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重生科技狂人

重生科技狂人 第1139节

如此简单的问题,NeXT项目组应该不会没注意到,可就是坚持如此,只能说这帮人被乔布斯拐得也跟着莫名其妙了。

最后,乔布斯重新提起了那个话题,“怎么样,我的NeXT,值得studiOS1988在发布时间上让路吧?”

不得不说,乔布斯虽然一向狂妄,但也非常现实,他知道初出茅庐的NeXT,再如何优秀,也肯定抢不过已经形成真正体系的方圆电脑和studiOS的组合,这才异想天开地来找唐焕协调。

“我可以答应你的提议。”唐焕给出明确的答复后,话锋一转,“不过,你也要答应我一个条件,那就是,对NeXTSTEP和IBM个人电脑平台的合作,表现得认真和热情一些。”

乔布斯脸色一变,质问道:“你什么意思,莫非看不起我的NeXT。”

“我没这个意思,而是另有考虑。”唐焕面无表情地转过身去,背着手继续参观。

乔布斯想了一会,笑着追了上来,“我明白了,你这个人果然很阴险啊,是想让我的NeXTSTEP破坏IBM个人电脑阵营和微软操作系统的同盟关系。听说,虽然盖茨极力游说,但哲儒办公软件的宏语言,还是没有采用微软的BASIC。你们的关系也因此闹僵了吧?”

唐焕不置可否地说了一句,“随你怎么想,反正NeXT不会吃亏就是了。”

……

参观完了乔布斯的NeXT,唐焕出席了希捷公司兼并数据控制公司硬盘部门业务的签约仪式,并在面对记者提问的时候,谈到了哲儒研发中心的一项最新技术成果——巨磁阻效应的发现,以及在硬盘技术上的应用。

“早在1980年,IBM就推出了容量高达1.26GB、售价40000美元的硬盘产品,体积有一个冰箱大小,重量为249公斤。”

“巨磁阻效应的发现以及应用,可以实现更高的单位存储密度,在5.25英吋硬盘,甚至3.5英吋硬盘当中,提供超过1G的容量。”(未完待续。)

第0792章 好莱坞大亨终于伸手了

要知道,现阶段的个人电脑所配备的硬盘,主要是5.25英吋,容量通常为几十MB,而3.5英吋硬盘还属于小众,至于容量就更没有优势可言了;像方圆个人工作站之类的工作站级产品,其所配备的硬盘容量往往达到数百MB;再往上的高级企业存储,硬盘提供的存储容量就可以突破1GB大关了,但盘片规格肯定要增大到8英吋,甚至10英吋。

所以完全可以想象,当唐焕正式宣布,哲儒研发中心将会在5.25英吋硬盘、甚至3.5英吋硬盘当中,实现1GB容量后,给在场众人带来如何强烈的震撼。

哲儒研发中心的阿尔贝·费尔团队,是在去年底确定了巨磁阻效应的存在,并完成了论文提交等相关工作。

这一进度远远快于另一个独_立研究团队——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的彼得·格林贝格小组,至于其中的原因,相信只有始作俑者——唐焕最为清楚了。

阿尔贝·费尔团队研究了由铁和铬组成的多层材料,在实验当中,得到了电阻下降50%的结果,进而做到了能够准确地描述巨磁阻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巨磁阻效应在硬盘技术上的意义表现为:随着单位数据存储密度越来越大,对读写磁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由巨磁阻物质组成的读写磁头,能够做到,即使磁场很小,也能输出足够的电流变化,来识别数据,从而大幅度提高数据存储的密度。

如果非要用一个具体显化的数字来形容这个技术飞越有多么了不起,那就是,磁盘记录密度至少可以比目前的水平提高20倍。

自然而然地,哲儒又将一大类专利揽入怀中。

事实上,在存储领域,出自哲儒之手的技术标准,几乎已经做到无差别覆盖了。

比如数据传输接口方面,就有个人电脑使用的、面向低端的ATA,还有个人工作站、网络服务器使用的、面向高端的SCSI。

再如,为了达到增加处理量、增强容错功能、提高数据集成度等目标,又有RAID-0、RAID-1、RAID-5之类的一系列技术。

基于这种业界领袖的地位,在唐焕谈论个人电脑未来几年就会使用上容量高达1GB,进而可以得到包括更佳的多媒体体验在内的诸多好处的时候,周围众人无一怀疑,记者们快速地记录着,不知道比乔布斯的信用强了多少倍。

