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拍流浪地球我造太空电梯很合理吧

拍流浪地球我造太空电梯很合理吧 第75节

除此之外电影的特效,剧情和一系列展示出来的,和商业科幻片相关的元素,即便在这些口味刁钻,苛刻的寒国观众们眼里,也称得上合格。

除了本土的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在众多外国科幻片中可以称得上最精良的一批了。

在寒国院线的配合宣传下,很快掀起了一阵《流浪地球》观影热潮。

得益于在进口片中良好的口碑,上百万观众在短短几天内涌入影院观看了《流浪地球》,贡献出不俗的海外票房。

不仅仅是寒国,东亚,东南亚等一大批同期上映的外国市场上,对《流浪地球》的接受度都很高,口碑,市场反响也很出色。

不同于龙国以往的出口电影,科幻风格强烈的《流浪地球》,肯定要比什么爱情片,喜剧片观看起来文化障碍更小。

外国的观众可不关心龙国的风俗习惯,流行的通用梗,所以爱情片和喜剧片很难引起龙国文化圈子之外人的共鸣。

反倒是《流浪地球》中的‘太空电梯’,‘掠夺者无人机’,‘数字生命计划’等电影科幻概念,很容易引起外国观众的兴趣。

所以自然而然的,《流浪地球》在海外市场的票房也愈发水涨船高起来。

先是港澳台地区,接着便是东亚,东南亚,随着先期登陆的国外市场反响越来越好,后续的国外院线方也更加主动地配合起宣传来。

对于所有院线,影院来说,没有谁会拒绝能够帮他们赚钱的好电影的。

没过多久,北美四大院线上千家影院同时上映《流浪地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续还有更多的影院不断加入。

欧洲也紧随其后,数十个国家总计三千多家影院也陆续开映。

一时间,整个主流欧美地区地影院,在春节后的这段淡季被《流浪地球》霸占了各大阶段性票房榜单。

【我曾经和《流浪地球》的导演有过短暂接触,在‘星光奖’上为他颁奖,从他当时获奖的那部科幻短片作品的质量来看,能够拍出《流浪地球》这种水准的科幻片,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希望众多好莱坞的同行们能够收起轻视之心,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特效画面,而不去打磨剧本,电影情节,恐怕总有一天我们会被龙国这些后起的电影市场追赶上。

——————克里斯托弗·诺兰】

作为世界顶尖的科幻片名导,诺兰的话在北美影视圈内引起了相当大的震动。

好莱坞是公认的世界电影制造的顶级工厂,身为好莱坞的一员,北美的众多导演,制作人们,从来没有把好莱坞之外的其他电影人放在眼里。

市场规模比北美更大的亚洲,欧洲,在他们眼中也只是对好莱坞大片予取予夺的票房仓库罢了。

但像诺兰这样的顶级名导,自然能看出外表光鲜亮丽之下的好莱坞,其实内里暗藏了许多危机。

近些年来,好莱坞出品的超级英雄系列电影畅销全球,像是源源不绝的金矿一般,动辄一部电影全球票房数亿,甚至十多亿美元。

越来越多的电影公司开始尝到甜头,把投资用在这些受众群体广泛,制作模式有模板可寻,投入产出比高的超级英雄系列电影。

电影的拍摄,演员的表演越来越依赖电影特效制作。

但随着这些电影的产出越来越多,全球观众们开始对超级英雄电影产生了审美疲劳。

当那些熟悉的英雄,熟悉的角色逐渐退出大荧幕时,很多念旧的观众们对电影公司推出的‘继任’演员并不买账。

并且随着超级英雄电影数量的增多,这些电影中平庸甚至可以说是毒点的剧情让观众们愈发不耐。

好莱坞内那些世界顶尖的特效工作室,一直是好莱坞对世界各国电影市场的‘护城河’,可随着观众们对‘政治正确’以及模板化剧情的愈发不耐烦,这个‘护城河’变得愈发岌岌可危。

而就在这时,《流浪地球》出现了。

包括诺兰在内的众多好莱坞电影人,不得不承认在看完《流浪地球》后,被彻底震撼到了。

作为好莱坞电影的业内人士,他们清楚地知道,《流浪地球》中所展现出的特效制作水平,丝毫不逊色,甚至超出了好莱坞那些顶尖特效工作室的水平。

他们所引以为傲的‘护城河’,瞬间优势不再。

而且《流浪地球》中所展示出的那种前卫的科幻理念,对‘数字生命’的探讨,以及相对超级英雄电影可以说是严谨,甚至是严苛的科学理论支持,都让好莱坞的同行们震惊不已。

这是一部真正能够威胁到好莱坞在世界电影市场统治地位的外国电影!

如果没有了工业化特效制作上的领先地位,饱受‘政治正确’影响的好莱坞电影市场到底还能领先多久,所有人都不禁在心中打了个问号。

《流浪地球》在北美几大院线登陆后,首日便取得了千万美元票房,瞬间登顶同期电影的票房榜首。

作为一部非本土片来说,《流浪地球》的票房表现无疑是相当惊艳的。

如此亮眼的成绩自然也引来了更多的关注。

许多报刊媒体也对此表达了担忧,甚至有极端的媒体,认为《流浪地球》在北美的上映,就是一场别有用心的文化入侵。

第101章 ‘有机会碰一碰’

听到《流浪地球》是对北美的‘文化入侵’这个说法,刘浪愣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

一向靠着好莱坞对全球电影市场进行强势霸权主义文化输出的北美,竟然把这个词用在了《流浪地球》上面。

刘浪一时间不知道这到底是夸奖还是批评。

“哈哈!老美怕了!”

