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血战旗

血战旗 第1074节


小渔村相对闭塞,但一个村子人口再少,也足够几十,甚至上百日军的吃喝攻击。

只要将一个村子的存量都抢劫一空,足够一支日军小部队半个月以上的粮食补给。

杨靖宇想到这里,插话道:“会不会是江边?”

“不太可能。”曾一阳想了想,摇头道。

“日军控制着江防,江面上有日军日军的炮舰,对高品彪来说很容易从江面上脱逃。”肖龙其实也感觉高品彪往南逃的可能性最大一点。

但曾一阳却说:“往南地势平坦,缺少地标,即便在有地图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因为缺少参照物而走错方向。往北虽然也是战场,但是多山,多河流,方位容易辨别。可能性反而大一些。”

“首长,让部队是否提前做好应对准备?”肖龙听完了曾一阳的解释也觉得有些道理,不过最后下决定的不是他,所以还是请曾一阳决断。

“警备旅就好像在北部战场。”肖龙接着说。

曾一阳认同的点了点头,说:“让贾宽沟加紧对北线日军的行动的侦察,严密防备日军在夜间偷袭,或者乘着夜色的保护,绕过他的防区。”

“是!”

此时,北线的战场上,警备旅的战士正一个个眉开眼笑的,因为他们缴获了一群大家伙,都是宝贝。

旅长贾宽沟甚至下达了禁口令,为的就是不让消息走漏出去。

但其参谋长有些担心道:“旅长,怎么做不太好吧?”

“不好什么?我不过是晚一点想总指播报战果。”贾宽沟挤眉弄眼的对参谋长连连使眼色,心说:“我可真想留下这批宝贝啊,就是担心……”

“报告!”

“什么事情?”

“总部来电,让我们在夜间严密防守从警备旅突围的日军,势必将日军留下来。”

“知道了,你先下去。”贾宽沟忍不住瞎想:“鬼子还有实力突围吗?”

第一卷泣血年代第四三九章秋风扫落叶

第四三九章秋风扫落叶

“总部的电报?”

贾宽沟手上夹着缴获来的老刀牌香烟,舒坦的斜靠在空弹药箱上。表情惬意的享受着战斗间歇的宁静:“是命令,还是以首长名义发来的?”

命令是作战中的指挥需要,很普遍。要是以个人命令发出的电报,那么就只能是曾一阳签字的电报,是针对个人的。

“旅长,是一份协查通报,各参战部队都没有发现日军的炮兵部队,希望通过战场搜索找到日军炮兵的踪迹。”读电报的参谋长有点是自讨苦处的表情看向了旅长贾宽沟。总部和友军能够找到这些大炮才是见鬼了,炮早就被运到了距离战场5公里左右的一个废弃的村庄里。

放了一个连的驻守部队,搜查的部队看到也大都以为是哪个团的团部,在村里建立了指挥部,远远的也就绕开了。

心说:“你是首长钦点的爱将,有什么困难还是你去说吧!”

贾宽沟见状,挺起胸膛朗声道:“放心,我贾宽沟,一人做事一人当,命令是我下的。等战斗结束后,我一个人去首长那里认错。”

政委田敏忠可不干了,他是政工干部,讲究的是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更别说战友了,补充道:“这可不行。事情是警备旅做的,警备旅上下都有责任,要处罚就处罚警备旅。老贾,你的本意是增加部队战斗力,并不是要隐蔽缴获不上报。”

参谋长顾业成心说:“得,这下全算进去了。”

本以为警备旅在绥化能够大放异彩,一到战场就发现警备旅和3纵的22团没法比,连1师的几个团的战斗力也都在警备旅之上。

从战场上撤下来之后,才讨要了这么一个闲差,盯防日军侧翼。

侥幸将鬼子的炮兵端掉之后,贾宽沟还准备让部队在扫尾的战斗中,打打起精神来,给总部留下个好印象。但这份电报发出,这个好印象就别想有了。

不过‘总指’两个字,不由的让贾宽沟一阵心虚,不是担心,而是真正的心虚。

东北抗日部队中,主力的野战部队原先就3个纵队,还有两个野战师。

总兵力在五万左右,在此之外,还有众多的地方部队和游击队。随着东北抗日局势的转变,野战部队的人数将进一步增加,要说贾宽沟没往这里想,警备旅的几个主要领导都不会相信。

部队在牡丹江区域,周围都是山高林密的山麓。

大部队作战缺乏有效的通讯手段,小部队游击虽然练兵效果很不错。但日军都是在城高防御严密的县城甚至军事要塞中,往来的交通又非常方便,让警备旅一直无法取得有影响的战果。

关键就是缺乏进攻手段。

而日军在牡丹江也不轻易会出动,往来的公路有很少有适合埋伏的地点。所以,贾宽沟是看重了这次缴获的那六门70炮和几门山炮,想着在战场上让部队再出把风头,将这些炮留下来,组建一个炮营。

这也是总指挥部的一些对部队编制的限制给闹的,野战纵队配属炮兵团,野战师配属炮兵营。

惟独地方部队,配属一定数量的重机枪和迫击炮。

贾宽沟一个警备旅,撑门面的就是那两门80迫击炮。对于一个旅来说,这点火力确实非常薄弱,打县城的兵力够了,可就是火力不足。放着嘴边的肥肉干瞪眼。

轰隆——

接连的爆炸声出现在警备一团的侧翼,部队被贾宽沟已经抽调了一部分去运送大炮,在阵地上的仅有一个营的兵力。

面对日军的突然袭击,让一贯沉稳的贾宽沟也脸上露出了苦涩的表情,怕什么来什么?
首节 上一节 1074/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渔色大宋

下一篇:帝国吃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