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诸天从让子弹飞开始

诸天从让子弹飞开始 第500节

迎春顿时沮丧起来。一旁的邢蚰烟忍着笑唤来奶娘给小公子换尿布。迎春觉得应该上去帮忙,结果被熏的直接躲到一旁。巧姐安慰她道:“姑姑,弟弟还小,许多事情还不能自理,妈说了,长大就好。姑姑别嫌弃他们啊。”

迎春欲哭无泪,她这个姑姑在照顾孩子方面居然比不过虚岁才八岁的巧姐儿。

……

青年姐妹许久不见,有着说不完的闲话。

几人闲聊几句之后,因为迎春、邢蚰烟都在眼前,便聊起了贾府的事宜。

结果听到一个消息,贾府现在是王夫人一家独大。

迎春随口问道:“老太太见识远,手段高,难道如今也管不了二太太了?”

王熙凤苦笑道:“我们府上的老祖宗如今哪里能管的了二太太,二妹妹,宝玉的亲事定了。”

“咦?什么时候的事?”

“就前几日的事。”王熙凤说起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前段时间,贾母和王夫人进宫觐见贤德妃,元春已经明确同贾母说了,她听闻桂花夏家的姑娘夏金桂品貌俱佳,既然亲事订了,那就早日完婚。贾母听后便淡淡的,没有多说什么,如今夏姑娘已经是铁定的宝二奶奶,听说天天在家刺绣备嫁呢。

王熙凤说完,又笑着和迎春道:“二太太一心想着夏家百万豪富,鄙视清贫之家。听说林妹妹当初成亲送嫁妆的时候,二太太知道后,不知摔坏了多少青花瓷呢?。

迎春只是微微一笑,摇摇头没有说什么。

紫烟身为后院之主,又生了儿子,有的话明显敢说,此时叹道:“府上二太太着相了,其实就算没有林妹妹的嫁妆,也应该知道陈大人赚钱的本事。”

李嬷嬷插嘴道:“老太太倒是一心想着林县主呢,可是林家有珠玉,怎么会选瓦砾?”

王熙凤点头道:“论看人的本事,十个二太太也比不上老祖宗,她又一心偏疼宝玉,事事都想给宝玉最好。偏二太太仗着宫里的娘娘,不肯伏低,非要和老祖宗不对付。如今可倒好,就算看不上薛家,也只是娶了夏家,宝玉又是个没本事的,还不知道以后怎么着呢。”

邢蚰烟笑道:“我听说那夏姑娘虽然年纪轻,却能支撑起家业,看来宝二爷能捡到宝了,说不得这金玉良缘能成一桩美谈呢。”

迎春点头道:“若是一个能撑起家业的,只怕也不会被二太太拿捏,说不得又是一番龙争虎斗呢。其实宝玉若是能有一个支撑起家业的媳妇来,也是他的造化。”因又问道:“云妹妹呢?最近怎么都没有听到她的消息?”

王熙凤叹气道:“她被史家接走完婚了。”

迎春惊讶道:“什么时候的事情?怎么一点消息也不说下?日子定在什么时候?我们也好添妆不是?”

王熙凤叹道:“她和宝玉日日一起玩耍,中秋节的时候两人一起熬到半夜单独联诗游戏,被婆子媳妇撞见了。你是知道咱们府里的,嘴巴最是碎的,这事被上下人等便传的有些不像样了,二太太大怒,打杀了几个传的最凶的婆子媳妇,生生制止了消息传出去。而后也不顾老祖宗的面子了,自己使人送信给了史夫人,史夫人接到信后立即派了几个粗壮的婆子进京,说是要接到任上完婚,直接把她拖走了。过年的时候史家送年礼的人说,她已经于十月底完婚了,老祖宗吃了一惊。二太太就站出来说,史夫人在十月的时候有派人过来说,她也置办了礼物过去了,只是那时老祖宗得了风寒,她不敢打扰,就没提,后来年关近了,她又给忙忘了,今日被来人这么一说才想起来。说完就跪下给老祖宗赔罪了。”

迎春目瞪口呆:“二太太这、这……,我的天哪,她、她也太大胆了吧?”

