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重生南宋求长生

重生南宋求长生 第260节

“也不会自家出钱修小学。”杨明才笑道,“话说,修小学,当时把你家的存款花得差不多了吧。”

“修小学这个可不是我的主意,是明月的主意。而且长安马上也有上学前班了,有个新修的学校读书也很好。”李远山笑道,“至于生态茶园,生态农业的概念国外二十年代就有了。当然了,那时候国内虽然没有这个概念,但几乎都是生态农业,因为那时候国家穷,几乎没有化肥农药。七十年代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生态农业,而这几年就更重视了,好些国家已经制定了生态农业发展的计划。我也只是为了提高茶叶价格,顺手拿过来用用而已。另外,我们国家因为人口多,现在广泛使用化肥农药。炒个生态茶园,一是国外重视,茶叶价格就能提高。二是同时也能引起国内重视。以后我们不止要搞生态农业,还要进一步搞绿色农业。质量越好,价格就越高。”

“呵呵,这一步走对了!有钱人买东西只要质量好,可不在乎价格。”杨明才笑道。

“这其中也有朱鹮保护区的功劳。”李远山笑道,“这么多年他们一直在宣传,乡亲们多少有点认识,所以阻力不大。”

杨明才说道:“有保护区在,就有政策支持,再有牧场、茶厂和胭脂稻,我们就可以和乡亲们一起把家乡建设成一个没有污染、环境优美、生活富裕、邻里和谐的人间天堂。”

“话说大了点。”李远山笑道,“环境优美和生活富裕这两个可能能够达到,可没有污染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说污染极低。还有邻里和谐,这也很难达到,毕竟人心是个复杂的东西,总会有矛盾产生。大到你怎么能比我有钱,小到你家牛吃了我家几根包谷,都会产生矛盾。”

“确实哈。不可能尽善尽美,只要基本可以就行了。”宋瑜笑道,“至于人间天堂,想想就好。”

“这是终极目标。”李远山笑道,“永远也无法达到的完美世界,让人有继续奋斗追求的希望和动力。”

春天,夏天,秋天。沥沥拉拉到秋收结束,今年几人的工作也完美收官。

村民们卖了水稻包谷之后,也开始算账。从茶叶的收入开始,接下来是小麦洋芋的收入,之后或者是烤烟或者是水稻包谷黄豆牧草,在估计一下猪牛价钱,嘿!今年不错啊!听说打工的一个月三百零点,,一年也才三千多,比我们也就多三四百块钱。钱是比他们少了点,可这是在家里挣的啊!

这一年,不止是镇里丰收,九龙制药也收入也大增,营收终于过亿。

“制药公司今年搞得很好!”李远山笑道。

“还差得远。”杨明锦说道,“就不和烟厂比了,跟酒厂比我们也差得很远。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今年酒厂营收两亿六千二百万,利税一亿三千万,这还有一部分酒还没有销售出去,全部销售出去营收还得增加两千万。而我们营收才刚刚过亿,差不多只有他们的三分之一,而且大部分都是利润率低的药品,利润才三千多万,只有他们的零头多。”

“呵呵,两者产品不一样,利润率自然不一样。”宋瑜说道,“再说利润也将有三千多万,已经非常不错了。”

“两年就能收回投资,这也就是现在了。”李远山笑道,“以后竞争剧烈起来,五六年能收回投资就已经是好项目了。”

“垄断最赚钱,这个大家都知道。”杨明友说道,“现在公司相对少,有实力的公司更少,很多商品还处在供不应求的阶段,这是变相的垄断了。”

“今年利润率高的药品产销量并不大。”寨方兰说道,“明年随着销量增加,制药公司的利润将会大为增长,根据我们的分析,能达到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四十五。”

“利润率高的,大量生产之后要逐步降低价格。”李远山说道,“我们做的是药品,购买药品的自然是病人。很多病,是能拖垮一个家庭的。”

对此,李远山有清楚的认识。上辈子班上有一个女同学,就因为她爹的病,花光了家里的钱,又欠了一大笔债,辍学早早嫁了人。一个成绩名列前茅,本该有美好人生的学生,就这么绝了读书的路。后来再遇到,十八岁的年纪,背着一个孩子,手里还牵着一个,脸色虽说不上蜡黄,可曾经的美丽早已不在,眼睛也没了曾经的灵动。这事在他心里留下了很大遗憾,毕竟,懵懂的年纪,莫名的好感,等明白过来的时候,一切已晚。

