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轮回模拟:我能逆天改命

轮回模拟:我能逆天改命 第68节

  起码,不该是一点希望都不给人留下的……这副绝望模样。

  于是道人十余年辗转各地,费尽了百般精力,终于拉起了一支独立于各方道脉之外的偌大传承,号曰太平。

  在这期间,他的老师太华仙人活了三百载,终究寿元告罄,临终前以修行一生的五行灵气,助张巨鹿强行破境,终成了一方道基大能!

  也是这一年,连年旱灾疫情,使这天下崩溃,各地流民如同蝗虫般,冲击着大炎的郡县粮仓,想要活下去。

  一时间,朝廷铁血镇压下,饿殍遍地,乱尸横陈。

  对此朝廷却漠视着这一切继续进行,视而不见。

  时至如此,这天下,已是病入膏肓。

  所以道人带着三百真修弟子,十万太平教众,聚一十三州百余万信徒,于灾情最为严重的青与冀二州,举旗起义!

  战火茫茫,掀起了一十三州,饱受凄苦的流民聚集于太平道旗下,誓要成燎原之势,将这个传承了四百余年,以大炎为国号的朝廷,烧成灰烬!

  这一日烈火焚烧,焚尽苍天,席卷大炎一十三州。

  想想吧。

  到底是怎样的人,怎样的世道,才会叫这被天下流民尊称为‘大贤良师’的张巨鹿,能振臂一呼从者上百万,乃至于数百万不止?!

  若这都不是天命所归,那什么又将是天命所归?!

  季秋沉沦于无光之中,他感受着模拟之内的自己化为张巨鹿降世,为天下太平开了先河,却终究功败垂成,为王先驱时,无名怒火近乎蓄了满腔。

  他看到了自己耗尽心力,病逝之后,本来上下一心齐心协力的太平大道,渐渐暗淡失色……

  他看到了自己麾下亲手带出来的太平修士惨遭屠杀,一个不留……

  他看到了最早跟随于他、最为忠心耿耿、只期许那太平盛世降临的十万信众与他一并殉死,葬身广宗……

  他还看到了在那之后,有诸侯群雄逐鹿并起,踩在了他那恢弘大愿之上争权夺利,视百姓如蝼蚁,连年征战尽陈尸骨,一言不合便是屠城!

  “何至于此啊……”

  无声的震怒,从季秋的真灵上剧烈波动着。

  这最开始的模拟虽不会带着季秋的记忆,但那一举一动,都是根据着他的性情与际遇所渐渐演变发展的。

  因此,他才能对于这一切的遭遇都近乎感同身受。

  恍惚之间,季秋在那落幕之时,与那一身是血的儒雅道人身形合一。

  他看着夕阳西下,最后一缕余辉洒在了自己面上,让自己的眸光都不由得变得迷离起来。

  真想亲眼看看,那黄天之世,到底是怎样的一番模样啊……

  “选择经历人生,逆天改命!”

  真灵之上,坚定的波动传出,随后一道漩涡显化,将他的意识彻底吞没。

  就此,陷入黑白。

第74章 又是风华少年时!

  大炎朝,司州。

  作为天子脚下,偌大王朝最为繁华之地,如今其他疆土的灾荒与些许小疫,并未扩散至此。

  所以,仍是一片欣欣向荣之貌。

  此时一辆马车,在官道上缓缓行驶着。

  这是冀州当阳张氏的马车,虽算不上显赫门庭,但也家风绵延二百余载,祖上曾有先祖官至大炎九卿太仆,算是一郡显贵之一。

  在颠簸的大道上缓缓前行着,他们的目的地,就是这立世四百余载的大炎朝京城——泰安。

  此时,闭眸于马车之上的锦衣少年,缓缓睁开了眼睛。

  【季秋/张元】

  【境界:武道先天】

  【功法:渡世真经】

  【天赋:七窍玲珑、百锻武躯、禅心通明】

  【武学/术法/神通:悬空武道(登峰造极)、问仙一剑(登峰造极)、炼气六法(登峰造极)、神霄掌心雷(出神入化)、玄元雷法残篇(出神入化)……】

  【杂学:初级符箓(登峰造极)、初级炼丹(炉火纯青)】

  “这次逆天改命之后,竟没有从最开始的时候进行么……”

