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小闲人

唐朝小闲人 第956节

李治好奇道:“此话怎讲?”

韩艺答道:“贞观初期,关中大旱,蝗虫肆掠,百姓苦不堪言,如果这时候,商人站了出来,帮助百姓,帮助朝廷渡过这个难关,而不是趁机抬高价钱,吸干百姓的血,总会有人感激他们的,总会有人尊重他们的。

同样是贞观年间,我大唐男儿西征突厥,用他们的性命,用他们的热血,为我大唐子民争取一份安宁的生活,在这种时候,如果商人站了出来,出资支援前方战士,支援朝廷,支援陛下,朝廷能不重视他们吗?能不感激他们吗?是,商人都交了税,但是一个人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商人赚得比农夫多,交的税却一样,这样公平吗?

微臣一直觉得,尊重不是靠施舍得来的,也不是能够花钱买来的,而是要靠自己争取来的,商人若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商人得从自身做起,其实不要说商人了,士农工商皆是如此,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对这个国家做出了多少贡献,而不是他的出身,他的财富和他的能力。

请恕韩艺斗胆说一句,太尉如今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这么高,可不是因为他出身长孙家,而是因为他为这个国家做出了非常杰出的贡献,故此才能拥有如今的地位。同是天子,为何自古以来,唯有太宗圣上获得了天可汗的称号,那就是因为只有太宗圣上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胸怀,若非如此,太宗圣上也得不到天可汗的称号。现在的商人还没有明白这个道理,如果朝廷纵容自私自利的商人,那只会伤害百姓,伤害国家,如果他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为这国家做出了贡献,那么他们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长孙无忌、高履行听得,皆是暗骂,这个小子还真是句句透着玄机。

李治古怪的瞧了韩艺一眼,非常好奇道:“韩艺,你这反谏法的官场路数师从何人?”

“哈哈!”

此言一出,长孙无忌、高履行顿时哈哈笑了起来。

日!这都被看穿了,看来我下回还得再委婉一点。韩艺一脸懵懂道:“什么反谏,微臣不是很明白。”

李治笑而不语。

高履行呵呵道:“韩御史,你此番言论,倘若反过来说,就是如果商人能够将国家和百姓放在第一,那么就理应得到尊重,好比你。”

别看韩艺一直说什么不提倡重商,但如果反过来想,那就是在提倡重商。

韩艺道:“下官何德何能,与高尚书相比,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

长孙无忌笑道:“那与那些商人相比呢?”

韩艺轻咳一声道:“这个——就见仁见智了。”

三人又是呵呵笑了起来。

但这也是实话,韩艺确实比那些商人强。

韩艺这话是一语双关,如果他们赞成的话,那么就等于遵从价值观,而非是门第观,那我韩艺为国为民,朝廷应该多多提拔才是,但如果不赞成的话,那岂不是说我就是因为出身长孙家,才当上太尉的。

李治面向长孙无忌询问道:“太尉,不论韩艺的私心,你以为如何?”

长孙无忌也犯难,毕竟他还是要维护贵族的地位,重商可以,但是不能让商人威胁到贵族的地位,微一沉吟,道:“老臣认为韩艺说得非常好,同时也可以平息朝廷近日来的争论,究竟重不重商,关键不在于朝廷,而是在于商人,倘若商人能够如韩艺所言一般,以国家和百姓为先,那朝廷应当给重视和奖励,倘若不能,那必须得继续抑制商人。不过,老臣始终还是认为,不管朝廷是如何看待商人,都不能动摇农为本的国制,毕竟人以食为天,否则就是本末倒置。”

李治点点头,道:“朕也是这般想的。不过韩艺作为商人,能够有此胸怀和思想,令朕对商人的确有所改观,也令朕对散贫民于商,充满了希望,但是此事切记不能操之过急,开放夜市,增加商人,只能作为朝廷的一种尝试,而非是一项政策,朕还是赞成韩艺的观点,当先授德于商,让商人懂得若能与朝廷与百姓同心同德,朕可以给予他们重视,可若他们自甘堕落,那也怨不得人。”

他非但不觉得韩艺这点小心思可耻,反而非常赞赏,韩艺这种出身,只有自己夸自己,别人是不会夸他的,要上位就要有这种脸皮,往死里给自己贴金就对了,君子那一套,韩艺真心没有资格玩。

“陛下圣明。”

几人齐声道。

李治觉得光说还是没有用,得用行动来表示,沉吟片刻,道:“高尚书。”

“臣在。”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你将这两句话置于两市最醒目的地方,朕要让天下商人明白,不管他们怎么谋求利益,但绝不能离开这‘仁道’二字,否则的话,朕也绝不姑息。”

“微臣遵命。”

第462章 刚出龙潭,就入虎穴

韩艺没有上朝,故此并不知道,其实近日来,朝中对于反对放宽宵禁,增开夜市的声音一直就没有停过。

因为增开夜市,放宽宵禁,都是伤农重商之举,你增开夜市,就必须增加商人,等于就是一种鼓励从商的政策。

问题是唐朝建国以来,都是以农为本的国制,而且是纯粹的,商人就是那么一点点,每一项政策,都不利于商人,利益农夫,在这种制度下,国力发展迅速,蒸蒸日上。

你李治在这个时候,做出改变,这可是非常要命的。

他们都认为应该继续坚持这种重农的政策。

但是也有不少人是赞成的。

因为不是唐朝才开始以农为本的,历朝历代都是如此,但是历朝历代都是到了极盛之后,就立刻走下坡路,这就是因为土地兼并导致的,农夫一旦没有了土地,那只有起义这一条路可走了,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了。

现在唐朝也面临着这个情况,小农经济已经发展了极致,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的现象也是愈发严重,尤其是关中地区,这里贵族太多了,贵族又有子孙,随着这些人的增多,就进一步压缩了农民的生存空间。

这一部分人就认为,不能等到已经衰落的时候,再去想办法疏通这些人,如果想要维持这繁荣,那必须及早想对策,无非就还剩下三条路,士工商,士族又是天生的,不就只有工商一条路了,朝廷要么就给这些百姓土地,给不了,你就得负责帮助他们谋求生计,不然随着这些人愈发增多,肯定会发生暴乱的。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李治显得就非常谨慎,他也怕酿成大祸,这也是他来这里的主要目的。

但是这一趟不虚此行,让他变得更加坚定。

因为韩艺的思路,就是一个折中的办法。

韩艺是知道重商将会是大势所趋,资本主义迟早要出现的,这是无法避免的,不管是几百年后,还是一千年后,但是他反对盲目的重商,这都是因为后世的一些事情影响到他了,因为商人一旦强大起来,那是可以左右一切的,如果商人变得没有底线的话,那这个国家将会面临空前大的危机,会伤害到很多人。

华夏上下五千年,什么文化都有,唯独就是没有商人的文化,因为都是重农抑商,商人就是卑贱的代名词,这也是为什么到了后来改革开放后,中国商人膨胀的非常厉害,变得没有道德底线,因为文化中也没有这方面的底蕴,什么赚钱干什么,怎么赚钱怎么干,这对于社会是一个极大的伤害。
首节 上一节 956/41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闲臣风流

下一篇:最强特种兵之龙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