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土风情 > 渔村小农民

渔村小农民 第325节

那一刻,她萌生了想和楚天共度一生的念头,十分强烈。倘若楚天愿意,她可以抛弃一切,和他私奔。吃糠、咽菜,穿着粗布衣,在海边织渔网也没关系。

这个男人,值得她如此付出。

“哎哟喂,不行了,让我看看。”于乐城抓过支票,仔细地瞧,当他看到支票上的印章和签名后,更加乐不可支,捂着肚子笑。

于总也拿过来看,笑的意味深长,看了看徐定军:“老徐,现在的年轻人,后生可畏啊。这小伙子,将来要么是个厉害的诈骗犯,要么就得凌驾在咱们头上。不过现在看来,是诈骗犯的可能性居多啊!两千万,哈哈,还是柳云霄的手笔,可能吗?柳云霄啊!”

商界大佬柳云霄,放眼整个华夏,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两千万对柳云霄来说,那真是九牛一毛。关键是,他徐定军是谁?他楚天又算哪棵葱?柳云霄这样的粗大腿,他们抱得起么?

徐定军臊得慌,根本不忍心看支票,只拿凌厉的眼神瞪着女儿,那意思:“丫头,你交的这个朋友,问题十分严重。今晚,我要好好跟你谈一谈!”

楚天嘻嘻一笑:“喂喂,两位,你们凭啥说我这张支票是假的?”

“哈哈!你知道这支票是谁给你的?”于总嘲讽地看着他问道。

楚天大剌剌道:“那不是废话,我亲自和他谈的这个事。支票么,老柳开的吧,应该是。”

他挖了挖耳朵,一脸无所谓的样子。

正文 第二百五十九章都是缘分

徐定军脸色更难看。

“胡闹!”他一拍桌子站起来,“你喝我的轩尼诗就算了,现在居然还敢拿假支票来糊弄我?小伙子,你糊弄的恐怕不是我,而是你自己的人生啊!伪造支票,属于严重的经济犯罪你懂吗?这件事倘若让柳云霄知道,你猜他会怎么做?”

“怎么做?我猜他会兑现支票,帮你度过难关!”楚天终于不乐意了,站起来支着桌子,与徐定军对视,“老徐,我可是在帮你啊!”

徐娇娇见他俩剑拔弩张,赶紧起身道:“楚天,我突然想起有一件事要去办,你陪我吧。”

在事情一发不可收拾之前,她得隔离这俩。无论如何,不能让该死的于家父子看了热闹。

楚天一摆手:“娇娇,你认识银行的人么?让他们来鉴定,哎算了,干脆我直接打电话给老柳。”

楚天拿出电话,找到黑西装的号码,拨打过去。对方一如既往的冰冷,很不耐烦的样子。

黑西装:“你干嘛给我打电话?”

“兄弟,你给点力行不?我这边一帮人不相信支票是真的,我可还开着免提呢。”楚天一脑门黑线。

于家父子听到黑西装的口气,顿时意味深长地一笑。

“装,看你能装到什么时候。随便找个人,就说是柳先生?”于乐城嘲弄道。

楚天用手一指他鼻子,他顿时想起车站巷子里发生的事,浑身一哆嗦,闭了嘴,躲在老爸身后了。

黑西装冷哼道:“哼,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谁敢不信?”

“小伙子,我滨江徐定军。你不要喝楚天打掩护了,要知道你们做的这个事,可是犯法的。”徐定军耐着性子,抓起电话道。

黑西装沉默了一下,道:“等着。”

他挂了电话,没多久一个视频电话打过来。电话的背景是一间办公室,位于某座摩天大楼上,落地的玻璃窗外,是满城的繁华,灯火通明。

办公室很大,一个人正对着镜头忙碌着。

“先生,您就说两句吧,他们说这支票是假的。”楚天听到黑西装的声音,也认出那个坐在镜头前的人,正是老柳。

这排场,让楚天吃惊不已。

他已经猜到老柳身份不俗,但没想到他竟然这么有钱,能在中海有这样一间办公室,他的公司得多大才行?

“老柳,你这么牛哇?居然还跟我一起吃面,666~”楚天冲他招呼道。

听到楚天说话,柳云霄从文案中抬起头,笑了笑:“小伙子,是你啊。这么晚你瞎闹腾什么呢?怎么,支票没兑现吗?”

“兑现?他们说这是假的咧,说我是诈骗犯,不可能认识你咧。”楚天一脸无辜的样子。

柳云霄淡淡一笑:“呵呵,我已经猜到了,放心吧,明天我让助理跑一趟滨江,把这件事解决了。哦对了,你什么时候来中海,我们把合同签了吧。”

“好吧,等这边事告一段落,我就去中海见你。”楚天满心兴奋,他今晚也是得到了意外惊喜。

两人又聊了一阵,挂了电话。楚天抬头看着那几个人,嘻嘻一笑:“我说,还要不要报警,告我诈骗啊?我说老徐,你忒不仗义,我可是看在你女儿的面子上帮你,你却净给我拆台。”

徐定军老脸一红。

其实,于总、徐定军都看傻眼。徐娇娇也傻眼,不过马上内心激动万分,原来楚天说的竟然是真的!他竟然真的认识柳云霄,这家伙,到底还藏着哪些本事是她不知道的?

此时此刻,徐娇娇无比自豪,为楚天是自己的‘男友’而自豪。

电话里这人,不正是柳云霄吗?不,不可能。楚天区区一个小渔民,怎可能认识柳云霄?而且听他们聊天的口气,居然十分熟悉。

“假的,一定是合成的视频!”于总气急败坏道。

他心里明知道那不太可能,是真是假,明天人助理一来就知道了。

他只是无法接受,区区一个楚天,怎能有本事认识柳云霄?怎么可能认识柳云霄?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啊!
首节 上一节 325/12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牛气冲天小农民

下一篇:乡村活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