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科技入侵现代

科技入侵现代 第63节

  我向你保证我一定会为香江海运人争取到至少一个集装箱标准化委员会的席位,以及以这套标准成立的海运技术公司也会给香江海运对应的股份。”

  许爱周思索片刻还是决定要和对方充分沟通,自己没办法解决的问题,也许对林燃来说根本不算事:“爵士,怡和洋行和太古洋行都在向我们施压。

  希望香江海运把这条标准化航线卖给他们。

  目前香江海运还能抗住,但如果不尽快推动的话,恐怕抗不了太久,因为怡和洋行背后的汇丰银行已经放出话来,要是我们不卖,会考虑联合英格的银行对香江的海运公司抽贷。

  他们之所以还没这么做,完全是看在您的面子上。

  许家和董家哪怕面临抽贷,我们撑个三五年不成问题,但香江海运还有很多中小公司,他们面临抽贷未必能够撑住。”

  林燃听完后默默点头:“好,我知道了,你放心,英格兰的洋行抢不走你们的心血。”

  但凡是接受过华国现代义务教育的华国人,对怡和洋行和太古洋行这两个名字都不会陌生。

  其中太古还要好点,怡和洋行不但是yapian贸易的直接受益者,更是其主要推动方,属于是臭名昭著了。

  现在还想来抢蛋糕,林燃感到愤怒,但很快冷静的情绪压倒了愤怒。

  林燃也理解了,这次为什么授勋仪式搞的如此隆重,港督都从香江赶来参加,还亲自来接他,估计英格兰也盯上了这块蛋糕。

  只是因为科罗廖夫的意外,伦敦没有找到和他单独沟通此事的契机。

  香江半山别墅,偌大的客厅里只有两个人。

  许爱周的长子,许氏集团的实际负责人许世勋;另一位白人是休·巴顿,怡和洋行的大班。

  另外也说明此刻怡和洋行资本之雄厚。

  “许先生,你是否考虑好了,其实你答应与否都没有关系,我们有充分收购香江海运的意愿和能力。

  如果不是看在林爵士的面子上,我们早就要采取行动了。

  如果你不答应的话,那么我们的手段相信你很快能看到。

  别全球海运标准制定的蛋糕没有吃到,反而连带着整个许氏集团瓦解。”休·巴顿的态度非常之嚣张。

  不仅仅因为香江是英属管辖地,怡和洋行是老牌吸血鬼。

  同时也因为怡和洋行在今年公开发行股票,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公开募股,其发行超额认购了足足56倍。

  这足以说明此刻怡和洋行资本之雄厚。

  遥远的伦敦,因为一场意外林燃没和伦敦的资本家、官员们谈妥,香江这边的施压直接就开始了。

  许爱周说错了,在之前英格兰的洋行们要的是航线,而现在他们想要的是整个香江海运。

  “这不是我能决定的。”许世勋虽然是二代,还属于有点败家的二代,他也知道不能答应。

  这既关系到所有华人海运公司的利益,也是因为对方开的价格实在太低。

  合同上的价格,就只是按照海运公司的平均估价方式来开的,要知道香江海运最丰富的就是他们有构建全球第一条现代化海运航线的经验。

  而且现代化这三个字,很有可能在林燃的推动下,变成标准化三个字。

  全球海运标准化航线的搭建经验,这价值用行业平均估价方式来估,多少有点侮辱性质了。

  休·巴顿突然不说英语,而是用蹩脚的中文说道:“许先生,华国有一句古话叫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许世勋解释道:“我父亲还在伦敦,等他回来之后你和他谈。

  另外我要提醒你,你们怡和和太古想要的是国际化标准,你们想推这件事,没了林爵士是万万成不了。

  相关专利都在他手上。

  我不认为他会绕开华人,完全和白人合作。”

  许世勋知道过去怡和没有催是顾忌林燃,现在又想把林燃拉出来当挡箭牌。

  休·巴顿笑道:“我当然知道。

  我们很尊重林爵士,也针对林爵士做了充分的调查。

  我们自然知道林爵士对华人有优待,希望照顾华人,因为你们存在文化上的血脉联系。

  不然林爵士去年来香江的时候,他就应该找怡和和太古合作,而不是找你们许氏。

  另外林爵士去年在香江接受香江电台的专访,我可是从头到尾全程听完了,哪怕我的中文不是很好。

  但对林爵士在采访中提到的杏花、春雨、江南,提到的古老华国的雨从霏霏落到了湃湃,从檐漏落到了江海,我仍然印象深刻。

  我依然能够从中感受到来自古老华国文化的美感。

  所以无论是怡和洋行还是汇丰,都会充分尊重林爵士。

  我们会找一位年轻人在面前代持,他将成为我们在台前的话事人。”

  休·巴顿的中文不怎么样,但他的记忆力没的说,许世勋心想,他下意识问道:“年轻人?谁?”

