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血战旗

血战旗 第641节


“苏联人想和日本人和解,这一点很容易看出来但苏联人又很害怕关东军对远东苏军的威胁四野要做的,就是让苏联人看到,日本人是只长得像老虎的花猫,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源源不断的获得苏联的援助”主席豪迈道

这种自信是天生的,洛浦自问,自己学不来

这才是他让贤的最主要原因,从刚才的谈话中,他也明白,他的担心是多余的至少四野不用冒着大危险,去进攻重兵驻守的哈尔滨,只要派部队在冰城周围游一圈,也算完成任务了

不过,中央也没想到,关东军在两天之内,有增兵哈尔滨一个师团的兵力,在哈尔滨,关东军的总兵力已经过了十万大军

中央不但要在作战中展示实力,而且还有扭转舆论不利的方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随之出现的大量伪军都是以进攻中GONG的解放区,却对中央军秋毫不犯,这让主席嗅到了一丝异样的味道

国民政府中,想要停战的不仅仅是汪精卫,还有蒋介石不同的是,汪精卫走出了一步让人最不耻的行为——公然卖国而蒋介石就比汪精卫聪明的多,他也派人和日本高层谈判,希望在既定情况下,有节制的双方停止大规模的作战,但日本方面要其承认日军占领事实,这是蒋介石不能接受的,双方也就在这一步卡主了

其实,蒋介石想要停战,是想要积蓄力量,没办法,谁让他的家底越打越少?日本人不能由着蒋介石虚以为蛇,所以提出的条件也异常苛刻

年初,对抗战绝望了三年的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满政府,开始了他公然卖国的行为,大大的打击了抗日军民的士气这也不过仅限于国统区内,对于解放区,根据地,汪精卫的投敌叛变,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周副主席在重庆又发来电报,老蒋又催促我四军撤离江南但十万人的大军,说撤离就撤离,谈何容易?”洛浦忧心忡忡的说道,虽然穿着军装,但洛浦像是一个学者,自从长征结束后,他三辞总书记的职务,被传为佳话进入西北后,军事上的事也极少发表意见

进入40年,国内国际的局势越来越复杂,加上南北局势也渐渐的紧张起来,让他不得不关心其局势的发展

“一场昆仑关战役,让老蒋急了”主席感慨的说了一句,昆仑关战役,**名胜实败,日军第5师团用4000人的阵亡,打残了杜聿明指挥的第五军这是老蒋给自己准备的看家部队,总编制4万人,包括200师这样的王牌机械师

从39年12月战役爆发,到次年1月,**在广西伤亡不下十万人

**唯一的亮点,就是击毙了一个日军少将,第5师团,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

为了掩饰其作战不利,蒋介石无奈之下,只能签署了一份水分极大的战报,其中很多数字都瞒不了国共双方只能让老百姓雀跃一番,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在此役之后,指挥作战的白崇禧,陈诚两个一级上将,都被降职,徐庭瑶、叶肇两个集团军司令被撤职查办,最后撤职的中将、少将以上达十几人,堪称湘桂**高级将领的一次大换血

眼看北方战局,八路军,40军等作战部队越战越勇,控制的土地人口也越来越多蒋介石非常清楚,在放任下去,等到日本人赶跑了,他的这个大总统也当到头了

加上法属印度支那铁路北端被日军彻底控制,国民政府最后的补给线只有云南抵达缅甸的滇缅公路

此时的**,在军事上已经无力对日军进行大规模的反攻

政治上,重庆的国民政府,已经不允许再和日军正面对抗,渐渐的蒋介石也从抗战的正面战场,开始谋求和日军的不对话合作,军事重心也从对日作战,转移到了压制中GONG部队的发展

在河南,历史上的西北王,胡宗南协同汤恩伯部,在第二次豫东作战失利的阴影中,将枪口对准了豫皖苏边境蓬勃发展的40军吴高群主力在河南发展了两年的吴高群已经开辟了十几个县的根据地,兵力上对上胡宗南的17军团有些吃亏,但在士气上绝对要高上数倍

