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小说> 四合院:开局坑棒梗

四合院:开局坑棒梗 第362节

“三河村离这小镇有七里,我们走过去?幵什么玩笑。〃韩春明表示不相信。

程建军也是不相信,走着去三河村?不可能。

李成涛也是听阎解放说的。

不过,三河村比阎解放下乡那农村好了很多,想来不会让知青走着去农村。

“走了。”程建军去供销社了,韩春明连忙跟上。

当来到供销社,韩春明二人就一脸失望,东西太少了。

除了拿工分换,供销社的东西还都要票,例如买点粮食,京城粮票还不行,要全国粮票。

虽然东西不多,但韩春明和程建军还是买了不少。

首先就是棒子面,韩春明买了二十斤,程建军买了三十斤。

还有酱油,盐等。

“买个搪瓷面盆,再买一双布鞋。"程建军拿出钱和票。

供销社的人也是看着韩春明和程建军,二人买的东西太多了。

除了下乡的知青,很少有人一次性买这么多。

而看韩春明和程建军二人的穿着和气质,就知道是知青。

每年都有知青来三河村,第一批知青就两个人,都回城里了,第二批知青也是两个人,一个回城里了,另一个还在农村。 买好了东西,韩春明和程建军二人就回公社。

三河村的人也到了公社,是个大婶,大婶是赶着牛车来的。

牛车上是些农作物种子,还有肥料。

送走李成涛,阎解旷也开着汽车回厂里了。

没耽误多少时间。

今天也不忙,阎解旷还是比较轻松的。

厂里不少工人都有孩子下乡,工作时就有一些工人在谈着。

就阎解旷所知,上山下乡也没几年了,可能过两年就要取消。

要是李成涛两年之后回城里就取消知青下乡,他估计要郁闷死。

当然,李成涛并不是最后一批下乡的知青,他不会是最郁闷的。

也有一些知青不怕苦不怕累,为了建设新农村而甘于奉献,这种精神还是值得赞扬的。

阎解旷在办公室坐了下,就到车间视察了下。

遇上李解放时,阎解旷也和他聊了几句。

李解放打听了下,知道这一批去三河村的知青有三个,除了他儿子李成涛,另外两个是韩春明和程建军。

“韩春明?程建军?"阎解旷一脸古怪。

李成涛这运气可以啊,下乡插队也能和韩春明组队。

至于程建军,是个标准的小人。

简单和李解放聊了聊,阎解旷又去别的车间视察了。

身为副厂长,阎解旷经常到厂里各个车间视察,也能尝一尝生产的食品。 要是厂里生产了新的食品,阎解旷肯定要尝一下。

如今,阎解旷对厂里的食品没什么兴趣,他都吃腻了。

也没到每个车间,只是随便去了几个车间。

从车间出来,阎解旷又去食堂看了下。

当阎解旷来到食堂,就看到傻柱被人调侃。

“傻柱,又被你媳妇打了? ”一个大妈笑着问。

傻柱的右眼有点青紫,显然是被人打的。

另外,傻柱的左脸被抓花了。

“去去去。”傻柱有点急眼了。

傻柱和潘银花现在经常闹矛盾,潘银花没少动手,而本着好男不跟女斗,傻柱这个大老爷们不打媳妇,于是,傻柱就没少被家暴。

何雨水也越来越不喜欢她嫂子了。

至于离婚,傻柱还没这想法,潘银花更不愿意了。

何雨水也没让傻柱离婚,离了不一定好找,找到不一定就比现在的好,所以,就将就着过。

值得一提,何雨水也结婚了,找了个供销社的,但她男人不行。

当阎解旷一来,本来嬉笑的食堂一下子就安静了。

阎解旷这个副厂长还是有威严的。

“傻柱,又惹你媳妇生气了?"阎解旷笑道。

傻柱一脸尴尬,他就是去找易中海喝了杯酒,回家之后,潘银花就脸不是脸了,吵了几句更是动起手来。

因为傻柱把聋老太太的房子一百块卖给易中海,潘银花就恨上了易中海,老死不相往来,也不允许傻柱和易中海往来,傻柱找易中海喝酒,潘银花不生 气就奇怪了o

傻柱被和媳妇打也是活该。

把老太太的房子卖给易中海,傻柱还觉得做了好事.……

易中海,易大妈,还有小槐花和小当,都夸傻柱。

要是聋老太太地下有知,怕是要被气死。

老太太为傻柱好,可傻柱自己不争气。

而且傻柱遗传了他爹的毛病,就喜欢寡妇。

找个寡妇,给别人养孩子,傻柱乐在其中。

所以说,傻柱以后再怎么悲惨也没必要同情,他是自找的。

傻柱这种人就活该绝户。

“女人就是蛮不讲理,我就喝点酒,就又骂又打的。"傻柱抱怨着。

傻柱这话就让食堂里的大妈和小姑娘不满了。

“傻柱,你这什么话?什么叫女人就蛮不讲理? ”

“你礼貌吗? ”

见惹了众怒,傻柱立刻就怂了,连忙就道歉。

阎解旷也懒得搭理傻柱了,他是喝点酒的事吗?

潘银花是个明白人,但也是个黑心寡妇。

如果阎解旷没猜错,潘银花不能生了。

潘银花没刻意避孕,傻柱的身体又没问题,但潘银花的肚子就迟迟没动静,看来不能下蛋的是潘银花。

但潘银花生了好几个孩子,说她不能生,傻柱也不会相信。 傻柱的弟弟现在还比不上潘银花的几个孩子。

以阎解旷的观察,傻柱的弟弟是个缺心眼,和何雨水一样。

和傻柱也只是邻居关系,既然傻柱自己不争气,阎解旷也懒得再帮傻柱。

傻柱绝户和阎解旷也没关系。

看到三河村来人,韩春明和程建军也是高兴。

早点去三河村也能早点适应。

而且,镇上的公社也没地方给韩春明三人睡觉。

“你们是李成涛,韩春明和程建军? ”李大婶问道。

村长让李大婶来镇子接三个知青,说一个叫李成涛,一个叫韩春明,还有一个叫程建军。 李大婶来了镇子也没急着接人,而是先买农作物种子和化肥。

上次李大婶来镇子就没买4.3到,这次既然来了镇子,也就随便买一下。

让李大婶开心的是,这次买到了。

牛车上放着农作物种子和化肥,装了大半车。

“我是李成涛,去三河村帮忙建设的。〃李成涛连忙说。

“我是韩春明,他是程建军,我们两人也是帮忙建设三河村的。”韩春明笑着说。

“你们城里的知识分子就是觉悟高。"李大婶笑着说,然而,她心中想的却不一样。

前前后后也有不少知青到三河村,但没少添乱,要是李成涛三人不添乱,李大婶就满足了,也没指望李成涛三人干出什么成绩。 农村的建设并不容易。

国家的政策是城市为主,农村生产的粮食也大部分送去城市。

所以说,农村的日子要比城里苦多了。

也有一些农村依山傍水,可以打到不少野味,还能弄到很多鱼虾,但也只能偷偷吃,要是光明正大的吃就要挨批斗。

现在还好,前几年的农村可是饿死人的。

农村的一个个都想去城里,而去了城里的没几个要回农村的。

首节 上一节 362/4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西游:我蛟魔王开局觉醒禁忌神术

下一篇:人在斗罗,已成教皇,加入聊天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