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血战旗

血战旗 第820节


担任阻击的部队,已经在平安镇设置了阻击阵地。只要日军的兵力在师团以下,两个团的阻击部队,已经足够抵挡三四天,而保证阵地不失。

关键是,他自己能否在三四天之后,将榆树城拿下,这才是关键。

兵力,1纵参与作战的兵力在一万二千人左右,但是加拉林河对面的2师和1o纵的新2旅,兵力就已经突破两万五千人,而日军守备部队在三千多。

除了4门山炮之外,只有一些迫击炮。火力,兵力,都是王利占据绝对优势,但攻坚战难就难在,往往看似能够轻易取胜的战斗,会打成拉锯战。对于1纵来说,除了第一波攻击可能会对日军造成突然袭击,造成较大的战果之外,一旦战斗打响,日军就可以在其防区,选择更有利于他们的作战方式。

比方说,固守。

这才是,王利最头疼的。

“司令员,部队已经抵达预定位置,就等2师炮兵阵地的攻击信号了。”胡修荃刚刚视察完部队,连续一天一夜都是在作战和行军,战士们有些疲惫。好在商定的总攻时间,还有6个小时,部队可以做一次短暂的休整。

“突击部队确定了吗?”

“老3团,曾总亲自点的将。”

王利无声的点点头,这个团的底子不错,作战顽强,可以委以重任。加日军仓皇布置防御阵地,根本就没有想过,从南面和西面,会遇到进攻,日军的工事修建的也比较简单,反而日军最重视的东线防御阵地,一直没有战事。

这也给日军守敌造成了一种假象,主攻方向似乎弄错了。

好在,3团的进攻也是从外围开始,战斗并不激烈,日军指挥官还没有从东线防御阵地,调兵增援的想法。

可守备日军一旦调整兵力部署,再过几个小时,他们就会现,原来榆树已经是四面被围。

实际,榆树的情况和舒兰不同。

舒兰县境内是半山区,加平原地区,多河流,虽然不是大河,但是河流密布,两军交战,兵力少的一方,有很多选择可以摆脱对手的纠缠,顺利突围。但是榆树不行,一是周围都是一望无垠的田野,一旦失去坚固工事的保护。兵力占绝对劣势的一方,就会被在野外,围困。

失去了工事的保护,必然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加榆树守军接到的命令,是固守县城,并防御铁道线周围的安全。日军指挥官也不敢违反军令。

况且,现在距离王利预定的总攻时间,还有足足六个小时。守城的日军指挥官大概会觉得不妥,但不妥在哪里,他还是看不透。等到大军一围,也就是背水一战的时候。

部队清理日军前沿火力点顺利,这样的小规模作战,关东军是不会投入作战飞机的,相反,固守在榆树的日军主力,也没有打算增援城外的日军守备部队。

日军守将已经做好了在天黑前,收缩防区,收拢兵力,做固守的姿态,一方面,请求哈尔滨的日军主力增援。

两天来,日军的这种固守姿态,让曾一阳嗅到了一丝的危险。先是舒兰,再是榆树。

就像是梅津美治郎布置了一个巨大的陷阱,让他跳。虽然他也给梅津美治郎准备好了一道大菜,但还是要将战役的主动权放在自己的手中,令,王利必须在两天内,全歼榆树日军守敌。

这个任务非常艰巨,但是王利没有理由拿不下榆树。

因为,放在他手的兵力,是日军的5倍,装备也是以苏式装备为主的主力部队,其他方面,都是他占据绝对优势,打不下榆树,他还有什么脸当这个司令员?

其实关东军也不可怕。

日军中,很多部队都是没有作战经验的部队。日军大本营让这些部队在满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老兵都抽调在中国战场,而满洲三面和苏联蒙古接壤,不得不防。

所以,关东军的主要任务就是戍边,还有一个就是训练新军。

也就是说,在关东军中,大部分师团,都是没有过战场的部队。最多也就是围剿过抗联,不过,抗联的部队少,日军往往是拉网式搜索,作战中,也很少需要构建防御阵地的。这就使得,开战以来,关东军的大部分师团,行动迟缓,在战场,也时常错失机会。

结合自身情况,关东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决心先静观占据变化。等到事态明朗之后,利用满洲达的交通网络,布置进攻兵力。

长春的日军司令部内。

和以往的开战有些不同的是,司令部的参谋官们,并没有因为抗日军队要打到他们的腹地,而担心不已,出现慌乱的景象。反而非常自信,即便在蒙古战场,关东军失去了他们大部分的装甲部队。可经过半年多的补充,关东军还是组建起来了一支装甲车大队。

数量虽然少一点,可也是对苏联红军来说。

对于没有坦克的抗日部队,平原,绝对是抗日军队的坟墓。除非双方都出动行动快,攻击力强的骑兵,在外围短暂交锋,不然,只要曾一阳下令,部队越过松花江,和拉林河下游,进入松嫩平原,关东军指挥部的参谋们都信心百倍,能够在一个月内,完成对抗日军队的主力围歼。

和前两次不同,梅津美治郎经历过人生最艰苦的岁月,他变得更加的平静。

两天前,正是他在长春的司令部内,下达了滨海线吉林段沿途作战部队固守城镇的命令。前线的吉本贞一中将,还为此质问过他。从这一点来看,他的司令官的地位,已经被受到了部下的怀疑。但是他还是坚信,对手绝对不会冒险,因为攻打舒兰县城,对于曾一阳来说,绝对不是最好的选择。

吉林不比三江,人口数量稠密,村庄林立。加1纵控制滨海线吉林南段之后,1纵很容易失去了机动作战的能力。

梅津美治郎自问,假如是他,他据对不会这么干。

种种猜测和怀疑,让他否认了曾一阳准备突破滨海线,进攻吉林的推断。否决了参谋部内的激烈套乱,并坚信,曾一阳的目标还是在松花江以北,而不是以南的区域。于是,他破例将在热河的骑兵部队,抽调了两个联队,进入吉林,就是为了能够增加部队的行动能力,抓住战机。

秦彦三郎推门进入司令官办公室的时候,梅津美治郎还饶有兴致的在摆弄咖啡炉,房间内弥漫着咖啡诱人的香味。

“大将阁下,您难道一点不担心吗?”

梅津美治郎认真的看着咖啡壶内不断冒出的气,神情坦然道:“担心的不应该是我,而是曾一阳。”

就这么一句话,梅津美治郎的强大自信有一次进入了他的身体,从月初落寞的回国向昭和请罪,飞机前,有些佝偻的背影还深深的刻在秦彦三郎的记忆中。

回到东北后,梅津美治郎也一直表现的不温不火的样子,反而像是一个失去了希望的老头子,显得有些笨拙。可是,舒兰的枪声一响,梅津美治郎又像是活过来了一样,整个人的精神一下子被提起来了。一个真正的军人,都是渴望热血的战争岁月,梅津美治郎的心中,战斗的源泉从来没有干涸,这才是秦彦三郎最敬佩的地方。

“咖啡?”

秦彦三郎摇了摇头,腼腆的笑了笑:“我不喜欢这种苦涩味道,这和他的香味非常不符合。相比而来,我更喜欢茶,香味清淡,茶汤略微的带着一点甘苦,而不是咖啡,什么都来的那么浓烈。”
首节 上一节 820/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渔色大宋

下一篇:帝国吃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