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血战旗

血战旗 第415节


士兵连一双布鞋都没有,清一色的草鞋,背后还有一个斗笠,大小不一。大部分战士身后背一把砍刀,这说明47军的川军和原来的西北军一样,长期处在弹药缺乏的状态下。

一点点的信息汇聚在谢维俊的脑子里,他斟酌良久之后,只是对李家珏许诺,4o军军长曾一阳,政委罗荣桓,一定在第一时间去47军视察,身份当然是以战区副司令的身份出现。

谢维俊到最后离开,也没说给47军辎重上的支援,这让李家珏大为失望。

从初时的殷切希望,到后来的忧郁,走的时候,李家珏已经不对4o军能拨付一部分装备寄予希望了。

不过,李家珏最后还是远远的看到了4o军的大部队。万虎贲之士,两个主力炮团的出现更是让他惊的说不出话来。

此时,他才相信,在华北。**队战斗力最强的两支军一级部队的传言,4o军绝对的当其冲。东北军的o5师,四个独立旅,一个炮旅,连德国的四号坦克都配备了一个营,连日军见了,也要避其锋芒,自然也是一等一的主力精锐。

李家珏走后不久,曾一阳就听说了,还专门去找了一回。

张学良调任武汉,成为第六战区的司令官,这已经是肯定的事实了。而程潜由总参谋长出任一战区司令官,也没有什么奇怪。

但曾一阳总觉得,河南不会像表面的那么简单,蒋介石不会放任河南的重要地理位置而不顾,自然会有后手。只不过,蒋介石的手脚都被淞沪战场束缚住了而已。

拉拢被蒋看不上的杂牌军,是4o军立足的根本。

离开山西的时候,曾一阳就对日军的作战给出了一个定义,作战避重就轻。

山西的仗打的很蹊跷,日军主力进攻的方向都是央军和东北军等其他入晋的部队。

反而对晋绥军的打压不够,而晋绥军也有避其锋芒的想法。

在4o军军部研究的时候,曾一阳就对当下的形势分析过,日军想通过保留晋绥军的主要战斗力,将其他侧翼部队个个击溃,最后逼迫阎锡山投降。淞沪战场上投入的兵力,已经让整个日本国内大为震惊,抽调不出更多的兵力支援华北战场。那么,日军对收编阎锡山的4o万晋绥军也是战略需要。

可以说,日军只能抉择,华北和淞沪两个战场上,只取得一个战场的成功。

虽然,石原莞尔等参谋部的官员都表示反对的态度,但日军高层,尤其是军部的高层,却是自信满满的认为,只要拿下南京,国的战事就可以结束,到时候,利用整个国的国力,南下则是资源丰富的南亚,北上可以和苏联一较长短。

被自己画的一个大饼给噎傻了的日军高层,不但从华北抽调大量兵力支援淞沪战场,至本来战事不利的华北战场于不顾,而且还命令寺内寿一迅稳定华北战场。

要想稳定华北战场,无法逃避的一个事实就是占领山西。

寺内寿一迫于国内的压力,动了一场注定要悲剧的战役。用两个缺编的师团,进攻有十几万大军的晋东防线。前期的顺利,不过是黄绍竑指挥的部队不多,加上有4师团的增援,才顺利从太行山部进入山西。

这两个师团,一下子就成了**队围猎的对象。

八路军个师,在西北三省的兵源补充下,已经展到了每个师,至少万人的大部队。加上山西当地的兵源,已经顺利突破了十万大军。

武器装备上,也比华北日军估计的好很多。加上装备精良的4o军和东北军精锐o5师,近7万大军,被曾一阳调动,进入晋东防御,整个正太线沿线的**队过了o万。

才两万日军,很快就淹没在**队的人海之。

七里河歼灭战,和昔阳大捷之后,山西的形势已经开始稳定起来。日军占领了北部山西,而晋绥军为主导的二战区占领南部山区,加上吕梁山和太行山区。

曾一阳当时的判断就是,华北日军必然进入一个阶段的守势,这段时间不会过半年,加上央军无力顾及华北,这是4o军展河南,河北和山东的最佳时机。

虽然,陈光等人对曾一阳的判断有所疑惑,但对进入河南并不反对。

河南地处原腹地,北通山西,西进可以进逼潼关,接壤山东,北拒黄河,是一个四战之地。尤其是作为西北的门户,河南的重要性更是不容置疑。

4o军进入河南后,立刻就对周围友军的调查,现47军的物资都没有补充,马上就有断粮的危险。

李家珏四处寻找补给,都被战区的后勤部门以战区司令未到任为由,而拒绝。

将情况上报央,请示后,央通过4o军做出了一个惊天之举。

将47军的后勤补给都由西北负担,从关用火车起运,让4o军前期组织一部分物资赠送给47军。

“军长,你决定吧”罗荣桓也知道情况棘手,47军的情况,很有可能出现哗变,哄抢当地老百姓。

李家珏还能控制住军队,已经实属不易。

两天后清晨,李家珏处在两难之境地,差点在昨天晚上就答应其弟,47军o7师师长的要求,让部队自己筹粮。这几乎和抢没有区别,一旦生,那么川军在抗战道路上,必然会越来越艰难。

李家珏消瘦的脸庞已经笼罩在烟雾,地上一地的烟头,显然是一夜未睡。

“4o军,曾一阳将军到——”

李家珏茫然的抬头看了一眼门口,就见一个二十出头的后生,打着绑腿,穿着灰色军装,皮带倒是挺新的,不过连一把配枪都不带,是否有些托大?

李家珏暗暗打量,这就是曾一阳?

第二卷保卫长城第五十三章变相收编

第五十三章变相收编

曾一阳放弃了原来喜欢穿的德**官服,北洋时期的将校服大都是依照德军的样式裁剪,比**的大气,比西北的用料考究。

又拉风,穿着又舒服,自然成了曾一阳的选,不过在一干将领显得很突兀。

但是一次意外,让曾一阳再也不敢穿的与众不同了,反而是有多普通,就穿多普通。用彭总的话来说,就是不骚包了,更贴近工农了,这其的原因,只有他自己知道。

平型关大捷,八路军第五联队,消灭的鬼子不多,但却是缴获物资最为丰富的一次伏击战。

这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游击战术的正确性,这不是单单的一场军事胜利,而是游击战作为一种新的战术理论,在实战获得最有利的证明,得到了各界的普遍关注。
首节 上一节 415/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渔色大宋

下一篇:帝国吃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