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小闲人

唐朝小闲人 第3748节

“没事!”

老者躺在榻上,喘着气,摆了摆手。

这老者正是吐蕃大相禄东赞,原来他在去年年尾班师回朝的途中,不幸染上风寒,结果就一直卧病在床。

禄东赞咳了好一会儿,才缓了过来,微微喘着气道:“对于大唐最近针对我吐蕃的举动,你们是如何看的?”

长子赞悉若立刻道:“父亲,孩儿认为大唐只是在吓唬人的,他们国内才刚刚经历一场大危机,怎敢又立刻与我吐蕃开战,我们根本无须感到害怕。”

禄东赞点点头,又朝着次子论钦陵。

论钦陵道:“孩儿与兄长想得一样,但是唐军极有可能会出击小勃律,然而,这一旦开战,谁也无法控制住局势,所以他们同时也会做好与我吐蕃开战的准备。”

禄东赞问道:“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赞悉若道:“如今父亲你抱恙在身,孩儿认为暂时不宜与大唐发生冲突,小勃律周边都是大唐的藩国,又有安西四镇在后面支撑着,如果我们没有进攻安西四镇的打算,就还不如先从小勃律退出来,再派使臣去与大唐讲和,等父亲你病好了再做打算。”

论钦陵眼中虽然有些不甘,但还是点了点头。

这禄东赞他不是皇帝,他是大相,如果他有个什么三长两短,那么他权力是该交还给赞普,还是留给自己的儿子?

他当然是希望留给儿子,但是这里面是非常复杂的关系,不是说他想传,就能够传下去的。

如果开战的话,那么禄东赞的几个儿子就得领兵去打仗,这种时期他不敢让任何将军领兵,可问题是,在这期间,万一禄东赞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到时他们的儿子必须得赶回来,这样就会导致内忧外患。

如今这个时期,他们不得不放弃小勃律,避免与大唐全面开战,先集中精力先稳定住内政。

而那边李治也是从内政考虑,表现得非常强硬,大唐也没有打这一仗的本钱,这正好赶上禄东赞大病,可见大唐的国运是在上升的趋势。

禄东赞沉默半晌,叹道:“这些年我一直都在关注着大唐的发展,在韩艺的带领下,大唐发展是远远超过了我们吐蕃,我屡犯想要打断他们的发展,可惜未能得逞,如今的局势对于我们而言是越发不利。而我又突然身染重病,只怕难以闯过这一关。”

“父亲,你一定会好起来的。”赞悉若急忙安慰道。

禄东赞摆摆手道:“我的身体,我自己最清楚,这生老病死是躲不掉的,你们也勿用对此感到悲伤,因为你们肩上还有很重的担子。你们认为我吐蕃该如何冲破大唐的封锁。”

论钦陵道:“孩儿始终认为,决不能让大唐占领着安西四镇,那样的话,我们吐蕃将会被大唐活活困死,但若要攻占安西四镇,首先必须攻取吐谷浑,只要占据这个咽喉,我们才有机会攻占安西四镇。另外,我们决计不能给大唐喘息之机,还是应该主动发动进攻,想尽一切办法夺取吐谷浑,战争对于我们吐蕃是有利的。”

禄东赞点点头,道:“你说得很对,其实老夫心里一直都有一些后悔,当初没有下定决心,与大唐决战,从而导致失去了不少良机,如今大唐已经消灭了高句丽,令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咱们再想要攻占吐谷浑,只怕也不是那么容易。”

论钦陵道:“孩儿倒是有一策,可令吐蕃走出困境。”

禄东赞道:“说。”

论钦陵道:“孩儿攻占小勃律之后,得知西边的大食对于大唐收留波斯王子深感不满,而且大食似乎也有意东进。那边大唐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夺回小勃律,显然也是想要西进,孩儿认为他们迟早会碰上的,咱们可以想办法使这一天提前到来,让大食去跟大唐较劲,这样,我们就可以集中兵力进攻吐谷浑。”

禄东赞皱眉思索半晌,道:“咱们对于大唐还算是知根知底的,至于那大食么?咱们也不是很了解,此举怕成为引狼入室啊!”

