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拯救诸天单身汉

拯救诸天单身汉 第475节

以前去闽宁镇,还可以镀金。现在去闽宁镇,就是排雷呢。一不小心,就得被炸得粉身碎骨。

因此人人都躲,谁都不敢来管。

危急时刻,副县长张树成挺身而出,毛遂自荐,自愿接下这个重任。

“额以前做过玉泉营移民吊庄办的主任,那个地方,也算是额一砖一瓦盖起来的。它现在出了问题,额不能坐视不管。”张树成道,“再说,额在那儿还有点人缘,百姓也更容易信任额。”

最终,组织上同意了张树成的建议,派他来到镇上主持工作。

……

张树成到了之后,先把得福提升为代理镇长,然后跟他一起着手解决闽宁镇巨额欠债的事。

“首先就是要把各方的欠债厘清,然后再考虑筹款偿债的事。”张树成跟得福商量道。

得福很支持。

当下,就将主要的几位债主请到了镇上。项南也跟着去了。

一来镇上也欠了福花集团的债。镇上这些年搞招待,从福花集团拉了不少葡萄酒、果醋,合起来也有五十多万,所以他作为债主有资格讨债。

二来他知道张树成是位好官,而这次走马上任,解决闽宁镇的欠债问题,其实非常不容易。他担心会上有可能出事,所以过来帮忙压阵的。

果然座谈会一开始,那些债主就炮火连连,抱怨镇上拖欠给他们造成的损失。个别激动者甚至骂不绝口,连三字经都骂出来了。

张树成、马得福听了,虽然知道他们骂得不是自己,但也是一脸尴尬。

“够了,叫咱们来,是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的,不是让你来骂街的。你喜欢骂,找没人地方骂去,别在这儿污了大伙儿的耳朵。”项南冷声呵斥道。

一句话,登时把那几个人镇住了。

项南是闽宁镇最有钱的人。他说得话,很多时候,比镇上还管用。

……

张树成感激的看了项南一眼,“咱们今天是来商量解决问题的,咱们还是先把问题说一下吧。”

当下,人们开始老老实实的汇报情况。

张树成、马得福都仔细地记着,发现问题还真是不少。

“张书记,你可要帮我们做主啊。”安永寿道,“我们这个钱可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我连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到时候,他们没钱拿,要是去省里告,那可就不怪我了。”

听他这么说,张树成眉头一皱。

闽宁镇的事已经惊动了上边,他就是专门下来救火的。可如果还闹出群体事件,那可就麻烦了。

“放什么屁!”项南大声呵斥道,“张书记是那种不办事的人么?当年玉泉营就是个戈壁滩,不是他搞吊庄移民,你现在还在苦水村种地呢。怎么一点都不知道感恩。

张书记,我代我兄弟做主,永寿建筑的钱,镇上不着急还。你优先给其他公司,其他债主。”

“哥,我们公司……”安永寿一听,急了,连忙恳求道。

“闭嘴。你公司的窟窿我先帮你填上。”项南瞪了他一眼道,“张书记是好人,马镇长这些年,奔波劳碌,咱们也是看在眼里的。

欠债的不是他们,他们也是替人背锅。咱们要债可以,但不能不辨是非,伤了好人的心。咱们要相信张书记、马镇长,相信他们解决问题的决心。

我们就不要再额外生事,给他们制造麻烦了。不然,他们要是被调走了,到时候再换一批人。还会有他们这么敬业,有他们这么为民服务么?”

