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科技入侵现代

科技入侵现代 第73节

  有类似案例在前,那一代的华国传统商人,在香江这种英格兰控制的地方,创新属于风险高收益低的行为。

  许爱周在为人处世方面那叫一个门清,他如果让许世勋作为林燃的授权代表去参加这些组织固然对许家来说是好事,既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又能获得第一手的消息。

  后者更代表了海量利益,哪些海运航线先改造,改造由谁来做,提前知道意味着能够提前入手。

  但他还是断然选择放弃,因为福兮祸兮,他太了解自己儿子了,许世勋几斤几两,不犯错他都要谢天谢地了,更别说要为全球华人争取利益,为香江争取利益。

  这不是许世勋能够做到的。

  既然如此,不如把这次给林燃的直接提议当成一次人情来做。

  放弃有的时候也是一种获得。

  “好,我明白了,那就这两位吧,我相信许老您的眼光。”林燃说,一方面确实是相信许爱周眼光,另外一方面,这二位都是历史上留名的人物。

  包玉刚在这回面对英资进攻过程中,也充分证明了自己的可靠。

  所有人都投了就他没投。

  林燃自然愿意给其机会。

  有了标准委员会委员的职位,加上李家成提前被香江华商们视为眼中钉,李家成是否还能像后世那样成为超人,林燃很是期待。

  许爱周和林燃打电话的时候,许世勋全程坐在边上听完,面有不忿。

  因为在他看来,许家在这个过程中出钱出力,却被老头子白白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拱手送人,他实在心有不甘。

  要是能成为海运标准委员会的委员,哪怕只是代表林燃,那在香江这地方也是真正意义上登堂入室了。

  香江人过去哪有机会参与全球标准制定。

  去马场赛马,那帮英格兰佬都得高看自己一眼,许世勋如是想到。

  许爱周挂断电话后,喊佣人过来吩咐两句后,对方拿着一份文件递给许世勋。

  “来,看看吧。”

  许世勋接过文件,看见上面写着:“国际化标准推广过程中的香江定位”

  “香江作为位于亚洲东部的国际贸易枢纽,靠近华国大陆,是连接东南亚、东亚与全球市场的重要节点。

  港口改造将增强其物流效率和吸引力。

  成本优势:运输成本的大幅降低会使香江成为更具竞争力的转运中心,吸引更多货物通过香江中转,从而提升其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

  对霓虹产业的影响贸易竞争贸易转移:香江港口的低成本可能导致部分原本通过霓虹港口(如横滨、神户)的贸易活动转向香江,尤其是在与东南亚的贸易中。这将有效减少霓虹港口的货运量,影响其物流收入。

  市场份额:1960年,霓虹正处于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期,依赖出口导向型经济。香江的竞争力提升可以使霓虹在某些贸易路线上失去优势,尤其是在亚洲区域市场.

  结论:香江港口改造并降低运输成本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霓虹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贸易竞争和物流压力上。然而,这种影响是有限的,不会从根本上影响霓虹产业的竞争力。考虑到现实情况,香江从纺织和电子工业两方面着手,才有可能对霓虹产生更直接的影响。

  包玉刚环球航运公司”

  许爱周接着问:“让你准备的呢?”

  许世勋直接抓瞎,这件事许爱周很早之前就和他说过了,但他以为不着急,安排给秘书去做。

  围绕着华商和英资商人这段时间的明争暗斗,包括中间阿美莉卡资本的进场,尽管在民间事情没有发酵,但在商界,几乎人尽皆知:

  林燃去年回香江设计了一整套完整的海运改造方案,在摩根和洛克菲勒的支持下有望成为全球海运标准,而许家在其中居功至伟。

  至于英资觊觎,怡和、太古强取豪夺、华人小船商集体倒戈、林爵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逆风翻盘,等等因素为这个传闻本身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

  外界知道的结果就是林燃和其背后的美资赢了,许家也能跟着分一杯羹。

  这让许世勋最近这段时间走到哪里,全是阿谀奉承,和他家同级别的华商二代们也尽是讨好,希望能够分一杯羹。

  许世勋飘飘然,全然没把许爱周的任务放在心上,写报告不应该是底下秘书来做吗?

  “同样的任务,我给你说让你两周内交给我,我给包生说,我说你有空帮我想想。

  结果人家包生只用了三天,亲自写了一个版本给我。

  他不仅知道这次标准化改造利好香江海运,还能联想到我们要怎么塑造香江本土的强势产业。

  你呢?

  这段时间不是马场就是舞厅,不是和丽的映声的女主播鬼混,就是在马会打桥牌。

  就你这样子,我把委员会的工作交给你,可能人家和你说我们21号要开会,你20号晚上还躺在女人肚皮上睡到天亮直接错过了。”

  许爱周有点气到了,用手边的拐杖打了下许世勋的小腿:“滚吧!”

