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女侠别怕,我是好人呐! 第530节
所以这几个月唐国也是在快速且高速的发展当中。
金银方面并不缺少,几次打秋风下来,完全支撑得了他们小国出征。
而粮草和盔甲方面,有着二代宁王的“支援”,再加上自行发掘的大型铁矿在铸造源源不断的产出。
又有民心所向,军民合一,武备充足,而且还有着李二凤这样的顶尖高手当国王,上下都是一副激进派的架式。
李二凤每半个月上一次大朝,听到的都是哪里哪里准备好了,又准备对哪个国家开始进攻。
别说是他这个小朝廷上下的战争气氛浓厚了,就连已经休养生息恢复过来的百姓,也是情绪高涨,根本不存在什么厌战的情况。
相对于大明的南方,李二凤这唐国属于北边人,多少是有些民风彪悍了。
而且新国建立,想要出人头地,封妻荫子,当然是有仗打,来的最快了。
再加上李二凤的统治下,对待军队和武将可不像大明那般持压制的态度。
不说人人以当兵为荣,也至少是一条光明正大的出路,和文官是一条并行的线。
在文化教育还没开展彻底之前,也就导致大部分的百姓都踊跃参军,使得军方势力不断扩张。
也亏得是李二凤这样的人,不然哪个皇帝不猜忌?
由于高层将领缺乏,磨练了些日子的小鱼儿和花无缺,也是各领一营,拉出来冲冲门面。
李二凤这段时间也没有再往大明那边跑,主要是开战在即,他这位国主还是要坐镇中心的。
顶多也只是每天和后宫的妃子们玩一玩组合。
要么彩虹小分队,要么大唐诗仙,要么姐妹花,要么……
总之,在哪儿不是玩呢?
一边处理着国事,一边陪着自己的女人,日子倒也过得舒心。
就这么的,又是三个月过去,时间来到了五月初。
几次大朝会开下来,整个国家已经按耐不住要征战的情绪了,就算李二凤现在通知不打也不行。
人人都是枕戈以待,渴望建功立业,而且修养了接近半年多,本就没什么损失,而且还在快速发展的唐国,准备也是充分的,不能再充分。
大明无暇北顾,后金势颓,此乃天时。
周边尽是小国,可攻可守,此乃地利。
百姓战意高昂,民心所向,此乃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皆为所用,李二凤也就没有再磨叽,四路兵分,开始扫荡大明关外诸侯小国!
依旧是采用以战养战,大势碾压的策略。
戚继光带领三千精锐骑兵,一万血战精兵,三万步卒,往北扫荡,还能防备后金的抵抗。
郭振锋则是,一千骑兵,五千精兵,一万步卒,往南方扫荡小国,有大明挡着,也不至于让他得意忘形。
花无缺则是向西,带领三千精兵,三千步卒,以战养战。
小鱼儿则是更偏向东面,带着两千精兵,两千步卒,还有五百没有下过水的海兵~
对小鱼儿那边李二凤没指望他能有多大建树,不过要是能打下海域倒是更好,以后建造海港,来往各国就更加方便了。
这四路出击兵源,已经算是唐国发展半年多的压箱底了。
他倒是也想一下子拿出几十万大军,然后四处扫荡,可惜国家太小,支撑不起那样的阵容。
现在又是精兵又是步卒,还有骑兵啥的,那都是这半年多埋头发展得来的。
武将们一直备战训练相当刻苦,尽管没有开启国战,但打打山贼或者打打一两座城池的小国练兵还是常有的。
再加上还能出产铁矿,革新换代装备,又将马匹什么的配齐打造骑兵。
又有李二凤的钱财支援,一切待遇从优,全以军方为先,通畅得让戚继光以为如在梦中。
这待遇,他在大明那边哪有听过,想都不敢想啊。
甚至李寻欢还老是找李二凤抱怨,再这么挥霍下去,唐国还没开始大战,就要被掏空家底了。
或许资源的快速消耗也是开启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吧。
至于那些国家会不会觉得唐国不守信用,前脚买了马匹,还有商道来往,后脚你就开启战争。
李二凤是不在意的这些的,实力就是一切的解释。
大战开启,唐国就像是一个精密的仪器,开始转动起来,后勤方面自由李寻欢和宫中这方面的红颜知己们理清。
李二凤只需要坐镇中枢,镇压一切,稳住军心就行。
这其实是一个好差事,因为他把大多数事情都交出去了,而且自己又没危险,平时也就是摸鱼上班。