听他这么一说,其他债主一听,都点了点头。

张树成、马得福真的是非常好的官了。之前,他们也来讨过多次债,书记、镇长连面都不敢露,只找几个工作人员就把他们打发了。

现在张书记、马镇长能坐下来听他们汇报,这就比他们强多了。要是把他们整走了,要还上一批不办事的,那他们的钱想要回来,怕是遥遥无期了。

因此当下大伙儿都表态,支持张书记,支持马镇长。

张树成、马得福一见,都不禁感激项南的仗义执言。

要不是他今天来镇住场子,怕是扯皮都得扯半天。

680【整体搬迁】

当下,张树成、马得福将大家的欠债厘清,发现真是欠了不少的钱。

其中有些钱还好还,比如工程款、医疗费、银行借贷等,有合同、有发票,一笔一笔,清清楚楚。

但有些钱就麻烦了。比如饭店的签单、烟酒店的签单,甚至还有按摩、足疗的签单。很多都是个人的消费,也记在镇政府的账上。

这些钱拢合起来,也有小一千万。还,镇上太亏;不还,百姓受累。张树成、马得福也只能是先紧一头。

海吉县、宁安县两头跑,把管辖权厘清,把拨款要下来。

另外,变卖镇上的资产。办公大楼,家属楼、镇企的股权等等,甚至连办公室里的真皮沙发,都搬出来卖了。

经过三个月的不懈努力,大部分债主都摆平了。即使今年没还上的,也都订立了还款计划,总算是让人有了盼头。

但那些糊涂账还没法还。个人享受,镇上买单,本来就不合理。

再说很多都没合理的收据,只凭一张白条上几个字,就想要走几万、十几万的债,这也未免有些离谱。

可是他们不还,那些债主也不乐意。

这些都是当初镇上欠下的债,一个人走债消,就想把他们给打发了,把几万、十几万的债一笔抹消,也未免太不厚道了。

项南给张树成、马得福出了个主意,让他们把律师给请来,一方面向这些债主普及律法,一方面帮他们打公益官司。

最后由法律来判决,这笔钱到底该不该还,由谁来还,也省得互相扯皮,扯一辈子也扯不清。

张树成认为,这个主意非常好。

既符合依珐治国的理念,也能令债务双方都满意。

县里也支持这个建议,还特地送法下乡,到镇上,到田间地头公开审理,让民众现场观摩,让他们都知道律法是公平的,谁都不会袒护。

如此一来,光明正大,公开透明,结果自然令双方都满意。

棘手的麻烦,就这么解除了。无债一身轻,闽宁镇可以轻装上阵,继续谋发展。

各大债主也都收回了欠款,公司得以继续维持。百姓也再度恢复信心,尤其还学了那么多律法知识。对他们而言,都是好事情,一举三得。

此事后来还被省报、央视、《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等重量级媒体报道了出来。

媒体对此事非常赞赏,称赞闽宁镇的班子有想法,有干劲,也让张树成、马得福大出风头。

……

二月份,西海固贫困山区整体搬迁工作正式推动。

这次搬迁,就不再是一户两户,蚂蚁搬家似的搬迁了,而是整村从山沟里搬到平原上。

原本按道理说,山沟里啥都没有。没有自来水,没有柏油路,没有大企业,没有大医院,没有好学校……基础设施落后的厉害,跟繁华富庶的闽宁镇根本没法比。

闽宁镇零三年时,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就已经到八千四百元。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銀川市。由此可见闽宁镇,经过这些年的投资和发展,变得有多么的繁华。

可是,想让村民们搬出大山,还是不太容易。

一来,故土难离,狐死首丘。人越老就越思念家乡,越难离开。

而山村不仅经济落后,观念更落后。封建思想依旧浓郁,村里大事,还是由老人说了算,谁也不敢违逆。就算是小辈儿想出山寻找新生活,老辈儿不点头,他们也不敢私自行动。

二来,人其实都是害怕改变的。古话说得好,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可见大多数人是穷途末路才会改变。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少,临渴挖井、临阵磨枪的多。

闽宁镇是很不错,但移民也会有顾虑。到那儿吃什么、喝什么、真能找到工作,真有好日子么?谁都难免嘀咕。就像全国都知道燕京、沪江好,但又有多少人敢抛家舍业过去闯?

因此整体搬迁工作推了三个多月,依旧没有太大起色。

很多村民都恋家,认为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所以都不敢搬。

搬迁工作一度陷入停滞,多个工作组去了没成效,打了败仗灰溜溜的回来。

眼见再无人肯接这项工作,这时候,马得福、张树成作为领导,只能是主动扛起这个重担。

他们临行之前,项南将自己写得一篇文稿交给了马得福。这篇文稿,其实就是得福在剧中说得那番话。

人有两头根,一头在老先人的手里,一头在后辈儿孙手里。后辈到哪里,根就扎在哪里。所以搬离山村,不是断根,而是移根。

把根从土地贫瘠,缺水少路的穷山沟,移到土地肥沃、水电充沛的闽宁镇,根会扎得越深,长得越旺。

马得福、张树成看了这篇文章,都非常感动,认为它很有感染力,很有说服力,相信一定能够说服村里那些老人们。

“谢谢你啊,安同志,你真是帮了额们大忙了。”张树成感激的握住项南的手道。

从玉泉营吊庄移民开始到现在,项南一直都给他们提供着支持。拉投资、搞种植、做宣传……

闽宁镇能有今天的成绩,都离不开他的付出。

“张书记不必客气。其实,文章还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用心沟通。”项南笑道,“要让村民们,咱们是真心为他们好。以心交心,以心换心。老话说得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想他们肯定会同意的。”

马得福、张树成都非常同意。

他们这次去搞整村搬迁,也是奔着摆事实,讲道理去得。

“对了,张书记,最近几个月出入要小心些。”项南又道,“我看你的气色有些不好。”

“咋,永福儿,你还信这个?”张树成一听,笑着问道。

“有些事儿吧,不能全信,但也不能不信。总之,你要小心一些。尤其是开车,一定注意安全。”项南提醒道,“咱闽宁镇的公路上太多大车了,载重又大,开得又快,一不小心就可能出事的。”

张树成一愣,随后点了点头,“行,我会小心的了。”

“那就好。”项南点了点头。

首节 上一节 475/13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长生武道:从炼化白虎开始

下一篇:大秦:开局当山贼,捡尸秦国太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