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之大秦复辟

三国之大秦复辟 第877节

“诺。”

……

“文优。”

“岳父。”

顿了半响,董卓望着李儒动情的说道:“本相膝下无子,女婿之中也只有汝能成大事。一旦本相登基称帝,必立汝为太子。”

“嘶。”

听到董卓的话,李儒本能的一惊。其双眸之中精光如瀑,一瞬间便完成了思考。李儒朝着董卓躬身,道。

“岳父正值壮年,春秋鼎盛之时。一旦登基称帝,子嗣随时便有,且不可有此消极之念。”

说话之时,李儒双眸坚定,整个人看起来正气凛然。李儒可不是牛铺,对于董卓此言自是不会当真。

虽然李儒早就有此念头,却不敢有一丝暴露于董卓面前。作为一个顶尖的谋士,其比任何人都清楚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对于一个上位者而言,霸业与权力就是最大的底线。一旦触及,就只有一个结果,那便是死。别说是翁婿了,就连父子都不可能和平共处。

皇权之争,最是残酷无情!

父子相残,叔侄相杀,手足相斗。纵观华夏史,在时间的长河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此时此刻的李儒还不想死,其自是不愿意触及董卓的逆鳞。

……

龙有逆鳞,触之必死!

而董卓的逆鳞便是皇位,对于这一点李儒自是看的极透。是以,这一次董卓才提出来,李儒便拒绝了。

“哈哈,文优汝不必担忧,为父此言当真!”

……

大笑一声,董卓虽然在解释,然其双眸之中却掠过一抹满意。

奋斗大半生,董卓一生几乎只为了帝位而存。一旦登基称帝,其绝对不会将天下交给李儒手中,那怕李儒是其女婿,也绝不可能!

这便是人的私心,亦是人之常情!

……

“文优,通知众人于府邸聚集,商议国号,以及三公九卿人选。”

闻言,李儒深深的看了一眼董卓,其躬了躬身,道。

“诺。”(未完待续。。)

第五百一十六章 登基称帝立国大夏

三公九卿,是一个王朝得以运转的支柱。只是大汉王朝的三公九卿,在一夜之间被董卓的斩杀的一干二净。

这样一来,将会造成中枢空缺,一旦汉帝退位,必然会导致社稷崩塌。是以,不管是为了野心还是天下,三公九卿之数,一定要有。

代汉之心,昭然若揭!

……

汉初平三年,七月二十四。老黄之上,显示着大吉二字。这一天是董卓召集全长安的神棍,精心卜算出来的黄道吉日。

这一刻的长安城戒备森严,留守于此的二十万精锐,倾巢而出分布在长安城的每一个街道之上。

皇城正中央,早已经筑起了九尺高台,祭台之上旌旗招展。九尺高台,每一层之上都有御林护卫。

董卓身穿着明黄色龙袍,自丞相府中走出,一大队宦官紧紧跟随。与此同时,刘协脸色铁青,在一队小黄门的簇拥下自皇宫之中向着高台走去。

玄色龙袍在北风之中被吹的摆动,刘协亦步亦趋的踏上高台。每一步,都是心酸苦痛,这九尺高台,刘协走的艰难。

“陛下,开始吧!”

一道声音传来,刘协的身子轻勐的一颤,随及叹息了一声。

“哎。”

刘协双眸紧闭,眼角一点泪滴徒然落下。这一刻,其心中充斥着一抹苍凉,这是一种被全天下抛弃的感觉。

“代先皇,列祖列宗,刘协不孝,致使祖宗基业毁于一旦。”

心里呢喃了一句,刘协双拳紧握,逐将袖间的退位诏书取了出来。

“哗啦。”

圣旨打开,刘协双眸之中的失落一闪而过,其深深提了一口气,道:“高祖携三尺剑,斩白蛇于芒砀山,先于十八路诸侯讨伐暴秦,其后与项楚五年之争。”

“其后有文景盛世,汉武帝振长策而御宇内。遣大军北击漠北,自有武帝之刚强。二百年之后,始有王莽之乱。”

“恰是时,有光武帝横空出世,携云台二十八将横扫天下,而立后汉二百载江山,以至今日。”
首节 上一节 877/26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惊宋

下一篇:狼烟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