但对于安分了许久的李二凤而言,他又感觉坐在这里不能行动,是浑身刺挠。
要知道为了给自己的“家”出一份力,减少士兵们的伤亡,以及快速提高战果,就连水母和邀月她们也随军出击了。
时常能够听到她们斩杀敌方将领,使得对方军中哗变的战况传来。
正面战场上这些娘子军或许比不过铁血的战士们,但是在侧面战场的支援那可一点没落下。
斩首,劫粮,断道,潜入,破城……
武林高手汇聚成的娘子军部队,简直比特种部队还特种部队。
明明唐国一个国家挑起战争,还四下出击,偏偏还是越打越猛,使得周围许多小国家也快速覆灭。
她们这么顺利,也是因为周边这些国家没什么顶尖高手,拦不住他们的原因。
李二凤依旧是沿袭了之前的操作,都是打一城占一城。
不过现在比之前更好的是,因为充足的准备,并不缺少基层人员管理,前方打下来城池,后续马上就有人填补上去。
再加上李二凤还有着“民心所向”的加持,能够让他快速的收复领地之内的人心,不至于产生叛乱。
如果有一张大明这一片大陆周边的实时地图的话,就能看见短短两个月中,李二凤唐国的日月星三辰旗和龙旗,由后金和大明中间的一点快速向外迸发,逐渐占满了整个板块。
别人的国家都是打一会儿就要休养生息一会儿,毕竟填补不上来,还要安抚民心啥的。
李二凤可没这个烦恼,剩下的国家只感觉唐国的军队越打越多,他们也是越打越绝望,然后在绝望之中被蚕食干净。
投降的那些小国士兵,回头一看,诶,唐国的待遇这么好,给谁当兵不是当啊?
干了!
于是乎,厚积薄发的唐国,经过大半年的休养生息,在大明和上次损失还没回过劲的后金都腾不出手来的情况下,迅速占领了北边。
就连后金,也被疯狂扩张的唐国给打回了白山黑水之中。
以至于七月初时,大明北边山海关之外,现在和他们对峙的已经成了唐国,而不是什么后金了。
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大明皇帝大舅哥,总算是递来了消息,让他安分一点,别搞得太过。
唔,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可惜现在李二凤才是卧在别人榻边的那个,所以他同意了。
不然怎么办嘛?
大明高手如云,军备充足,可不是这些小国能够比拟的。
何况我唐国与大明一衣带水,乃兄弟之邦,当然是不会乱来啊。
有些遗憾……呸,十分诚恳的回了国书,表示自己知道该怎么做,让大明不用担心北面,大舅哥使劲折腾沿海和南边的蛮人吧。
至于这些话能有多少信任度,估计那得留到以后再说。
但就目前而言,李二凤的唐国和大明关系不错,还真是兄弟之邦,而且还能抵抗后金,免去大明北边的混乱,这对大明是有益的。
所以这场席卷北边的战争,大明没插手。
不过再想往南边打,现在已经不是好时机了。
这样一来只能将目光往北边看,后金必须得灭掉!
这不仅能够除去心头之患,而且他也可以顺势且放心的游荡他国了。
嗯,没错。
经过大半年的时间,派出去寻路的商队已经回来了。
海上陆上都有,尽管损失了接近十分之九的队伍,但有的回来就不错了。
李二凤也不歧视商人,依旧犒赏他们,毕竟深知经济的重要性嘛。
而借此机会崛起的商业大家族,李二凤没多限制,反而鼓励他们多和大明经商。
……
战争期间涌现的人才还是不少,有些是知名人物,有些也不是,李二凤来者不拒,先把人员填充起来。
而随着大部分的战场已经落幕,将军力集中向后金那边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些许困难。
白山黑水之间,大军实在不好压进,后金那边极为熟悉地形,使得最后的收尾工作很是困难。
明明他们两个月就能横扫北边,结果戚继光带着汇合过来的郭振锋,硬生生的和后金又僵持了一个月,愣是没找到突破口,顿觉颜面大失。
甚至都准备放火烧山,挖地皮了,反正有武林高手在,他们就想着再不出来决战,就一寸一寸的碾过去。
收到消息后,已经在宫中待了好几个月的李二凤实在坐不住了。
tnnd,人家李世民也是十七八岁岁就南征北战,还是亲上战场。
上一篇:洪荒人祖:开局带领人族归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