邢蚰烟却是暗暗点头。

以她的见识,也觉得王夫人做的没错。

不过更多的是同情。

摊上这么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儿子,也难为当娘的了。

王熙凤叹道:“若不是云妹妹做的太过,二太太又何至于如此?二妹妹你是不知道,那日二太太打杀了整整四个婆子,六个媳妇,还亲自看着,阖家发卖了七八户咱们府里老人,才制止了府里的流言。这事到底闹的太大太不像样了,老祖宗也知道二太太心里有怨,故见她如此,也没说她什么,只是命鸳鸯补了份私礼给云妹妹。我和大嫂子也补了,前儿林县主听说后,都补了,一并托我给她寄去,你若要补,便也给我吧,横竖我让林之孝一起送,也便宜。”

迎春听说,连忙命人去给司棋传话,命她置办份厚厚的添妆送过来。

王熙凤道:“二妹妹,依我说,你也别太厚待她了。她就是个不省心的,史家人走了,她嫁的程家人也来送年礼,她倒好,东西没送,送了份信回来,老祖宗看完后眼泪直流。”

“啊?”迎春惊讶道:“怎么了?出了什么事?”

王熙凤道:“还不是觉得自己委屈了。她写信说,她嫁的那家规矩十分不堪,程大人的母亲和妻子言语粗俗,时不时就冒出一些混话,听的她别扭。那两人又是苦惯了,突然间富贵了,那举止做派中俱是暴发户的样子,什么东西都要金的玉的,每日非胭脂米不吃,非上贡好茶不喝,可偏偏她们又不懂那些风雅门道,弄得如牛饮一般,难看极了。后来听她说了咱们家的规矩,就闹着要大野参配药做人参养荣丸吃。还有她那嫂子,说是梅翰林的女儿,可也是贫寒出身的,后来虽说跟了嬷嬷学了规矩,可那也是半生不熟,就这样,那家人还觉得她嫂子好得不得了,不仅让她嫂子管家,还事事顺着她嫂子,那个人眼皮子又浅,见她带的首饰好看,每次出门便要过来借,一次两次还可,多了她就不高兴了,也不肯了,他嫂子就在他们家人面前说她坏话,说她规矩大,世家千金,瞧不起他们。”

迎春道:“若果然如云妹妹信里所说,她是苦了。门不当户不对,大家说不到一家去,实在不堪了。”

王熙凤感叹道:“她先前闹的那样过,不仅让史家寒了心,也把自己逼上了绝路。若不然,史家婶娘当初是要给她在京城定亲的。可她不安生,可劲的蹦跶,弄得自己名声极差,没人求娶,连二太太也不愿意说她,史家顾着面子,不得不给她定了这样的人家。唉,如今名分已定,还能怎么办?也只好熬日子罢。”

“这些都还不算完,咱们这位云姑娘还在信里告了史家婶娘一状,说她不仅没派人来看她,她三朝回门时候说了委屈,婶娘不仅不想着给她做主,还说她,出了阁就是人家的人了,哪里能样样如意呢?正经的还是笼络好姑爷,生个儿子稳固地位才是实在。还教训她说,别人家的规矩怎么样她不用管,自己的规矩要做好了,不能留下让人说嘴的把柄。那程家老太太和太太是她的祖母和婆婆,是长辈,她一个小辈怎么能在背后非议长辈的不是?实在太不知道规矩了。”

迎春默了,一会儿道:“云妹妹怎么还是这么个性子。史家婶娘说的是实在话,她怎么就听成了教训呢?”

王熙凤不屑道:“她就是那个样子,不识大体,什么事都要作。作的亲戚情分都没了,也不知道悔改。”

“老祖宗看了信后,就让我们二爷写信,说让云妹妹好生听史家婶娘的话,不得任性。又和她说,府里会派人过去看她,也告诉她不用担心那个梅翰林家的,梅家和平安州节度使云家攀上了亲戚,咱们家也和云家有来往,她已经去信和二老爷说了,找云家从中说和,让梅家好好教导下自家的姑奶奶,还说二老爷回京时也会顺道绕去她那里看她,让程家人不得怠慢了她。”

迎春张大了嘴巴,半晌道:“老祖宗……这是要生生打了史家的脸面吗?”

