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血战旗

血战旗 第145节


曾一阳选择的这块地方靠近一处河流,不过没有到雨季,河流的水很浅。马匹能够很容易的踏过去。

让曾一阳很惊讶的是,这条季节性的河流中,还有鱼。这让他饶有兴致的坐在河边,安安静静的看着河中的小鱼,甚至都忘了此行的目的。

“司令员,他们来了。”周青指着远处出现的几个黑点,可以分辨的就是那是几个骑着马匹的行人。

“走去迎迎他们。”曾一阳他们骑着马。踏过小河后,他选择步行。向来的一个小队人马走去。

随着距离的不断接近,刘先河紧张的心情也放下了不少,一路上,他们可是绕过日本人的封锁线,紧走慢走,才赶到了阴山脚下。原本紧绷的神经,对于穿着军服的人,都出现了警惧的神情。

好在,刘先河他们从望眼镜看清了来人的摸样,是红军,不过等他看到来的是曾一阳的时候。也大吃一惊。

他对着身边的吉鸿昌将军笑着说:“来的是红三方面军的总指挥,曾一阳同志。我想。你们很快就会成为朋友的。”

“曾一阳?”吉鸿昌一愕,随即又惊愕。他是去过苏区方面军的总指挥职务之高。他是清楚的,顿时有些受宠若惊。

但又透着一股好奇,一路上小他可听了不少关于曾一阳的事迹。有心结交,不过天咋小一方,一直无缘见面。等到相见在即,他却有些担心起来。

出生贫寒,从小受的教育就是当官不为财,一身积蓄都花在公益事业上。十八岁弃学从军,一升到师长。中原大战后,冯玉祥战败,更是回到老家。办起了免费为贫苦学子的学校。一心为国,可惜老蒋容不得他。可以说,吉鸿昌和曾一阳是完全两个世界的人。

不过身旁还有一个人,宣陕父,更是比吉鸿昌都牛的人,黄销一期的他是唯一被老蒋开除学校的“骄子。;到了北方,口吐莲花,不但冯玉祥趋之若骜,才进入西北军不久,就委派了一个中将军衔,耍知道那是吻年,当时黄埔第一期的能混上个上校团长都快笑不动了。后来在孙殿英军中也是委以重职。冯玉祥去要人,还付出了二百支驳壳枪的代价,被人称为一张嘴能抵上劲门大炮当时驳壳枪,也被称为盒子炮。

宣陕父诧异的问:“就是红四十军的曾一阳?”

刘先河苦笑着说:“正是。

这次刘先河走出苏区,到了天津才知道,红四十军的战绩,已经有被神话的迹象。千里挺进大西北,孤军对抗十万晋接军。迫使东北军王以哲部易帜,这支部队几乎像是一个谜团一样,横空冒了出来。

于是吉鸿昌提议,和曾一阳一样走着会面,表示对他的尊敬。

可等到两队人马见面,曾一阳错愕的问:“这草原上什么都好,就,是骑马腿受罪。”说完还唏嘘的笑了笑。

几人一听,原来曾一阳是这个缘由才改为步行的,不由得相视苦芜

打量众人。现就中间那位长得敦实。穿着旧军装,带着一股子军人的刚劲的中年男子才像吉鸿昌。出于对对方的尊敬,曾一阳突然给吉鸿昌敬礼,然后伸出双手脸上带着微笑高兴的说:“吉将军。终于见到你了,我可是听着你的故事长大的,将军真乃神人也。”

曾一阳这么说其实也没错。他确实在后世的小学里听过吉鸿昌“我是中国人。的故事。

可他似乎忘记了,他现在可是和吉鸿昌同一时代的人,虽然比吉鸿昌要小上二十来岁。可吉鸿昌出名还是这几年的事。

随着吉鸿昌错愕的表情,心说,我不是大叔,我正当年正是报效国家的年纪,不要把我叫的这么老。

没想到,身边的宣陕父调侃着对刘先河说:“哎呀,人比人气死,人啊!”



