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血战旗

血战旗 第385节


主持接待的贺衷寒在苏联呆过好几年,知道俄国人都是能喝的主,反而躲在一旁。

两天后,崔可夫带着苏联调查小组,赶到了南京,又跟着前线的军列到了前线。

先进入他们的视线的是越战越烈的淞沪战场,逃亡的百姓将道路完全堵住了,让崔可夫很担心,如此重要的后勤道路,一旦无法及时的将物质送到前线,会有多少士兵跟着遭殃。

好不容易,崔可夫在前线指挥部派出的警卫连的护卫下,进入了嘉定,前线总指挥,淞沪战场副总司令顾祝同都当场接待,大上海的各国记者来了不少,但是一谈到实质性的问题,陈诚只是说前线战斗激烈,不方便送他们上去。

而顾祝同更是连说不急。

说**对崔可夫等人的一行不重视,那是假的,但这种重视就像是一种狼面对着羊的那种贪婪。

苏联的武器,对于**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尤其是苏联的大炮,野战重炮的威力大的惊人,日本人已经给**将领深深的上了一课。姑且不论这样的武器在国落后的公路上,能否被运用自如,但即便是作为摆设,也是一种荣耀,所以崔可夫不得不面对无数送礼的人,一一应付,而且还得好言相劝。

没过多久,崔可夫彻底被火了,他不是一个真正的政客,而是一个军人。

务实的性格,在交谈显露无疑。

既然前线上不去,那么就在后方对国民党的军事仓库,后勤保障一一调查。

调查的结果,让很多人的脸色顿时拉了下来。顾祝同甚至破口大骂苏联人不知好歹,好吃好喝的供着他们,还一个劲的给他上眼药。

军需,后勤都是**肥的流油的部门。

淞沪战场几十万大军的后期保障,四大家族的人员早就将重要的位置都占了去。至于是否有倒卖军需的事情,作为副总司令的顾祝同也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甚至名义上的淞沪战场总司令,蒋介石也不能多加干涉。

没办法,他自己也摘不干净,蒋介石自从当然黄埔军校的校长以后,之后几年又成为民国总统,军事委员会委员长,6海空三军大元帅,一系列的职位背后,就是无穷无尽的权力。

他深知,身后的人不少都是盯着那个已经空空如也的国库,宋家的人控制着金融、税收;孔家的人盯着军政后勤;陈家虽然产业不多,但越是见不得光的生意,跟他们的联系就越多;就连蒋家,也是大肆敛财,毫无顾忌。

崔可夫的报告,言明**后勤贪污严重,**之极,需要整顿后勤,军费使用的一份军事报告后,蒋介石勃然大怒,这不是打他的脸吗?

但是细想以后,蒋介石也渐渐的消气了,因为他知道,苏联人都是那种认死理的人,认准的事情,十头牛也拉不回来,就让侍从室了一份电报给在松江的陈诚,让其上报一份详细的件,和苏联人的动向。

此时,崔可夫在苏州的日子很不好过,自从嘉定被日军飞机轰炸后,他们就被安排到苏州。

一个连的护卫部队,很快转换了角色,成为了看押部队。

即便崔可夫想出门,看个风景,也都被不允许了。士兵虽然很和气的用湖南话说:“官长,前面打仗奈,危险着嘞……”

往往崔可夫如同一只疯狂的北极熊,咆哮着要冲出远门,但一会儿就会变成一只斗败的公鸡,耷拉着脑袋回到他的卧室,重重的将门关上……

蒋孝先将前方送回的报告一那到手里,心顿时大惊,苏联人被软禁了?

“糊涂——”蒋介石将恢复的报告,重重的一掌拍在桌子上。

“校长,您看这个事情?”蒋孝先也是毫无主见,他不过是一个军人,连给政客提鞋的本事都没有,更不用说让他处理如此复杂的外交事件了。

“打电话让陈布雷来——”

以安全理由,禁止苏联军事调查小组的出行,这无疑是臭的不能再臭的下招。

不过,顾祝同也好,陈诚也好,心里都拿不准主义。孔家和宋家的人扬言要给这些不知好歹的老毛子一点颜色看看。不少两家的死士都在苏州游荡,大有家主一声令下,就将这些老毛子当街射杀的布局,让两人急的如同是乱投的苍蝇。

再加上淞沪前线的战事吃紧,两人更是紧张。

而日本在上海的特务,更是对苏联人的到来有着史无前例的关注,如果崔可夫的行踪被现后,大有不惜一切代价,让这些苏联人死于非命。

两天后,被崔可夫等人搅动的乌烟瘴气的崔可夫等人,迎来了一位重要人物——戴笠。

戴笠一进来,就问崔可夫是否愿意去北方看看,尤其是刚刚成立的二战区,那里的情况虽然也危机,但要比淞沪战场的规模小很多,而且对苏联来说国北方的安全,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早就被关怕的崔可夫等人连忙点头,他们担心如果莫斯科不回应的话,这些人又被关道战争结束后,都不见得能获得释放的机会。

于是,轰动一时的苏联军调小组,匆匆赶上了去太原的飞机。

第二卷保卫长城第三十六章平型关

第三十六章平型关

崔可夫这段日子可是急的团团转,对于其他国家的外交人员来说,尤其是外交武官,没有完成任务,不过是处分罢了,更严重一点的就是降职。

但苏联不同啊

回去后,稍微运气好一点就是停职,然后配到工厂里当一名工人了此残生,要是被人记恨,在斯大林那里说一些恶语伤的话,那么等待他们的只能是特别部门的调查,集营,最后不外乎一颗黄澄澄的枪子。

让崔可夫去山西,这是蒋介石很不愿意看到的,但他不得不答应崔可夫的要求。

在华东,崔可夫得罪的人,很有可能将他所带领的这个军事调查小组全部留在国。

整个军政部的官员,都将崔可夫视为洪水猛兽,当权者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无疑给崔可夫的安全带来了隐患。正值民国政府向苏联采购军火的关键时期,没有人敢冒这个险,但要是这些军火一旦到了国呢?

也没有人敢下这个保证,苏联的军事调查小组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毕竟按照协议,年底之前苏联将会派出一个军事顾问团来华,前期的合作分歧,会让今后的合作处处设置障碍。

蒋介石从入主政府一来,他不见得是最懂政治的人,但他无疑是最了解军阀想要些什么的人。
首节 上一节 385/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渔色大宋

下一篇:帝国吃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