王熙凤叹息道:“我也这么说。二太太更不客气的说,云妹妹姓史,这事该是史家的家事,哪里能让二老爷出面?老祖宗就发火了,说二太太不孝呢,吓的宝玉都跪下求情了,又求着二太太说云妹妹可怜,让二太太垂怜。我在一旁瞧着,二太太青筋都气出来了。”

李嬷嬷道:“云姑娘都出嫁了,还能让宝二爷求二太太垂怜,二太太可不得气的青筋都出来了么。”

王熙凤道:“可不是这么个理。那天场面委实混乱,后来还是二太太退步了,但也只肯让二老爷回京时顺道去看望史家及云妹妹,提醒史家一句。其他的二太太就不肯应了,只是跪在地上,苦苦哀求老祖宗看在宫里娘娘的面上,不要多管别人家的闲事,断了咱们家与史家的亲戚情分。”

迎春忙问道:“后来呢?”

王熙凤道:“后来还能怎么着?二太太都去簪环磕头请罪了,又把宫里娘娘都搬出来了,老祖宗还能怎么办?自然是依了她了。”

迎春松了一口气道:“这事二太太固然有私心,但就事论事,倒是二太太做的没错。二嫂子,宝妹妹,你们别怪我在背后非议长辈,老祖宗若真那么去信了,不仅伤了咱们家和史家的亲戚和气,也会害了云妹妹——若因此事,史家真不管云妹妹了,她日后还有什么将来可以指望?”

王熙凤叹道:“可不是这么个理。我就担心云妹妹牛心左性惯了,不能理解咱们的苦心。便想着让林之孝走一趟,一是为了送礼,二也是要好生与她说一说,多少也要让她能明白些事理。出了阁了,许多事已由不得她了,她好歹也做好那面上情罢。”

李嬷嬷摇头道:“二奶奶,她不多吃些苦头是不会回头的。”

王熙凤道:“我也算是从小儿看着她长大的,如今她过得不如意,不论如何咱们也不能干看着。况她如今也算是吃了苦了,我让人去和她那么一说,兴许她就突然明白了也未可知。”

邢蚰烟道:“她若真能就这么明白了,也不会这么来信了。”

王熙凤尚未明白过来,就听紫烟叹道:“邢妹妹说的没错,云姑娘若真的吃了苦头,有些开窍了,就不会这么来信了。这么告状,若让有心人传到了史家、程家,她这辈子可真就完了。”

王熙凤忙道:“当日在场的就我们几个姐妹和两位太太,鸳鸯是个嘴牢的,二爷我也嘱咐过了,应该……”

李嬷嬷插嘴道:“二太太吃了老祖宗那么大一顿排头,心里肯甘休?”

王熙凤一愣,不由得苦笑连连。

迎春想了想,道:“二嫂子,你让林之孝送添妆礼过去时,顺便把咱们的名讳都报了吧。有琏二爷、我家老爷,还有林妹妹那国公夫人和琅嬛县主的名头在,想来还能护着她一时周全。以后如何,就看她的造化了。二嫂子也让去的人和她说明利害关系,最好说的重些,多吓她一吓,云妹妹心内不是没有成算的,你这么一说,想来她便是觉得委屈,也不会再那么口无遮拦了。”

……

红楼梦的姐妹世界,自然是充满心计和精彩,但陈昭却不会关心这个,他要全部精力推行津门开埠。

津门开埠,牵扯千头万绪,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最起码,要在津门施行统一而完善的税务制度。

因此,津门的那几个只会拔毛的衙门就成了碍手碍脚的存在。

第627章 整顿津门城

津门地处大平原,是京城连接辽东的咽喉之地,又是运河咽喉要道,从前明成祖朱棣亲自命名就可见一般。

就如松江在江南的地利一样,津门由海河五大支流汇聚,与运河交汇,还是入海口,人流密集,可以将塞外、东北、山西等地的财货汇集于此,通过运河或者海运卖往南方。南方的货物也可以以此为集散地卖往北方各地。

这等优良之地,历经数百年发展,本应是商埠林立、产业发达,人烟稠密之地。

但津门的官吏们目光短浅,一个个的只想着升官发财娶美妾,却不想有所作为,因此津门被治理的一团浆糊,乱糟糟的不成体统不说,无数的蛀虫在这里吃肉喝血。。

按照陈昭这段时间的整顿,现在津门府已经成了直隶、山西和辽东三地海盗和帮派销账的地点,他们借着商人的名义上岸,把在海上打劫的各种货物售卖,直隶那些绿林的豪强,运河上的好汉,都是去那里接洽,什么赌坊记院的也都是蜂拥而至,整个津门城乌烟瘴气,而津门知府、兵备道、市舶司、盐法道诸多衙门却根本无所作为。。