  华盛顿特区,白宫东厅正在召开新闻发布会,房间里有着树枝形状的吊灯以及高高的天花板。

  肯尼迪的白宫新闻秘书皮埃尔·塞林格站在讲台上,下面的折叠椅上密密麻麻坐满了记者。

  这次记者会备受瞩目,因为前脚肯尼迪通过纽约时报放出了觉得伦道夫提出的“热线”是个很不错的概念。

  后脚在新闻发布会之前,皮埃尔·塞林格就和媒体放风了,说这次会正面回复外界关于热线的疑惑。

  也正因如此,非常多记者哪怕在外地都专程赶到现场。

  比如有着白宫新闻之王外号的梅里曼·史密斯,他从41年开始报道白宫新闻从未间断过。

  还有已经被纽约时报调去当专栏作家的詹姆斯·雷斯顿,通用特意跑来参加这次的新闻发布会。

  大家希望得到第一手的消息,这关系到世界和平与否。

  因为围绕柏林展开的对峙和危机颇有愈演愈烈的意味在。

  “塞林格先生,我是合众国际社的记者梅里曼·史密斯,肯尼迪总统在7月25日的时候曾经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阿美莉卡将会捍卫西柏林的自由。

  随后苏俄在8月建造了柏林墙,林登·约翰逊副总统在8月访问西柏林表达支持。

  白宫航天事务特别助理伦道夫·林在9月访问伦敦的时候,接受BBC的面对面专访时表示,白宫和克里姆林宫建立直接的联系管道会是人类灭亡的最后一道防火线。

  伦道夫的提议是否得到了白宫的支持?如果是,这是否和肯尼迪总统、约翰逊副总统的强硬表态不一致?”梅里曼·史密斯一如既往的专业。

  “伦道夫·林助理的提议得到了白宫的高度肯定,这和总统先生的强硬表态并不矛盾。

  阿美莉卡拥有捍卫自由的能力和决心,也充分相信我们能够在这场冷战中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正因如此,我们才会希望和平,希望不要爆发冲突,不要走到战争这一步。

  我们希望避免战争,这表达了白宫对和平、对全人类负责任的态度。

  另外我也在这里呼吁克林姆林宫保持克制,战争中没有赢家。”

  在这场新闻发布会上,肯尼迪方面向外界明确地传递了白宫希望和克林姆林宫建立直接沟通管道的信号。

  第二天通过西方报纸传遍全球。

  欧洲主流媒体像《泰晤士报》、《世界报》之流将其誉为和平的曙光。

  就好像苏俄你不答应,就是你不想要和平,想和全人类过不去一样。

  另外像《真理报》、《新德意志报》、《人民论坛报》这些东欧媒体则将其渲染成阿美莉卡的阴谋。

  不过苏俄已经把消息通过日内瓦的代表传递给了白宫。

  “伦道夫,克林姆林宫表示愿意在日内瓦围绕建立热线展开谈判,但他们的前提是你得参加这次谈判,你意下如何?”

第105章 诺奖真的一点都不重要

  “什么?我?”

  在红石基地工作的林燃实在不想又被这种琐事给打断。

  千里迢迢跑到日内瓦去。

  而且还是被苏俄点名。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上回没出意外,不代表这回不会出意外。

  “没错,他们点名要求你要参加,哪怕我参加都不行。估计是科罗廖夫或者其他人的主意。”林登约翰逊道。

  对方接着说:“因为他们的要求很突兀,所以我们也向他们提出了类似的要求,我们要求要让华国代表团在中间调停。

  另外这次谈判不仅仅会讨论热线问题,另外还要对最近的柏林危机调停。”

  林燃已经没心思听别的了,他知道华国一定会去。

  都不提当下这个时间点了,无论什么时间点,这样的调停,华国都会派人去参加。

  林燃之所以只给了算法,因为给其他东西,透过管道传回华国,中间风险重重。

  如果是华国代表团亲自来,那又不一样了。

  不过在电话里林燃不动声色,“我服从白宫方面的安排,希望能够为世界和平做出一份贡献。”

  林登·约翰逊听完后说:“好,那就这样,我们接着和那边沟通。

  你随时做好准备,有确切消息后我们第一时间通知你。”

  由于柏林的危机进一步蔓延。

  双方都认识到热线的必要性,将派代表团前往日内瓦进行谈判,同时由华国方面作为中立方进行调停,不仅仅包括“热线”,同时包括了柏林危机。

  “如果达格没有去世,那我们也不至于在这里争论。

  本身就是因为达格去世带来的争议。

  颁发给达格也是违反了诺贝尔的传统,颁发给伦道夫·林也是违反了诺贝尔奖的传统。

首节 上一节 73/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模拟:身化烈焰后,青梅后悔终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