论钦陵道:“可是大食显然是有东进的意图,就算他们没有这个意图,可一旦让他们知道我们吐蕃跟大唐打到两败俱伤,他们肯定还会东进的,到时咱们可就没法挡住大食。先将大食给拖进来,咱们身处在高原之上,进可攻,退可守,不管咱们帮助哪边,都对另一边,是非常不利的,到时咱们就能够两边要价,从而冲破大唐的封锁,甚至于占领吐谷浑以及安西四镇。”

禄东赞稍稍点了下头。

第1875章 论演技的重要性

在庄园里面悠闲度了几日假,韩艺一家人便返回城内,如今他们这一家人可真是没有太多的空闲去度假,好在之前,他们可是痛痛快快玩了好几年,这其实也是在韩艺的计划之中,那几年就是用来玩,用来放松的。

而在韩艺度假的这几日间,李义府父子婿三人,已经在西市被处死,那气氛真是就跟过年似得,反正今年的年节,百姓们也没有过,等于是在补假,可见李义府的生死都在影响着方方面面,是一个伟大的小人。而像袁公瑜这些武媚娘的心腹,也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处罚,袁公瑜就直接被贬到海南那边去了,注定是回不来了,这一切都是为了压制住武媚娘,就是不让她翻身。

大臣们心也安定了下来,因为从李治的动作来看,就是还站在他们这边的。

故此,韩艺回来之后,就开始在朝中推销自己的货币计划,因为李治点头还不行,这还得走流程,还得由中书起草,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才能够去执行。

但是韩艺的这个计划,在枢要会议中,引起了郑善行、狄仁杰、长孙延他们这些人的强烈反对,他们都很害怕一旦开这先例,那就后患无穷,这就是在给子孙后代留祸啊。

就这二十年间,光枢要大臣就换了三四批,充分的解释了什么叫做伴君如伴虎,他们连自己的权力都无法保证,他们还能去保证什么。而这个货币政策,就只有韩艺才能够推行下去,所以你韩艺要不这么做,那后面的人想这么做也没有这能力和基础,但你韩艺要这么做的话,万一你到时下台,后果就是非常恐怖的。

但是韩艺肯定是要执行这个计划的,这是他酝酿很久的计划,都将李治都给酝酿的忘记了这事,可不是心血来潮,神来之笔。因此,他是拼了命的忽悠郑善行他们,告诉他们,要不这么做,这货币危机马上就会爆发,都不要等到以后,因为如今货币已经不可能满足民间的生产力,如今唐朝的生产力是非常恐怖,有着一个质的飞跃,但如果中间缺乏媒介的话,那商人生产出来的东西卖给谁啊?

最后大家是各退一步,决定将这个计划视作一笔买卖,不视作政策,更加不能视作是长久的政策,而且得由金行和元行来主导,而非是由朝廷来主导。

这一群新晋的枢要大臣,他们多半是在考虑限制朝廷的权力,不是说要增强朝廷的权力,这也是那一场危机给他们留下的教训,李义府他们就是什么都得朝廷管,也没有人限制住他们,结果就弄成这样。大家也都是在痛定思痛,所以他们认为不管任何政策,都得有个限制,一旦出现问题,就能够马上就能够停下来。

在确定之后,韩艺又跑去跟商人洽谈,商人如果不承认的话,那这代金券就没有任何意义。而如今的商人对于货币已经到饥渴难耐的地步,韩艺也没有说强制他们接受,就是告诉他们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就是发行一百万贯货币,第二个方案,就是共发行三百多万贯货币,但是其中一半是以代金券形式来发行。

许多人都非常讨厌韩艺的选择题,尤其是商人,韩艺的选择题真是能够将人折磨死的。

一百万贯虽然已经不少了,但是没法满足大家当下的需求,如果这几年都在发的话,那还差不多,但问题是这几年并非没有发,而且还有不少人将货币铸成铜镜去兑换粮食,这货币是越用越少,尤其是江南发展起来了,不再是原料市场,货币缺口是非常大的,三百万贯是差不多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其实再多一点,他们都可以接受。

只要有充足的货币,他们的立刻就能够发展起来,因为货币是能够将生产力和市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以这些商人并没有犹豫多久,他们只要求一点,他们先得看到铜,不能说你说有多少铜,就有多少铜,我们相信你,但是我们不相信朝廷,也就是说,这一笔交易,一定得透明化,什么都得公布出来。

韩艺欣然答应,他都存了好几年的铜,再多的铜也拿得出来,而且这些铜就是为了增加代金券的信用度,没有什么别的作用,我就将铜放在这里,然后就总是去发行代金券。

在摆平这些人之后,韩艺就正式给李治上奏。

可是这奏章上去之后,就如同死沉大海一般,完全没有反应。

要知道之前李治已经答应了!

韩艺他们也纳闷,这是什么情况,于是就跑去两仪殿询问,得到的答复,却是李治身体又有些不适,必须得卧床静养,暂时没法接见大臣。
首节 上一节 3748/41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闲臣风流

下一篇:最强特种兵之龙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