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血战旗

血战旗 第949节


“德国人太自信了!”良久,东条英机这从牙根处挤出这么一句话来,毫无营养,德国人要是不自信,就绝对不会一一国之力,在欧战爆发的时候,面对英法和其十余个盟国同时开展。

一场一场的胜利,可都是实实在在的战果。

“他们有自信的本钱。”

松冈洋右懒洋洋的语气,更像是要火上浇油。在日本军政两界都是讲出生的,资历和能力也要靠边站。东条英机出生将门,其父东条英教是日本陆军大学第一期首席毕业生,按理说应该辉煌腾达,不过长期受到长洲阀的排挤,在军界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没落的豪族,有也炫耀的底气。

东条英教是帝国中将,这对于松冈洋右来说,简直就是一个要高高仰望的超级豪门。要知道,松冈洋右少年时期可是被叔叔仍在了加利福尼亚州的海滩上,让其自生自灭的。

没有声望,也没有家财,有的是一个极会经营的头脑。

松冈洋右的智商很不错,这让东条英机看松冈的眼神总是有些敌意。

虽然他绝对不会愿意承认,他的智力有缺陷。在军界就是一个非常好笑的笑料。甚至石原莞尔一再嘲笑他不过是一个上等兵的智力水平,其判断事务的能力,在弱智和正常人之间晃。

和精英两字,根本就不沾边。

因为这样的缘故,东条英机的格变得更加偏激,在参谋本部甚至叫嚣日本同时要和苏联和美国开战,用海军压垮美国,用陆军征服苏联,但是在战略上却毫无对策。

就像是一句美丽的口号,毫无事实支持。

松冈洋右有着骄傲的资本,为人也浪不羁,他不像是一个外交家,而像是一个高傲的贵族,眼神中有蔑视一切的孤傲,此时他正站在东条英机的面前,却丝毫没有将自己摆在副手的位置,反而是一副看爬虫的眼神,让东条英机浑身难受。

“日德联盟之后,对于西方老牌强国来说,绝对是一个噩梦。但是德国人的固执,就像是他们从骨里带来的死板一样,丝毫没有说动的可能……”

松冈洋右痞一样的表情,耸耸肩,从美国带来的习惯,总是让他显得和日本社会格格不入。就像是站在鸡群中的鸵鸟,让这个本来就盲目的国度,总有人为这样那样的异类产生毫无根据的崇拜。

“决定的事情说出来就没有意义了。”

“你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帝国和德国强强联合就错了吗?”东条英机不由大怒道。

松冈洋右不是被吓大的:“帝国和德国的联合没错,错的是,德国的敌人不见得是帝国的敌人!盟友的敌人,不见得一定是敌人。”

想要让松冈洋右拍马屁,东条差的可不是一点两点。

第一卷泣血年代第三五九章跑马黑水城(上)

.第三五九章跑马黑水城

“5纵轻松拿下23师团?”

曾一阳从往来的电报中,获得这个消息。在不具体的战斗过程之前,他还不能肯定,日军的这种软弱是由于战术上的失误,还是5纵因为陈光下了死命令,不计伤亡的结果。

拿下了23师团。

对于北满的抗日局势来说,就只剩下在齐齐哈尔嫩江防线上盘踞的两个日军师团。第8和第14师团。即使,第8师团现在还在甘南、景星一带,主力步兵已经压到了嫩江边上,可短内,第8师团已经无法东进。

要么转移行军方向,利用日伪军在嫩江上的航运优势,果断渡过嫩江。一路尾随陈光主力,不过这样他们就要承受一次伤亡重大的强渡作战。

接到消息的时候,曾一阳正在吃饭,一大碗棒面粥,和几块咸菜,吃的津津有味,呼噜噜,将最后一口送到了嘴里,曾一阳用含糊的声音问道5纵没有说战斗经过吗?”。

肖龙回答没有,部队之间的联系都是用加密密码,没有用明码,更不敢使用喊话。不然,关东军只要电台够多,总会监听到我们之间的联系,平时还好,至少我们能够发布一些假消息,日军。但现在正是战役关键时刻,容不得半点的大意。”

“也是。”曾一阳将碗筷递给了来收拾警卫员,转身从兜里出香烟,点上看一根,继续问政委那里有消息吗?”。

“黄政委来电报说,远东方面军普尔卡涅夫上将已经下令停止了双方的进一步军事上的谈判。黄政委提出用贸易的方式,东北局筹备黄金购买,也被苏联方面否决了。”肖龙是情报方面的专家,但也仅限于电台和情报上的获取。

在政治上,甚至是国际政治局势上的眼光,受局限于眼界的关系,看的并不是很清楚。

再说,黄苏做的是对外联系,是代表一个国际成员的身份和苏联人谈判。很多都是绝密的商谈,肖龙根本就不可能。

“哦,是这样?你先去忙吧!”

“是。”肖龙说完,转身去了电台室。

黄苏在伯力已经住了近一年的,前段,苏联的保卫部门还把他看的很紧。不过,随着日苏关系的改善,在国际也渐渐的将的人员开始往中苏边境送。

估计用不了多少,苏联方面就不用担心日本在苏联的特工侦探到中苏之间的一些秘密。

抗战爆发之后,中苏之间的军火贸易,主要是以国民的名义在做。苏联也用最短的,筹集了大量的步兵装备,来充实中央军的实力。以期望,蒋介石能够在正面战场抵挡住日军的正面进攻。

消耗日本的实力倒是其次,压制日本的野心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

不过苏联的这个小目的,因为松冈洋右抵达莫斯科之后,就不得不往隐蔽的方面做,至少不能触动日本那脆弱的神经。可不敢像诺门坎战役前后,苏联动用一切力量在远东压制关东军了。

这种政策上的微妙变化,除非是深入其中的人,其他人很难探知苏联的真正想法。马克思构建这个伟大理想的时候,是无私的,巴黎公社的暴动,也都不是以个人目的而产生的混。

但苏联是一个国家,站在国家的立场上,苏联不得不考虑周围两大军事集群上的压力。德国的强大是从技术上的跨越,让苏联人不仅羡慕的同时,还希望想尽方法,从德国弄来苏联继续的电气化技术,飞机制造技术,还有大量的紧密仪器,这都是苏联非常需要很欠缺的方面。而日本唯一能够称道的只有他们的海军,按照英国模式建立起来的海军,对苏联来说太奢侈,太不现实。再说,日本的海军对苏联还构不成威胁。

唯一让苏联觉得困的就是,远东鞭长莫及。

符拉迪沃斯托克距离莫斯科实在是太远了,即便用乘着火车,一刻也不敢休息,也需要半个月的,能抵达。这还不算是在冬季,漫长的西伯利亚冬季,阻碍了苏联两个边境的正常往来。

一旦日本发疯,在冬季进攻苏联,苏联将处处受制。

苏联的冬季优势,对于日本和德国来说,并不是太大。日本的冬天也不暖和,31年吞并了中国东北,之后大量的移民,构建边境防御工事,并囤积了大量的兵力。可以说,关东军在严寒的适应上,几乎和远东方面军站在一个起跑线上的。
首节 上一节 949/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渔色大宋

下一篇:帝国吃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