副导演林浩倒是没想那么多,对于《流浪地球》在北美市场的表现兴奋不已。

“说实话浪哥,当初刚毕业的时候,我一度以为自己这辈子最多也就混个拍‘神剧’的导演了。

谁能想到后来能参与到这么牛逼的电影?

多亏了你还把我当哥们,拉了兄弟一把!”

这还是林浩在《流浪地球》拍摄完后第一次真情流露。

在电影学院的导演系同学眼中,所有人都对林浩的狗屎运羡慕到无以复加。

靠着和刘浪的关系混上了副导演的位置。

这个副导演分量可不是当初毕飞《追梦演艺圈》的副导演能够相比的。

《流浪地球》现在国内实时票房已经突破了40亿,这才仅仅过去了不到一个月,就已经打破了无数资深影视数据分析师的预估。

甚至有望到达50亿这个恐怖的票房数据,彻底成为国内影史上的最大黑马。

更恐怖的是,这还只是导演刘浪的大荧幕处女作。

这部现象级的电影给所有剧组成员带来了的好处,无可估量。

作为参与拍摄过《流浪地球》的副导演,如果林浩愿意,随随便便就能凭借这个身份拿到两三千万的无责任投资。

这就是现象级电影的威力,也是无数国内影视从业者梦寐以求的目标。

北美对于《流浪地球》的议论还在持续。

而在权威的知名媒体方面,《NY时报》对《流浪地球》率先发难。

它们对《流浪地球》仅仅打出了30分(满分100)的评价。

文中处处充满着不客观、偏见的言论。

指责《流浪地球》带来的是近三个小时的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未煮熟的主题和混乱的、明显被批准的潜台词。

而对于片中出现的核爆月球的情节,《NY时报》评说道这是可笑的,愚蠢的叙事想法。

在最后更是说道,这部科幻片被它充满戏剧性的情节和明显的民族主义信息所绊倒,根本不值得一看。

消息传回国内,众多看过《流浪地球》的网友观众们愤怒不已。

【民族主义?啊对对对!这一贯的双标味隔着屏幕都散出来了。】

【我不知道《NY时报》对于“可笑”与“愚蠢”的定义是什么,但也许在充满傲慢与偏见的《NY时报》眼中,一只打个响指就能消灭50%人类的紫薯精,才是符合正常理论范围的吧?】

【在《泰坦尼克号》里,当只能选择让小部分生时,没有人会批判“妇女儿童登艇”的处理方式不妥,美媒将它宣传为人性的光辉。

在《拯救大兵瑞恩》里,一队换一人的故事,美媒颂扬为英雄般的壮举。

而到了《流浪地球》,“50岁以上的,出列”,这句既表现了国人的集体贡献精神、军人的使命感,也表现了全人类团结与守护的台词,却成了《NY时报》口中的“民族主义”?

典,太典了!】

【当北美媒体着急破防乱喷的一通的时候,那我们就放心了。】

【急了急了,它们急了。】

广大网友观众们对《流浪地球》自发性地维护言论,让刘浪看得心中一暖。

国内观众们的审美,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些崇洋媚外,凡是外国电影都是好好好,凡是国产片就是烂烂烂的‘软膝盖’跪地一族了。

国产烂片他们当然会喷,但真正质量好的国产电影,他们也会发自内心地去维护。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可以团结全世界所有种族的人。如今唯一有这样梦想的国家只有龙国,龙国人关注宇宙,我们(北美)彼此讨厌,不得不说,现实比电影更悲惨!】

【当我们的好莱坞还在纠结“英雄主义”的践行者应该是黑人还是白人,并为之垒筑高墙时,《流浪地球》在强调“全人类命运共同体”。

地球是属于全人类的,面对灾难,每一个人都能发光发热。很遗憾这个情节如今只能在龙国电影中看到,这真的是可悲!】

然而北美观众们并不像《NY时报》这些抹黑《流浪地球》的媒体那样观念狭隘。

北美网络上关于《流浪地球》的影评,影评人与观众也在观影后大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外网的评分中,烂番茄新鲜度达到82%,爆米花指数94%,IMDB则给出了8.2的初始评分,要知道,IMDB给世界前一百电影的评分门槛是8.3分。

对于《流浪地球》的评价,无数国外影评人和观众给出的是‘令人惊喜的龙国科幻片’。

相较于克里斯托弗·诺兰和一众北美媒体的担忧,另一位世界科幻大师,詹姆斯·卡梅隆对此倒是颇为乐观。

“詹姆斯,据说《流浪地球》的导演和你一样,都是个‘实拍狂魔’,大家都知道当初你为了拍《泰坦尼克号》,就真的搭建了一艘实景巨轮。

而对方为了拍《流浪地球》规划了占地四十多平方公里的拍摄基地,还邀请了真正的战机,军舰参与拍摄。

首节 上一节 75/1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万界神王:从召唤天使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