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血战旗

血战旗 第269节


而曾一阳最理想的主战场其中一个,就是南京。

二战中,没有防备的斯大林格勒既然能够办到,中国就也能够办到。一国之都,有着重要的政治地位。事实上,二战中日军参谋本部以为,一旦占领了南京,就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中国战事。虽然实际上,即便国都被占领,中国并没有被屈服,反而将国都西迁后,继续和侵略者进行血战。

还有一个城市具备这样的潜力,苏北重镇——徐州。

陇海线和京浦线的交汇点,只要徐州在**手中,那么日军就无法利用铁路,快的进行战术反应。各个战区都将无法配合作战,战役的主动就占据在中国手中。

就像是两只巨大的磨盘,不断的磨死日军的锋芒。

蒋百里虽然对曾一阳天马行空的想法并不认同,甚至有些不屑,两个之间的国战,怎么可能像是流氓一样,一出手就阴招,专往下三路招呼。反而应该堂堂正正的一决高下,用**不弱于日军精锐的中央军主力,在正面给日军予以痛击。

仅从这一点,曾一阳就能够看出,蒋百里不但小看了日军的战力,更是盲目自信中央军的实力。

曾一阳费了很多口舌,也没有打动蒋百里。隐约有些明白了蒋百里的想法,心中大为失望。

他深知,军队数量上,中国的6军绝对是占优势的。也明白了那些国民政府中,军队中的当权者打着什么算盘。

“从正面给日军以迎头一击?见鬼,现在还放不下那个大国的架子。”曾一阳心中不满道。有了这些隔阂,曾一阳也就没有再谈下去的想法,好在蒋百里已经从谈话中获得了很多新鲜的想法,正要回去整理一下思路。

蒋百里是一个军事学家,而不是一个军事家,其文人的一段经历,更让他像一个军师,而不是统军一方的大将。

熬夜数日,看着洋洋数万字的文稿,蒋百里心里顿时有种放下了一块沉重的石头一样轻松。

匆匆将文稿抄了一份,然后派人送到了蒋介石的侍从室,就踏上了去上海的行程。

赴德军事团已经出到了上海,这几天内就要走,蒋百里作为团长,当然不能缺席。再说,一直担心的中日之战,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打的起来的。刚刚结束的长城抗战,让日军感受到了中**队的顽强。

至少,现在很多人已经清晰地认识到,日本胜论,已经不太可行。其中以石原莞尔为代表的军界新贵更是提出,占据未满后,再徐徐图华北。只要这两地在日本手中,苦心展二十年后,北上可以屈服苏联,南下可以征服中国。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也是巨大的风险。

但是,这些根本无法协调日军内部的矛盾,皇道派和统制派之间的矛盾进步一激化。争论不断,暗杀不断。

而此时,曾一阳已经到了上海,在法租界内的一座小洋房内暂住。这座房子是东北军张学良的私产,听说曾一阳要在上海暂住,就联系了曾一阳的警卫,腾出来,给了曾一阳。

曾一阳躺在藤椅上,边上的茶几上正放着,咖啡、曲奇,享受着和煦的午后阳光,一切都容易让人显得慵懒和惬意。

军事团的人巴不得曾一阳不在他们中间,曾一阳见谁都是一副好兄弟的摸样,让那些在蒋介石眼中的‘好学生’噤若寒蝉。要是被别有用心的人现,捅到蒋介石跟前,失去的不仅仅是蒋介石的信任。

尤其像王维、杜聿明、王杰等人,都已经是嫡系师长,这次德国之行就是混个‘金身’。回国后,大好前程等着他们,可不想在这关键时刻有不必要的麻烦。

对曾一阳搬出旅馆,单独居住,都暗自送了口气。

“报告——”

周炎走到了曾一阳身边,躬身道:“他们都来了。”

“让他们先在客厅等一下,我马上来。”曾一阳闭着眼睛,享受着透过玻璃的阳光。

在红军中,根本无法谈起享受。但曾一阳毕竟出生之后,家里并不是大富大贵,但算是中产之家,并不拒绝享受。

用力搓了搓了脸,将慵懒的气息全部赶走,一个朝气蓬勃的军人,又一次出现在了周炎面前。

周炎无法理解,曾一阳在红军中,即便一天只能分到两个红薯,也能够保持强盛的战斗**。而在资本家遍地的租界里,一下子成了他不认识的人,更像一个出生世家的贵公子。

但此刻,那个叱咤风云的将军又回到了他的面前。

周炎诧异的看着曾一阳脸上的变化,有些惊喜的回答:“我马上去招呼他们。”

“不用了,我和你一起去。”说完,起身将最军装最上面的纽扣扣好,先一步走下楼。

厚实的实木楼梯,铺着英国羊毛地毯,即便是军靴踩上去,出一声声闷响。转过楼梯,曾一阳就看到客厅中巨大的壁炉前,两个车夫打扮的中年人,在低声交谈着。

还没有进入隆冬,壁炉也没有开始用,只能当成摆设。

“麻烦两位专门跑一趟,真是过意不去,在下曾一阳。”远远的曾一阳就和两人打招呼。显得情切,而又不失礼貌。

两人连忙站了起来,显得有些激动。

“曾将军。”两人齐声喊到,略微颤抖的嗓音,将两人激动的神情一露无疑。

斧头帮,是上海滩上的一个传奇。创始人‘王亚樵’,更是一个迷一样的人。二三十年代的王亚樵更是让整个上海滩闻之色变的人物,青帮的名头在铁血锄奸团前连看都不够看的,汉奸卖国贼听到这个名字,无不闻风丧胆,噤若寒蝉,而锄奸团团长就是号称民国第一杀手的斧头帮帮主王亚樵。

全上海,拉车车夫基本上都是斧头帮的外围成员,加上码头工人等等,保守估计,也不下于十万之众。

仅仅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王亚樵就凭借斧头帮庞大的人员,在数天内就组织起上万义勇军,赶赴战场协助十九路军抗战。

不单如此,王亚樵的头上还顶着一个‘远东暗杀之王’的名头,没有之一,就足见其人之能力。

第一个死在他手下的,先是掌管7ooo余名警察并兼任“攻浙前敌总司令”的松沪警察厅长徐国梁。

日本海军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在浦东被炸,日军派遣军总司令百川义则大将,当场被炸死。连带着日军谈判团团长重光葵,第九师团师团长植田谦吉中将都遭殃,被炸断了腿。

五次暗杀蒋介石不成,从上海、南京一路杀到庐山,与其周旋十四年,老蒋对王亚樵是闻之色变。

暗杀宋子文,让宋的秘书当了替死鬼。

从华北下台后,来到上海寓居的张学良也收到过王亚樵的炸弹,好在王亚樵不过是警告,希望张学良能够重整东北军。
首节 上一节 269/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渔色大宋

下一篇:帝国吃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