“这就是考虑降价之后的利润。”寨方兰回答道。

“呵呵呵……做生意做到我们这一步的,怕是全国也没多少了!”杨明友自豪地笑道。

“药厂……制药公司的利润,是用来扩大生产的。赚钱呐,有其他的就够了。”李远山说道。

“今年家具厂一厂利润比去年多了一百多万,二厂也发展得不错,仅仅比一厂少了三百万,作为一个新厂子,很了不起了。”宋瑜翻着资料说道,“酒楼是大发展,投资公司也有了四百多万的分红。加上胭脂稻和牧场的利润,也有三千万了。”

第236章、理智消费

第236章、理智消费

李远山说药品降价,利润只是用来扩大药厂的生产,大家不反对。一是建药厂的时候就有这个规定,大家也知道这么做的原因。二是其他公司赚钱同样多。

只有李远山清楚,不用说其他,就几年前投资的那个电子技术公司的股份,以后每个人都是身家几亿十几亿富豪。

哪怕是现在,折算下来也是几百上千万的富豪了,在这个人均年收入不到四千的年代,已经是顶级富豪层级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今年赚的钱也不少啊,该投入哪方面?”寨方平问道。

“我们是不是可以投资小汽车制造公司?”宋谨说道,“我认为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今后小车将替代摩托车成为家庭代步的主流。”

“咦!小瑾的见解不错。”杨明东说道,“以后小车必定会成为主流,而现在满街跑的摩托车,将会沦为配角。”

“我也同意。”其他人也表示了看法。

李远山摇了摇头,说道:“小瑾的见解是对的。不过,我们也要考虑到现实的困难。首先,小车那就是重工业了。我们都知道,重工业的特点就是投资大,见效慢。以我们现在的资金投资,泡都不会起一个,而且什么时候盈利,我们也不知道。小车涉及到许多技术,这既需要引进,也需要研发,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总之,汽车就是一个烧钱的项目,几十亿烧完也不一定能搞出一款合格的车。最终哪个汽车公司能做大,我们无法预知。”李远山自然是知道今后哪个汽车公司发展得好,只是发动机一直是国产汽车的痛点,可这能说出口吗?

“也对,重工业投资大见效慢,这也是为什么要发展轻工业的原因。轻工业除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同时也因为见效快。像汽车这样的工业,我认为还是国家来搞才行。一是资金有保障,二是能够集中全国高级汽车工程师和技术员研究,私人小公司,小打小闹难搞出名堂。这个就否了。”杨明友说道。

“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到可以修进城的沥青路了?”李远山说道,“有了沥青路,运输就方便多了。”

“如果能修的话,那我建议修。”寨方和说道,“寨子里不出钱修,这条沥青路再过十年怕也修不起来。”

“十年?我可等不了!”杨明东说道,“也就二十多公里哪怕山高路险,很多地方要砌一两丈高的保坎(硬路肩)和边墙,两百万总该够了吧!”他今年去老毛子那边的伐木场,混到腊月了才磨磨蹭蹭回来。可接下来也一样要在家里了,以后想进一趟城就得忍受一次颠簸。一听起码还得忍受十年,他可忍不住了。

“别说两百万,四百万我们也修了!”宋相说道,“这路太差了!颠簸一点都还勉强能忍受,可一到晴天,车子一在路上跑,尘土就飞进车里,每趟身上都是一层尘土,鼻子里也是。本来车里就热,再有尘土弥漫,总是搞得人心浮气躁。”

杨明友笑道:“哪用得着四百万,我看两百万都用不了。”

“用多少算多少。”宋瑜说道,“修好为原则。”

大伙都同意,李远山说道:“好,那这个通过。路修好之后,进城就方便了。”

“我们也插一脚,明年用工要紧张了。”杨明锦笑道。

“怎么回事?”杨明友问道。

“去年酒厂扩大生产,烟厂也开工,上交了大笔利税,今年城市建设就提速了。”杨明锦说道,“而今年烟厂和酒厂上交的利税更多,明年建设自然还得提速。”

“以前都说城里城里,可就街心花园那几条街还像个样子,这还是经过七十年代末之后扩宽改建的。其他破破烂烂,城里人口总共也就五六万人,这还得加上边边角角的,城中心有万把人就不错了,说是一个大点的镇子更合适。当年地区搬过来,是不是兴仁县城比兴义还烂啊!等这一轮扩建结束,才像个城市的样子吧!”杨明仁感叹道。

首节 上一节 260/3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有十万倍天赋

下一篇:我在六扇门当差的日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