海盗们在这边做生意,真正海上的大豪反倒是不愿意来了,那些真正通过海洋贸易起家的海王们,手下上千条船,成千上万可以出去厮杀的汉子,比起这些海盗们不知道强多少倍。

对于他们来说,真正的主要收入是海上生意和收取海上通行的费用,如明末的郑芝龙那般。

杀人越货只是威慑,只是副业。

海王们都是有大格局的人,打劫海上行舟,只是涸泽而渔的脑残行为,没有一点好处的。

海王们需要什么?

他们需要的是能够购买大量货物,能够收购他们货物的口岸,还有大额的现银收购,有足够的信用,能保持长期的联系,这样的人得是各府的大豪巨富,要有官面上的关系。

可如今津门府乱糟糟成这个样子,这些豪商巨富谁也不愿意过来,觉得丢脸跌份,而且遍地都是那种海上的亡命之徒,几条小船在海上杀人越货的,售卖的都是一些零散的赃物,销赃这等事是蝇头小利,这点小钱赚了没什么意思不说,还给自己招惹一身的麻烦。

要知道再怎么说,津门靠近京城,谁也不知道会得罪哪路神仙,从而成为被严厉打击的靶子。

所以海上的大商人不愿意来,山西、直隶各处的豪商也不愿意来,津门府大沽县更有点贼窝的模样。

这那里是天子渡口,京城护卫的场面?

简直是笑话。

所以当孝德帝听到陈昭描述的津门场景,又见陈昭虽有护驾之功,却一心想着治理津门的心思,这种干一行爱一行的抱负,直接让孝德帝感慨万千,所以立即给了他如此大的权力,让他全力推动津门发展。

对于这点,满朝文武都无二话。

毕竟陈昭有善财童子的美誉,人家不想在京城当权贵,不想在江南富贵窝里逍遥,却想着在津门涤荡灰尘,给大家发财的机会,谁不支持?

十二月腊八节,津门府各级衙门的文吏、差役、帮闲的白身和壮丁,还有巡检以及下属,换句话说,津门城内内所有衙门做公的人都被陈昭请到了成国公府中赴宴。

津门知府、兵备道、参将不用说,这都是津门官面上有最有地位的,其余那些虽然各个手眼了得,各家关系盘根错节,在津门城内吃得开,但在陈昭面前也只有低头哈腰的份。

如今陈昭是救驾功臣,又是孝德帝上位以来第一个敕封的国公,可谓是炙手可热,天子红臣。

这样的大人物相请,哪有不去的道理,有句话叫县官不如现管,陈昭现在总办津门,正是管他们的,更不敢不去了。

即使是胡万军这种被陈昭狠狠收拾过的,也不敢不去。

成国公府府本来是陈昭的伯爵府,是购买的津门城的一家大盐商的宅邸,在津门府城之外,占地辽阔,濒临海河,豪门大族建立宅邸很少有靠近江边海口的,不过看看成国公府还挨着一个港口,港口中停泊着那些大船,大家也就明白为什么了。

过来赴宴的人过了五百,以陈昭府邸的规模来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宴席一样是安排的下来,而且还是在院子里。

迎客的是陈昭身边的护卫统领,昔日的陈府管家,今日的津门游击将军孙晓东,孙晓东带着十几名亲卫一起在门前。

论起品级来,津门的武官自然由高过他们的,但宰相门前七品官,国公府前的游击将军,自然也是位高权重。

众人干坏事津门知府、兵备道这等人物,也不敢失了礼节,那些官员吏员、差役捕快自然不敢造次,各个恭恭敬敬的模样。

这些被选出来作为陈昭护卫的锦衣卫精卒,个个都是精锐的战士,见过血的勇悍之人,他们摆在门外,这一干人看着就怕了。

首节 上一节 500/7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神祇时代,我神域里全是地球玩家

下一篇:长城守卫军:我有十二符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