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之大秦复辟

三国之大秦复辟 第1978节

“十五万秦军与十七万吴越楚赵大军一战,阵亡了二十四万人,由此可见,襄阳战场的恐怖。”

“这简直是一场对杀,只是在襄阳战场的表现来看,秦军的战力好像根本没有发挥。”

……

与秦军将士有过数次的交手,魏公曹操自然清楚秦军到底有多犀利。

心念头闪烁,魏公曹操忍不住叹息,道:“难道这其还有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发生?”

虽然心有些不相信,但是魏公曹操并没有太过震惊,因为他心里清楚,战场之,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发生。

秦军战力虽强,但是一场战争的胜利,往往不全是由战力决定的。在一场战争,需要考虑的地方太多了。

“军师,丞相,对于此事尔等有何看法?”

迎着魏公曹操的目光,程昱眼珠子一动,道:“君,这一结果对于我国影响并不大。”

“因为吴国地处江东,吴公孙策战死沙场,必然会导致吴国不稳,虽然有机可乘,但是我国鞭长莫及。”

“吴公孙策战死,最大的得利者,便是楚公袁术以及越公刘备,因为他们是距离江东最近,是最有可能趁乱兼并的诸侯。”

说到这里,程昱神色微微凝重,朝着魏公曹操,道。

“这一战虽然秦国占领了襄阳,但是十五万大军只剩下了五万,这根本是一场惨胜。”

“甚至于自从秦公嬴斐出道以来,秦军从未遭遇过这样规模的大败,这意味着秦军士气受挫。”

“他们虽然打开了局面,一举瓦解了襄阳城的压力,但是这个代价太大,大到了让秦国伤筋动骨的地步!”

……

对于程昱的分析,不管是魏公曹操还是军师荀攸都持肯定意见,因为对于这一点,他们也都清楚。

……

“君,秦国南方的压力被秦军以十万大军的代价一举击破,这意味着秦公嬴斐有了更多的操作空间。”

荀攸眼掠过一抹凝重,看着魏公曹操,道:“一直以来,秦国以兵力雄厚著称。”

“除去在关东六国合纵伐秦之时,那惊鸿一现的异族大军,秦国境内大军达到了恐怖的四十多万。”

“十万大军阵亡,或许让其他诸侯伤筋动骨,甚至于一蹶不振,但是对于秦国而言,这十万大军阵亡虽然会让秦公嬴斐心疼,却不至于影响战争的进行。”

荀攸眼掠过一抹忧虑,沉默了一会儿,朝着魏公曹操,道。

“臣以为韩魏联军必须要加快速度,甚至于投入更多的力量,要不然荆州落入秦国手,将会让秦公嬴斐实力大增。”

“这样一来,恐怕算是再来一次六国合纵,也不会是秦公嬴斐的对手,到时候一统天下的机会将会落入秦公嬴斐手。”

……

荀攸不愧是有着谋主之称,他的一番话让魏公曹操一下子看清楚了秦公嬴斐越来越强的威胁。

……

小眼睛里精光闪烁,魏公曹操沉吟半响,在心推演了一会儿,道。

“我军刚与韩军大战结束,本损失惨重,联合出兵,这已经是最大的底线,此刻我国根本无兵可派。”

这一刻的魏公曹操心复杂无,此时此刻这个机会千载难逢,绝对是重创秦公嬴斐的绝佳时机。

只是此刻他心有余而力不足,除非动用魏国最后的力量,要不然根本无力干涉。

1239.第1239章 为地不为人

战争是两股活的力量之间的矛盾冲突,倘若一方绝对地忍受退让不会演变为战争。

秦公嬴斐脑海里浮现出往昔的一幕幕,他心里清楚战争一旦发生,不可能避免。

这一点,不会因为谁在,能够改变。

他心里清楚,战争是为了实现其特有的目的而采取的严肃手段。

战场之,充满了无尽变数,纵然是兵家之仙韩信亲临,也不可能完全洞悉。

这便是战争的多样性以及复杂性。

战争的动机越大、目标越高,战争与整个国家存亡的关系越大,战前的局势越紧张,战争越接近它的抽象形态。

这一切都是为了打败对手,正因为如此,政治目的和战争目标越趋于一致,二者完全相同的时候战争越是纯军事的,政治目的便被掩盖了。

反之,战争的动机越弱,局势越不紧张,政治制定的方向与战争要素的自然趋向越远,战争离开它的自然趋向越远,政治目的同抽象战争的目标之间的差异越大,战争看来越从属于政治。

这一次出兵灭赵,是秦公嬴斐出于自身利益,以及原政治形态变化而决定的。

秦公嬴斐熟读过战争论,他很认同战争论里面的一句话,那便是所有战争都可以看作是政治行为。

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再现。
首节 上一节 1978/26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惊宋

下一篇:狼烟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