谦,又来一个卢师卦。怼道:“若不严惩,何以服众?”

长孙延立刻站出来道:“陛下可有想过事情为什么会演变成这样。臣认为追根溯源,还是律法不够完善,律法还不够权威,不足以震慑大臣,故此常常才有大臣贪赃枉法,因为律法对他们毫无作用。若是陛下想阻止此类事情再度发生,理应竖立律法的权威性。若是陛下要惩罚这些人,也应该用律法来惩罚,唯有人人都遵纪守法,国家才能稳定下来。”

狄仁杰道:“长孙侍郎言之有理,陛下兴许还不知道,光这一日所抓获的涉事人员,就超过了一千人,但是其中有许多人只是服从李义府的命令,他们官职甚微,若不服从李义府,可能会招来横祸,虽然他们中间也有不少人贪赃枉法,但是臣认为应该酌情而定,而非是一概而论,尤其是他们的家人,他们家中的奴仆,这些都应该酌情考量。”

崔戢刃也道:“太子在奏章也说了,李义府之过,不应降罪于其幼子,臣认为这一点说得非常对。若因一人之过,而株连全家,只会让事情变得越发复杂,以及滋生更多的违法之事,因为很多官员可借株连之罪,将那些无辜之人给牵连进来,从而满足自己的私欲。”

除了李绩、韩艺之外,所有人都支持太子的建议。
首节 上一节 3646/41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闲臣风流

下一篇:最强特种兵之龙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