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重生南宋求长生

重生南宋求长生 第222节

“现在还讲求什么质量,只要有就不错了。”杨明红说道,“至于那些更好的,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话说现在鲍鱼虽然涨价了,但是依然很便宜。要知道,前几年鲍鱼贵的是可以做工艺品的鲍鱼壳子。

李远山不止买鲍鱼海参这些能做成干海产的美味,还在海边捡了很多好看的贝壳。这东西在海边到处都是,但在内陆却稀奇。带点贝壳回去,给孩子们做成风铃,孩子们肯定喜欢。

东西装了四大包,正好高副县,长又组织了一批人过来,李远山可以请他帮忙。

“那几个看着不像社员呐。”李远山去帮忙高副县,长,看着几个脸色白一些的说道。

“他们几个是县城的,既然这边工资高,就跟着过来了。”高副县,长说道。

李远山点了点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既然这边工资高,当然会过来。不过还是说道:“他们干体力活不一定行啊,进工厂现在太难了。我听说没有关系,就是拿钱贿赂人家也不招你。”

“别看他们是城里的,一样插过队,干过体力活的。”高副县,长说道,“就算比社员们差点,应该也能坚持下来。”

“现在上工地累死人,如果等过几年厂子多了,那时候过来就能进厂上班,可就轻松多了。”李远山笑道。

“话是这么说,可是这几年也要吃饭啊!”高副县,长感叹道,“县里很多人想过来呢,现在县里不管是集体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安排的人太多,工人们的工资很低。这一次只是试水,如果可以,下次会带更多过来。”

“这样转移了多余的工人,县里的企业也能松口气。”高副县,长接着说道,“人员多收入少,现在他们压力太大了,再这么继续下去,这些企业就办不下去了。”

“一切都是人太多,工业发展跟不上人口增长。”李远山说道,“当年上山,下乡是这样,放开个体户是这样,现在出来打工也是这样。要是人就少,农村有地种,城里有班上,物质丰富,生活美满,哪用得着出来打工。人太多,找工作就困难。”

“所以现在开始着手限制人口增长嘛。”高副县,长说道,“说起这个,我很佩服你们生产队,这方面做得很好,同时也影响了附近寨子。”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人太多了,种地就养不活自家了。”李远山说道。

“不过很多人就是想不通这个道理。”高副县,长说道,“不理解计划生,育是怎么回事,天然就害怕,躲计划生,育的人还是非常多,执行起来很困难。”他说的李远山也听说过,附近寨子就有出去躲计划生育的。当然,根据李远山了解,是因为孩子都是女孩。在农村,老观念自然想要生个儿子养老。但大部分躲计划生,育的人因为不了解,于是害怕躲避,这就是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

“该做再困难也得做,不然更穷。不过,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李远山说道。他们县地处西部偏远地区,不到三千平方公里的面积,却山连着山,耕地面积少,人越多自然就越穷。而城里,也就只能利用三省交界的优势,搞点小买卖,发展点小工业,或者搞个药厂之类的,但这又能解决多少就业?所以政,策是必须要执行的。但是,有些执行的人素质太差,不宣传讲道理,只会来硬的,扔石头打房子,收超生款强抢猪牛牲口,这些时有发生。

人安排下去,高副县,长又去看望上一批来的工人,问问他们一个多月下来,是不是适应了。

“这有什么!”被问到的汉子笑道,“累是累了点,但是干一个月赚的钱顶得上在家干三个月的。”

“大家出门在外,要团结。生病了,或者有什么变故,要互相帮助。”高副县,长再次叮嘱道。

“人生地不熟,不团结怎么行。”另一个汉子说道,“我们不团结,就容易被人欺负。”

“保护自己可以,但不能做犯法的事。”高副县,长告诫道,“犯法被抓坐牢了,家里的人怎么办?多想想家里的老婆孩子,遇事别冲动。”

“'犯法的事不做,闹人有毒的东西不吃'嘛,我们记得。”

“李老弟你带的事什么啊?几大包。”去车站的时候高副县,长见李远山搬东西,问道。

“就是一些当地的东西。”李远山笑道,“鲍鱼海参这些,带点回去给村里人尝尝,另外那两包是贝壳。”

高副县,长摇头笑道:“鲍鱼这些还行,毕竟是海鱼,味道也很好,带回去给他们尝尝也好,但是贝壳这东西带回去干什么?”

“带回去给孩子们啊。对于孩子们来说,鲍鱼海参虽然好吃,过几天也忘了。可这贝壳不一样,可以一直玩。”李远山笑道。

“是吗?看样子下次过来我也得带点贝壳回去。”高副县,长若有所思地说道。

“哪用下次,我带的不少,你拿一点就行了。”李远山说道。

“这可不行。”高副县,长摇头说道,“我还是自己去捡。自己捡的才是心意。”

时间正是八月,孩子们学习的地方从香樟树下转移到了核桃树下。香樟树遮阴面积小,而且树矮了,枝丫压得很低。而核桃树高大,枝丫伸得很开,大家就不用挤成一堆。

李远山来到树下,将贝壳一亮出来,孩子们立马欢呼着哄抢,比上次带录音机回来还高兴。

看着孩子们争抢贝壳,李远山和江明月才说上话。

“抢什么抢!全交回来,我给你们做贝壳风铃,挂在屋檐下面,风一吹叮叮当当的,好听得很。”等他们抢完了,李远山才笑道。

“做风铃啊?声音有竹筒风铃好听没得?”杨明玉急忙问道。

“做出来不就知道了。”李远山说道。

“我去找线来。”杨明金说着就要动身。

李远山笑道:“线我买得有,比家里做针线的线好看。”

从包里面找出特意买回来的线,问道:“看,是不是?”

“真的啊!”孩子们一看是花花绿绿的线,高兴地叫道。

李远山找出锥子,坐到石头上,接过贝壳开始打孔。

很快打了十几个,李远山说道:“小玉你穿了试试,样子跟竹筒的差不多,只是每根线上穿几个贝壳而已。”

“好,第一个贝壳穿好了,打个疙瘩,再穿第二个。”李远山一边打孔一边指点道,“两个贝壳要隔开,不然不好看,我们也没有那么多贝壳。”

“明月姐,你教我做一个好看的,开学带去学校。”杨明玉穿好第二个,就让江明月教她。

“咦!对啊,小玉今年上高中了,是一中吧?”李远山这时才想起。有江明月在,村里寨方兰几个都在一中读,所以李远山这么问。

“当然了!”杨明金说道。

首节 上一节 222/3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有十万倍天赋

下一篇:我在六扇门当差的日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