陪坐在一旁的希捷首席执行官阿兰·舒加特,面带微笑地配合着唐焕,和台下的记者们热烈地互动着,以期这场收购仪式的宣传效果可以达到最大化。

现阶段,希捷在个人电脑市场占据了大约百分之四十五的份额,为方圆电脑公司提供了产品所需硬盘数量的百分之五十,堪称业界翘楚。

不过,希捷虽然业界最先地推出5.25英吋硬盘,抢到了市场先发优势,但这个领域的竞争惨烈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现阶段居然有70多家“活跃”的公司从事此类业务,为的就是能够分羹每年硬盘需求量超过2000万块、市场产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大蛋糕。

当然了,在如此残酷的竞争形势下,市场淘汰起来也是铁面无情,尤其像那些遇到类似IBM-PC/XT硬盘门的产品质量事故的公司,结果更是只有一个,那就是死路一条。

一直绷紧了神经,如履薄冰一般应对着同行竞争的希捷,内部也出现了问题——联合创始人之间出现了理念上的冲突。

阿兰·舒加特热衷于在5.25英吋硬盘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容量、传输速度等硬指标上的改进;而费纳斯·康诺则坚持认为,对于微型计算机系统而言,5.25英吋硬盘过于笨重,3.5英寸硬盘更为适合,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希捷不能错过这个技术潮流。

此类分歧还真无法分得清谁是谁非,争来争去就是一个离心离德的结果,最后不可避免地传到了唐焕的耳朵里。

唐焕对希捷的控制力度一直都在加大,从早前的持股百分之二十,增加到了目前的百分之三十五。其目的无非就是为了保证方圆电脑的供应链。硬盘市场的巨大利润,自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做为最大的股东,责无旁贷地必须出面解决希捷管理层的不睦。

唐焕当然知道,5.25英吋硬盘确实属于过渡品,最终走入历史垃圾桶,地位被3.25英寸硬盘取代。

但技术应用必须考虑实际情况——现阶段,随着个人电脑大潮浮出水面的5.25英吋硬盘,正处于如日中天、大行其道的阶段。任何人都不会为了还没到来的前景,而愿意放弃眼前的巨大利益,唐焕也不能免俗。

最后,首富先生干脆和了稀泥——既然费纳斯·康诺如此痴迷于3.5英吋硬盘的研究,那么自己便出资让他另起炉灶地单干好了。等有了真正的成果,希捷可以考虑将其收购下来,吃一道现成的炒菜。

就这样,这两位创始人和平分手,总算没有撕破脸,影响到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的希捷——费纳斯·康诺另外创立了一家名为康诺的硬盘公司,研发和运营3.5英吋硬盘;阿兰·舒加特则继续担任首席执行官,率领希捷向前发展。收购控制数据公司硬盘部门业务,便是从个人电脑市场向企业级市场拓展的重要一步。

这个契机来自控制数据公司正在卖掉公司大部分资产的行动,说起来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唏嘘。

控制数据公司在1960年代那可是和IBM一样,同为屈指可数的重要大型计算机公司之一。产品CDC-6600被认为是第一个成功的超级计算机,从1964年到1969年一直占据着世界最快计算机的宝座。而最近几年和方圆电脑公司在超级计算机上你追我赶的克雷研究公司,便是出身于控制数据公司的希穆尔·克雷,在老东家的支持下,一手创建起来的。

但在进入1980年代后,控制数据公司这个超级计算机的先驱,出现了一连串的决策失误,不得不决定卖掉公司大部分资产,离开电脑制造行业。这个现象也从另外一个角度佐证了大型机业务的江河日下。

做为可能要花费数年时间的繁琐清算过程的第一步,控制数据公司首先把硬盘业务出售。这可是一个香饽饽,相比于大型机产品的落伍,其存储技术的沉淀到现在依然留有余香,当即被希捷盯上,并抢到了手中。

阿兰·舒加特有理由相信,等走完这一步后,这几年一直依赖方圆电脑的希捷,可以真正从业界脱颖而出。

“个人电脑有了更大容量的硬盘后,用户可以更加自如地处理图片、音频,甚至视频,从而得到非同一般的多媒体体验;网络服务器可以存储更多的数据,适应互联网上难以计数的应用请求。”唐焕不厌其烦地阐述着,G级容量硬盘的普及,给整个计算机行业发展带来的美好前景。

最后,阿兰·舒加特信誓旦旦地放出话来:“希捷将会和哲儒研发中心通力合作,在三年内,把巨磁阻效应的研究成果,转化进硬盘工业当中。”

首节 上一节 1139/15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二次元大穿梭

下一篇:死神之地狱归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