  他以为是香江船运的股东里有哪个小公司的年轻老板扛不住压跳槽了。

  休·巴顿回答道:“李家成,你没听过很正常,他是做塑料厂的。

  不过我们认为一旦我们的集装箱标准成为全球海运标准的话,由香江人来决定哪些港口先改造,哪些港口后改造,都由我们说了算。

  先改造的香江港口,得益于海运的优势,所有产业都会迎来蓬勃发展的。

  当然也包括了塑料行业。

  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块蛋糕得落到我们手里。

  哦,另外跟你说,等我们收购香江海运之后,我们要把它的名字改名为:

  长和”

第97章 这怎么可能!(52K)

  客厅里一片寂静,但空气中却弥漫着商业角逐的硝烟。

  许世勋盯着桌上那份合同,眉头紧锁。文件上赫然写着“长和”二字。

  一家据说刚成立一个月的海运公司,却试图吞并他们苦心经营的香江海运公司股权。

  许世勋思索良久,脑海中翻遍了香江船运界的名录,却怎么也想不出李家成是何方神圣。

  “快签了吧。”对面沙发上的休·巴顿轻轻放下茶杯,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急不躁的威严。

  作为怡和洋行的大班,他习惯了掌控局面。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李家成要到1970年代后期才会真正进入英格兰资本的视野。

  在1977年的时候,他在香江地铁中环站和金钟站上盖物业的招标中,以长江实业击败怡和旗下的置地公司,震惊商界。

  这次胜利不仅让他声名鹊起,还引起了汇丰银行高层,尤其是时任主席沈弼的注意。沈弼敏锐地看到了李家成的潜力,将其视为值得扶持的本地企业家,拉开了他与英格兰资本深度绑定的序幕。

  但在1961年的此刻,历史似乎被提前改写。

  李家成远远谈不上崛起,只是香江塑料行业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正在靠着长江塑胶厂积累资本,试图找寻进入地产行业的良机。

  然而,这不代表他并非与英格兰资本毫无瓜葛。

  毕竟在扩张塑料厂规模过程中,不得不依赖英资银行的贷款支持,比如汇丰和渣打。

  这些贷款虽然数额不大,却是他与英格兰资本建立联系的起点。

  李家成在接到休·巴顿抛来的橄榄枝的时候,觉得自己简直天命加身,居然还真有天上掉馅饼这么一说。

  有怡和和太古在背后的海运生意,可比地产有前途得多,再者背靠英格兰资本,还愁做不起地产生意吗。

  也正是因为此时的他尚未成气候,影响力有限,反而成了休·巴顿和太古洋行大班约翰·斯怀尔的理想棋子。

  他们需要一个足够机敏的华人代言人,来掩盖怡和和太古在香江商界的真实存在。

  瞒过林燃不可能,总不能把许家给干掉吧。

  但证明我们只是分一杯羹,我们还是会让华人站在台前幕后,满足林燃的虚荣心,他们觉得做到并不难。

  而李家成,这个年轻、灵活且野心勃勃的华人,恰好符合他们的需求。于是,他被选中,成为“长和”的明面代言人。

  甚至为了充分尊重对方,长和,还是由长江的长和怡和的和组成。

  只是休·巴顿想不到的是,他们精挑细选出来的白手套,在林燃来的那个时空属于臭名昭著的存在。

  房间里,一台带有镀金边框的旋转拨号电话突然响起,打破了短暂的沉默。“叮叮…叮叮…叮叮…”清脆的铃声在寂静的空间中回荡。

  “抱歉,我接个电话。”许世勋起身,略带歉意地看向休·巴顿。

  “请便。”休·巴顿挥挥手,毫不在意地端起茶杯啜了一口。

  尽管香江电话公司成立于1925年,距今已有36年历史,但在1961年的香江,能拥有私人电话的依然是少数富裕阶层。电话不仅是通讯工具,更是身份的象征。

  当时的香江没有现代的骚扰电话,每一次的铃响都可能带来重要信息。

  “世勋,你爹回来了吗?”电话那头传来董浩云急促的声音。

  董浩云,东方海外航运的创始人,此刻语气中的焦虑透过电线清晰可感。

  “没有。”许世勋简短回答,目光不自觉地瞥向休·巴顿。

  董浩云语速加快:“除了一个叫包玉刚的船商,其他小股东三天前私下把手里的香江海运股份全转给了一家叫‘长和’的海运公司。我刚打听到的消息,这家‘长和’才成立一个月,背后疑似有怡和洋行的影子。”

  许世勋苦笑,低头看了眼坐在沙发上的休·巴顿,对方正优雅地举杯示意。

  他无奈道:“不是疑似,就是。怡和的大班现在就在我这儿,逼我把香江海运的股份交出去。他们趁我爹不在,发起总攻了。董先生,你也别急。我爹昨天给我消息,他今天会去伦敦温菲尔德庄园见林爵士。有什么事,等两天后他回来咱们再商量。”

首节 上一节 63/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模拟:身化烈焰后,青梅后悔终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