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诸天从让子弹飞开始

诸天从让子弹飞开始 第102节

这大棚被陈昭建造设计的非常合理,完全采用后世的先进理念,即使在寒冬腊月,这里面也非常暖和。

他还专门在一个角落,建了一个浴室,让秀莲可以在冷天,也能舒舒服服的洗个澡,然后等……之后,再舒舒服服的回家。

北风渐渐刮起来,大棚里的黄瓜也都渐渐成熟。举目望去,架子上到处都是一挂挂的黄瓜,看的真让人赏心悦目,每天吸引许多人前来看新鲜,所有人都在盯着陈昭的举动。

第136章 七上八下

这一年的冬天,对于黄原地区来说,最大的热闹不是苗凯和田福军的斗法,而是菜市场上出现了只有暖和天才出现的新鲜蔬菜——黄瓜。

长久以来,一到冬天,人们只能吃白菜胡萝卜,像西红柿豆角黄瓜这样的蔬菜也有冷藏的,但肯定不新鲜了。

但是今年不一样了,陈昭的黄瓜进入市场,很快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其实秋冬换季的时候,黄瓜已经上市,当时只卖一元两斤。

但随着冬天来临,陈昭的黄瓜有增无减,成为市场上最吸引人的风景线,一下子吸引住了众人的目光。

价格也很快涨到十元一斤,而且有价无市,

没办法,他的蔬菜大棚就那么大,每天的产量就那么多,黄原地区有购买力的差不多几万人,狼多肉少,这黄瓜价格能不涨吗?

天气渐渐寒冷,陈昭的大棚蔬菜也进入了黄金季节,每过两三天,原西县和黄原地区的相关单位、蔬菜商人,就开着车来村里购买黄瓜。

陈昭也要求现金交易,一手交钱,一手拿货,绝不接受打白条。

哪怕县一把手张有智亲自上门也不行。

当然,张书记肯定不会亲自上门的。

因为出产量大,陈昭和秀莲两个人忙不过来,再加上秀莲怀了二胎,所以陈昭最多让妻子干一两个个小时就回去休息。

大棚里面的活计其实不少,除了采摘黄瓜之外,还要浇水、施肥,通风、调控空气湿度等等。

因为太过忙碌,陈昭就雇了几个人帮忙。

在这一点上,他没有冒进太快。

这个时候,报纸上也在讨论,有专家指出搞个体经济要七上八下。也就是说,雇七个人是合理,雇八个人就是犯罪。

他陈昭现在也算是众人瞩目的人物,为了村民他可以快走半步,提前半年搞大包干。但是为自己的时候,那就绝不能多走一步。

历史上傻子瓜子怎么被折腾的,他可是清楚地很。

他雇佣的都是本村人。

田牛、田四田五,他二妈贺凤英,以及田家圪崂其他三个穷苦人。

兰花倒是想上门帮忙,赚点零花钱,但陈昭怎么敢让姐姐光给他干活而舍弃了猫蛋狗蛋?

再说姐姐不用干活,他也得给钱给物啊。

然后心里骂一顿逛鬼王满银。

陈昭之所以雇佣他们,是因为除了贺凤英之外,其他人都是被社会抛弃的人。

要知道,大包干之后,大部分人家虽然不愁吃饭,但另外的发愁事并不比往年少。如今这世事,手头没两个钱,那就什么也弄不成。旁的不说,化肥买不回来,庄稼就种不进去。村里人多口众的几家人,光景实际上还不如集体时那阵儿。

那时,基本按人口分粮,粮钱可以赖着拖欠。可现在,你给谁去耍赖?

因此,如今在许多人吃得肚满肠肥时,个把人竟连饭也吃不上了。

这些人怎么办?办法不很多。吃救济款吗?现在石圪节乡一年的救济款才三百元,人均只有几分钱!

说道双水村田家圪崂这边,半脑壳田二去年死了。他憨儿田牛没人管,陈昭把他带到大棚这里,让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力气活,管他吃喝。

田四田万江,一队的饲养员;田五田万有,石圪节有名的链子嘴,现在年纪大了,老胳膊老腿,田五的儿子田海民也不管他们,两个老汉大冬天只能穿破棉袄,别说买化肥了,连量盐买油的钱都没有。

还有其他几个人,他们求到陈昭面前,陈昭能不帮他们吗?

毕竟他不是田海民这种狠心人。

他知道原著当中,孙少安第一次破产之后,有些人对他是冷嘲热讽,落井下石,但田牛、田四田五还是一如既往的对他很尊重。

再有人求上门来的时候,他就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们,现在报纸上说了,他只能雇佣七个人,他现在不敢多雇人,否则就得吃枪子。

其他人虽然不知道真假,但也不敢强求,

其实陈昭知道,要想先腹带动后富,必须让后来者有工作。

而针对双水村,就得搞集体产业,把这些老胳膊老腿的,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去。

只有集体产业,才有可能实现共同富裕。

但是现在,处于种种原因,陈昭也只能蓄势待发。

……

整整一个冬天,是双水村的孙家最兴旺的时期,因为管理到位,他的大棚黄瓜,一口气采摘了三个月,利润象不断线的水一样流进了他的腰包,村里人的估计他的纯收入得有上万块钱!