第二卷保卫长城第十三章入瓮

,干曾阳几平本张的汝法“吉鸿昌只好笑笑。他并刀先渑六

吉鸿昌对曾一阳能够为他出迎十几里。非常感激,他还是一本正经的对曾一阳说:“我还很年轻,我的革命道路才刚刚开始,虽然和您比起来岁数大了一点。不过我们的愿望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正是你我毕生的最大光荣。”

一席话非常普通的实在话,说出了一个革命军人的心声,在听的各位都肃然起敬。

不过对方显然更关心察哈尔方面的战局,对于重兵把守的北平段燕山长城,不但在第八师团的进攻下,节节败退,很多部队连防线都没到,就又被调到其他地方,指挥系统混乱。

尤其是,老西北军,中央军,东北军之间缺乏协同作战,形成了各自为战,不断补窟窿的战法。不但对军队士气很受影响,而且在进攻方面,也由于高层一味的防守,日军却毫无顾忌的猛攻,才让战局糜烂。

南天门一战,更是将何应钦的保守战法显露无疑。相继补充中央军口军的第二、第二十五师,都因为兵力不足,武器落后等因素,被日军击溃。几经胶着,最后还是被日军攻破南天门,平津门户由此而向日军敞开。

带着此种焦虑,吉鸿昌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对于老长官冯玉祥要组建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打算,他是极其拥护的,不过正好刘先河也赶到了天津,才让他答应先看看红军的部署,然后建军抗击日军。

相对于曾一阳和宣陕父的健谈,吉鸿昌更显得沉默一些,这也是和他一步步,从小做起的习惯和经历有关。不过,这都不是问题?当吉鸿昌听说曾一阳率领旺口红军,一举消灭了盘踞在多伦的日军一个大队时,气氛一下子就热烈起来。

“一阳,你说说日军为什么能凭借数万兵力,就将我三十万大军玩弄于鼓掌之间。实乃我军不争,还是日军比我军战力要强,更是其他原因?”一路上,吉鸿昌想了很多。

先,他对于战役打到这个份上,感到莫名的生气。

除了原西北军羽军,在喜峰口,罗文裕一战,打了我军的军威之外。其他地方处处被动防御,虽然将士用命,但伤亡惨重,却毫无建树。

曾一阳想了想,这一点或许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根子不是军人军队的问题,而是出在上面。但是怎么说,难道就说,国人都瞎了眼了,拥戴了一个窝囊政府,就知道窝里斗,对外就熊包的操蛋政府?

织军在喜峰口一战,将我军之勇气一下子就打出来了。可惜随后,接到的不是进攻的命令,而是固守的命令,贻误了战机。相对于2口军全体官兵,一致要求进攻,而不是相对保守的防御。但是当时的何应钦不是连下数道命令,让其按兵不动,才让日军完成了兵力的重新部署,被迫撤出长城防线。这不是军队的问题,国人的血是热的,但是当权者的血是冷的曾一阳说出了他心中的不满。

“国家积弱百年,上位者不思进取,一与列强相争,先把自己的胆子吓破了,这仗确实不好打。

”吉鸿昌感慨着说,在他看来,日军的嚣张是南京政府惯出来的。

其实。确实是这样,只要日本人不动南京政府的根基,也就是江淅沪三地,其他一切都好谈。这也和蒋介石一心先要统一国内政局,不但向军阀用兵,而且几处党的根据地更是他心中的大患,欲去之而后快。

这也就是即便中央军在上海的一二八泓沪抗战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这包括孤军奋战三个月的旧路军三万多将士,也包括后续投入战斗的第五军第口师、毖师,但最后,还是让出了包括虹口等地,允许日军驻兵。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蒋介石的种种忍让,给了日本人一个很好的信息。

那就是,即便战场上不顺利,他们也能在谈判桌上获得胜利。

一路上,几个人侃侃而谈,谈国家的未来,谈抗战的形式。虽然,曾一阳的岁数是最小的,但是有了历史事实的认识,他不过是一个求证的过程。

多年的国外生活,让他在看国际形势上,更是犀利。
首节 上一节 145/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渔色大宋

下一篇:帝国吃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