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血战旗

血战旗 第259节


谷正新哪里不知道彭总的眼神是什么意思,就等他一句话。但他很清楚,他的特战大队是个烧钱的部队。就一身装备来说,一个小队有七个人,火力组三个人,一挺mg34机枪,两支花机关m18,两个阻击组四个人,每个人还有一支勃朗宁m19o3,弹药可以和m18通用,9mm的手枪弹。看上去是很普通的毛瑟枪,但谷正新知道,这些枪贵到上百美元一支,换上大洋,就要好几百。

一个支队的武器装备,够得上普通军队一个连的装备。

一个小队,7个人的战斗队,就要投入几千大洋。要不是将几个蒙古投kao关东军的王爷家抢了,曾一阳也组建不起这样的部队。这次特战队扩建,很多战士的武器都没有补充全。

要不然,偷袭南郑的战斗中,也不会有十几个战士阵亡了。

南郑的时候,让胡宗南不想撤退都不行了,逃到他指挥部的团长当时就被他枪毙了。

整整一个团,被才几百人的小股部队击溃,他即便再照顾他的这个小学弟,也不能善了。

蒋介石刚刚才高兴了不到一个小时,戴笠给他来的电报中,计划完成的很顺利。四方面军的张(国焘)在收到了戴笠派手下送过去的一份口供后,立刻就慌了。

这份口供正是他在北平被抓后,供出北平的党组织,致使北平地下党几乎一夜之间就被全部暴1ou。

党的创始人之一,北方党的旗帜,李大钊被抓,后被张作霖下令杀死,都和这份口供有着莫大的关系。

但是接着,戴笠就汇报道,张无法控制红四方面军,只不过带着一百多人,逃到了薛岳部寻求保护……

就在蒋介石要骂娘的当口,南郑失守,汉中无险可守,第一师腹背受敌,覆灭在旦夕之间……V

第二卷保卫长城第八十七章斗争中求生存

何应钦不是什么和平使者,但他确实是披上了和平的伪装的政府代表。

接到了南京方面的电报,一刻也不敢耽搁,只能带着人,从洛阳出,一路上紧赶着到了潼关。

南京政府的军政部长来了,驻守的潼关的25军战士,都恨的直咬牙。在鄂豫皖的时候,何应钦指挥者鄂豫皖三地的国民党军,二十多万大军猛攻苏区,四方面军在鄂豫边境无法生存,不得不才入川。

漫山关突围后,又进入了川军的包围之中。

要不是四方面军的指战员,英勇奋战,突破六路大军的围剿,打出一片天地来,不但让川军破灭了将红军消灭的计划,更是打出了一片根据地,在四川站稳了脚跟。

鄂豫皖的苏区可就遭殃了,还乡团进入苏区后,对原来红军的家属疯狂屠杀。25军,从军长往下数,每个红军战士,都有亲人死了这场屠杀之中。而指挥这场屠杀的就是何应钦。

一个谈判团,能有多少人,被红25军的7师围了个水泄不通,要不是中央派人来,说不定情绪激动的红军战士,当时就要将何应钦这一百多斤,交代在潼关之下。

看着神采奕奕的周副主席,何应钦感慨良多,不过见面诉苦那是免不了的:“周主任,我们是来谈判的,不是来当俘虏的,这么做是否不太妥当吧!”

周副主席呵呵笑道:“何部长,见谅。这是我们的同志,对贵军缺乏信任,这其中的缘由就不用我多说了,你们都清楚。”

何应钦是用的黄埔时期的称谓,但周副主席却是将对方的政府职位当成称谓,其中未免生分,但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政府,以汪精卫为代表的武汉政府,都采取了残酷的镇压来对待以前的盟友,怎能让人不寒心?

周副主席将话踢回去了,黄埔建校,两党合作,才成就了北伐初期的胜利。但是最后,国民党独享胜利果实,这其中的恨,根本就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

将何应钦等人接到了西安,先安排住下来。

和何应钦等人急啊!第一师的加急电报,一份接着一份,从汉中到南京,再从南京传到西安。

蒋介石分裂红四方面军未成,只能寄希望于何应钦的谈判。

催促电文的措辞,一份比一份严厉,但一谈到关键的地方就闭口不言。别说何应钦没脸去和**谈判,就连同来的陈诚,张治中等人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蒋介石的意思很明白,虽然陈布雷、张群等人,一再提议,整编红军,划分行政区域。

但蒋介石就是不听,他想的更绝。

第一,红军撤离汉中,并退到渭河以北,等于是将半个关中让出来;

第二,红军想整编,可以。但是只能保持一个师的武装,其他的武器要收缴;

第三,红军的军费由军政府拨付,但西北各地的行政税收不归其管理,国民政府安排专员管理;

……

别说是全部,就是其中的任何一条,都是红军不认同的。

显然蒋介石根本就没有谈判的诚意,他只不过想让进攻汉中的红军停下来,让他准备好援军进入汉中而已。

曾一阳处理完河套的事情,已经是九月末了,冬天马上就要来了,只要一个月,西北的天空中,就能飘起雪花来。

正呆在银川,准备大干一场的他,突然接到了军委的通知,让他到西安。

“老陈,我走开的这段日子,一定不能让灌溉工程停下来,今年冬天一定要将主要的引水渠都开凿出来,确保明年的粮食丰收……”曾一阳临走嘱咐着陈光,红军垦边虽然还算顺利,但曾一阳总是放心不下。

要想彻底在西北站住脚跟,红军就必须要有一个能够供养部队的后勤,和粮食供应。

西北各地的农民都很苦,都是靠天吃饭,很多田地都是没有灌溉设施,种子下地后,就等老天下雨。错过了芽的时节,就是荒年,还要靠政府救济,不然就是一场大灾难。

“一阳,你把心放到肚子里,我虽然刚来的时候,有些小情绪,但也不过是对事不对人,对于开荒种粮,我是支持的,一定不会耽误。”陈光自认,红四十军的战斗力,要比其他几支在西北的红军强一些,开荒用最好的部队,显得有些浪费。

“行,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曾一阳肚子里明白,开荒说难办,是开始的时候,千头万绪,等到农场建立起来,就是按部就班。他也给陈光交过底,等农场建立起来后,就会有其他部队接手。

党不会看着红四十军这么好的部队,在河套种地的。

一样的黄土高原,一样的人,但和半年前相比,此时的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丰收了,六月里的小麦,九月玉米地里也打上不少粮食。红军也不像国民政府那样,税收多如牛毛,只要上缴很少一部分粮食,就行。
首节 上一节 259/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渔色大宋

下一篇:帝国吃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