其实他们想的保守了,他光利润就已经赚了十万块。

即便是走前黄原地委大官高凤阁门路发财的胡永和兄弟俩,目前挣的钱也没有他多。

挣到钱了,工资也就开的及时。

像田四田五这样的人,拿了钱,得了好处,开始唾沫星子乱溅,一哇声说了陈昭的好话,“孙少安好财主”的名声扬遍了双水村和东拉河一带的许多地方。他成了全石圪节乡最有声望的“农民企业家”。

而他老子孙玉厚,在石圪节的名望也水涨船高,比当初陈昭“卖醋建窑”的时候还要高。

别说别人,连玉亭夫妇见了玉厚,都要不由自主的弯弯腰,才喊一声“哥”,全然没觉得自己一个贫农,该不该向个体户低头。

而这个时候,我们的老支书田福堂,却无奈的返回了老家。

本来他带了一只队伍在县城干建筑队,凭借他的为人处世以及管理才能,再加上他是田福军的亲哥哥,所以他干的挺红火。

可是天一冷,活一多,哮喘病发作了,只能咳嗽着回到家里。

然后他就看到了陈昭的塑料大棚前面的大车排成长长的一个队伍,一箱一箱的黄瓜往上搬,不由得冷哼一声,咳嗽的更厉害了。

进了腊月,孙少平放假了,当来到家门口的时候,直接被门口的景象震惊了。

他暑假走的时候,家里的院墙还是一如既往。

可等他寒假回来,就吃惊地发现,家门口变成了一个青砖砌成的大门楼,盖的精细而讲究。

“我哥真是发达了!”孙少平一边吃着鲜嫩的黄瓜,一边惊喜不已。

第137章 金波

和孙少平一起回来的,还有金波。

他因为和藏族姑娘谈恋爱,结果被部队勒令退伍,之后便跟着父亲开车。

他父亲金俊海如今已经从运输公司调到邮政局负责开邮车了。

金波是个很帅气的小伙子,浓眉大眼,穿一身干净的黄军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泛出光滑的红润;虽然现在还没有正式工作,可靠着这张脸,还是吸引了许多城市姑娘的注意,要是金波愿意,找个好媳妇顺道解决工作不是啥难事儿。

然而金波还是惦记着他在青海当兵时候认识的那个藏族姑娘,心里已经装不下其它人了

“少平,知道你回来,咱妈和你嫂子早早地准备好了饭菜,好好的慰劳慰劳你。对了金波,你可不能走,咱们一起喝两盅。”陈昭大笑着说道。

“好的,少安哥。”金波笑嘻嘻的说道。

孙家和金俊海家可谓是世交,友谊很深,少平和金波,兰香和金秀,都是最好的朋友。

陈昭也算他们的大哥。

现在孙家不像以前陈昭刚结婚的时候烂包光景,吃顿饭就有可能吃穷的那种,而是成为石圪节首富。

而两家依旧保持极为亲密的关系,金波每次回家,陈昭都喊他过来吃饭。

往常就是随便聊天吹牛,现在陈昭却有了新想法。

饭菜端上桌,大家一起喝了几盅,陈昭开口道:“金波,你现在在黄原,也只能算是个临时工吧?”

他这话一出口,孙玉厚不乐意了:“怎么会说话呢,人家金波跟着他父亲,在黄原邮局开车,怎么是临时工呢?”

“嗯!”金波叹道:“玉厚叔,少安哥说的没错,我现在其实也差不多算是个揽工汉,参加工作不可能,只好临时给人家扛邮包,一天一块一毛五,还没黄原的那些揽工汉挣得多。”

“也上不了车,只能偷偷摸摸跟我爸跑出去学两天。话说回来,没有正式工作,学会开车又能怎样?”

这样的情况在全国比比皆是,大量的知识青年返回城市,农村青年进城,但如今的经济规模却没办法提供充足的岗位,所以青年们的失业问题就成了一件头疼的事儿。

许多大好年华的青年只能在家里干呆着,要不然就只能去顶班,接替父辈的工作,可他们的父辈现在依旧年轻,比如金波的父亲金俊海今年才四十九,他倒是可以把现在的工作让给金波,但他又该怎么办?

难道五十不到就回家养老么?没工作闲呆着也难受啊,就算他愿意金波恐怕也无法接受吧?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金波现在也苦恼着呢。

除非考上大学,或者运气好遇到招工又能拿到名额,要不然这些青年就只能苦熬着,这并非是他们不努力,而是时代的悲剧。

“你有没想过做点啥?”陈昭问到。

“能做啥?现在没啥招工的地儿,考学又考不上。”金波一口饮下杯中的酒,忽然觉得有点苦涩。

“现在政策变了,不比以前了,就算不去公家单位上班,也能养活自己。”陈昭说道,农村青年难以出头,不仅仅是因为家庭的贫困,社会关系的缺乏,还有视野的欠缺,让他们很难看到种种机遇。

陈昭拍拍金波的手,说道:“我这段时间琢磨着,虽说我的大棚菜供不应求,但我这边成功了,周围肯定有学我的。到时候都种菜了,黄原市场迟早饱和,所以我打算建立一个运输队,把蔬菜卖到卖到榆林去,卖到铜城去,卖到省城去。金波,你有没有兴趣?”

金波脑子活络,胆子也大,干这个未必不能干好,而且他还有自己独有的优势。

他爸是老司机,熟悉门路。

首节 上一节 102/7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神祇时代,我神域里全是地球玩家

下一篇:长城守卫军:我有十二符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