  眸中闪过几分熟悉与沧桑,季秋看着手掌之上的纹路,心中暗想到。

  脑海中关于模拟的一幕幕事件,渐渐浮现于季秋心头,让他的心头不觉间开始有些沉重起来。

  他此次不选择固化张巨鹿的一生,而是逆天改命前来历经一世,为的不是其他。

  正是为了颠覆这大炎朝四百年的统治,叫跟随于他,称他季秋为大贤良师的那些可敬生民们,不再如前世一般可悲。

  可这又谈何容易。

  不过,到底是事在人为。

  看着面板上一道道法术与技能都登峰造极,季秋将拳头握紧,眼神平静且又坚定。

  这,就是他的底气之一。

  要知道自己模拟之时的一生,可是没有什么外挂与神通的,就连追本溯源法都不存在。

  没有记忆,没有法术,没有任何依仗,他都能掀起偌大风浪,此次轮回历尽千帆,他又怎会依旧重蹈覆辙?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现在,才不过刚刚开始而已。”

  季秋心中默默念叨着。

  随后,马车的帘子被掀开,那前面的马夫恭敬出声,道:

  “少爷,炎京泰安到了。”

  季秋闻得此言,掀开了布帘,轻‘嗯’了一声后,从马车上缓步走了下去。

  抬眼往前看。

  却见得一座辉煌至极,足足比曾经大乾朝的都城还要雄伟高大的巍峨古都,耸立于此。

  这就是享了四百年繁华的大炎朝都城——泰安。

  回忆起记忆中的舞榭歌台、歌功颂德的一幕幕,季秋淡然一笑,眸中虽有复杂与愤怒,但沉浮了数世的涵养,已是叫他历尽千帆,喜怒不形于色了。

  他只是看着这座古都,在想着它这般庄重的模样,又能维持几时。

  “四百年的繁华造就了这繁荣至极的古都,可这享尽繁华的世家豪雄们,是否又真的都能配得上这副繁华?”

  喃喃语落,少年在那马夫与侍从的陪伴下,大步往着这座泰安城的正门行去。

  一路之上,畅通无阻。

  毕竟季秋出身摆在这里,当阳张氏,可是一郡显赫之士族,哪怕至于当代,也有族中显贵出任郡守等地方要职。

  将身份文书递上,守着泰安城城门的兵卒,又哪里敢于阻拦?

  步入正门,视野空阔,看着眼前海晏河清,哪怕底层平民也是衣食富足的模样,季秋不由得叹息一声:

  “天子脚下的虚假景象,难怪这些衮衮诸公不愿再往外看上一眼。”

  “一叶障目,镜花水月,有识之辈出身低微位卑言轻,位高权重之人却视平民如蝼蚁,又怎能改变天下格局一分一毫?”

  “若不是天灾不断,又逢大疫,将这些遮羞布给一道又一道撕碎开来,这大炎国祚怕是还得百年不衰。”

  摇了摇头,季秋不再驻足观摩生民百态。

  此时的他正值记忆之中的十六岁年龄,眼下受张氏族长举荐,特地不远千里前来泰安拜师。

  而他所拜的那位,正是如今大炎朝最为顶尖的大儒之一,郑修。

  不得不说,季秋记忆之中,这位老师确实是有水准和才干的。

  他不仅养一口浩然之气于胸,将儒道修行到了极为高深的境界,足以匹敌道家道基境高人,同时也是少有的能看透世间疾苦之辈。

  然而看得透,并不代表他能扭转乾坤。

  郑修出身落魄士族,靠着自身的天赋与努力近乎扭转乾坤,成为了名震天下的一代大儒,把曾经落寞的郑氏一脉都扶持了起来,称其一声鲤鱼跃龙门也不为过。

  但对于他而言,也仅能止步于此了。

  自幼出身寒门,所以对于底层生活认知深刻,同时郑修更知晓想要改变这种格局,究竟有多难。

  大炎自高祖得三山五岳修行道脉帮扶,立下这国祚四百年的天下开始,就是处处掣肘。

  其中关系错综复杂,不仅有道脉缘故,同时还有那些武夫与儒脉大族的缘由。

  这三者互相制衡,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时至如今已形成了一条庞大至极的关系网,近乎将偌大王朝都覆盖其中。

  想要改变这种局面,除了来上一次彻彻底底的大洗牌,又岂能有改变之机?

  正因看得透彻,所以郑修才不言。

  他和每一个看得透的有成之士都一样,因为他们都无力去掀翻这片天地。

首节 上一节 68/7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万物模拟:开局铜皮铁骨

下一篇:综武:开局掏空马夫人小金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