尤其,三省边界的土改运动,让老百姓和40军战士的命运联系到了一起

一荣俱荣,一亡则俱亡

胡宗南吃了几次闷亏,不但没有将吴高群的根据地压缩、消灭,而且还压制住了胡宗南的军事挑衅,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这其中,川军41军和47军的作用也是无法替代的尤其是,在以往的作战中,中央军往往会将川军当成炮灰,最难打的攻城战让川军上,打不过,撤退时川军又要阻击日军的追击,加上又不给川军补给,让川军官兵心中多有怨气

进入40年之后,国民政府借口以军事战区为由,命令四军撤离江南,北撤自黄河北岸

而在重庆的长江局,一直在和国民政府磋商四军短时间内,从江南撤到苏北也是不现实的,主席在研究之后,发现除了在北方组织一次大的战役,无法打破国民政府的强硬口气,既然商量已经说不成,那么就用实力说话

至于,蒋介石会不会投降日军

这一点,稍微有些政治头脑的人都明白,这是不可能的不仅仅是根据地让出之后,士兵的情绪问题,是战略上的大溃败相比**24集团军在该地区的控制力来说,四军由于军纪严明,获得人心

四军也不愿意退出皖南,西北中央同样不愿意让出皖南

矛盾越来越激化,于是双方开始僵持

政治需要中GONG用一场大战来缓解矛盾,于是曾一阳被当成了最佳人选,推了出来

此时的四野,兵力上连八路军的一个大军区都比不上,部队也不过五万出头打破日军的封锁不难,但想要进攻日军的重镇,却是非常困难远了不说,每年松花江解冻之后,日军作战上兵力的调遣就会快很多这还是在铁路被破坏的情况下

一旦铁路通车,四野的作战吃亏

自从接到中央的电报,曾一阳静静的发了很长一段时间呆了,从来都没有过这样凝重的表情,连谢维俊觉得不可思议

自从他和曾一阳搭档之后,还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情况,曾一阳静静的在指挥部内,身体垮垮的半躺在藤椅上,目光呆滞的看着沙盘中央的来电虽然不要求打下哈尔滨,但围城也是不可能办到的

请报上已经证实了,哈尔滨拥有十万日伪军部队,这些部队用脚趾头想,都知道是用来进攻三江解放区的

鬼子不进攻,总不能自投罗网,这不是顺鬼子的意吗?

参谋们都离开了作战室,只留下曾一阳一个人,在静静的思考刚接到电报的时候,曾一阳还觉得这是一个死局,无法解开的死局

但随着不断的深入剖析,他好像是在黑暗中,看到了一束光线,有种光明就在眼前的欣喜,但看看不透其中的关键这让曾一阳非常懊恼将近傍晚的时候,昏暗的指挥室内,‘咕噜’,曾一阳才发现自己有些饿了,看到沙盘边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放了一晚面条,他也不管是否凉了,拿起就往嘴中扒拉

突然,他停下了筷子,眼神怔怔的看着一个熟悉的城市——齐齐哈尔

这个城市是中东路铁路的中间最大的站点,是沟通整个东北的南北和东西的交叉点

已经被攻破过一次的齐齐哈尔,必然是日军防御的重点,想要偷袭,自然不容易但从日军给地抽调兵力的部署来看,齐齐哈尔是关东军腹地,防备必然不会高

像绥化这样的城市内,日军的部队都抽调一空,只留下了伪军看守,就可见一斑

“小李,去叫参谋长过来”

谢维俊从门外走了进来,对曾一阳的警卫员小李摆摆手道:“不用叫了,我就在门外”说话间,就走到了曾一阳边上,警卫员们也自觉将屋内的油灯点上
首节 上一节 641/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渔色大宋

下一篇:帝国吃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