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重生1989:缔造华夏科技帝国

重生1989:缔造华夏科技帝国 第131节

  从幼儿园出来,当一行人来到工业区直属学校后,学校瞬间炸了锅。和幼儿园的孩子不一样,直属学校的这些孩子跟很多人可是知道老人的身份,看到老人后,一个个欢快的围了过来,一口一个爷爷,每个孩子都带着激动的笑容。

  学校的老师和校长也很是激动,他们做梦都没想到,老大人会来这所学校。

  “娃娃,你几年级了啊?”

  操场上,老大人坐在草地上,他的身边围了一群年龄不一孩子。老大人看着旁边的一个女孩子笑着问道。

  “四年级了……”

  女孩笑着问道。

  “以前在哪里上学啊?”

  老大人继续问道。

  “在老家的学校……”

  女孩回答道。

  “那是在这里上学开心,还是在老家上学开心啊。”

  老大人看着孩子,眼里带着慈爱。听到这个问题,女孩笑了起来。

  “在这里……”

  女孩直接说道。

  “为什么啊?”

  老大人接着问,对于教育,老大人很关心。教育才是国家的根本,这些孩子才是国家的未来。

  “因为这里有爸爸妈妈……”

  女孩的一句回答,让很多随行人员忍不住眼红了起来。

  孩子们要的很简单,只要身边有爸爸妈妈,那就是最大的幸福。

  学校里,老大人视察了整个学校。而这所学校的基础条件,再次让随行人员震撼。

  宽敞的教室,每个教室里都带空调,巨大的餐厅,巨大的图书馆,巨大的体育场,孩子们在这里读书读的开心,也能玩的好,学校里的基础设施,在燕京的学校都没办法比。

  比如每个班级都有独立的空调,而且还有大电视和DVD影碟机,孩子们放学后可以在这里看新闻,看动画片。

  学生的餐饮也比较好,而且学费全免,总公司补贴。餐饮费和幼儿园一样,总公司补贴一半,一顿一块钱的标准。

  “老大人,这是我们学校的电脑室,孩子们可以在这里上电脑课……”

  一行人来到学校的电脑室后,随行人员彻底被华盛集团的财大气粗给镇住了。

  在外面,一台电脑非常昂贵。但是在这里,却有大量的电脑。一个小学足足配备了五个电脑室二百多台电脑。而在这所学校,孩子们每周都两节电脑课。

  计算机是未来,孩子们从小接触计算机,等长大后,也能有更好的眼光。而这样的条件现在可以说全国独一份,在国内,除了华盛集团的职工学校,其他任何学校都没有这配置,别说配备了,很多学生和老师都不知道计算机是什么东西。

  小学,初中,高中……

  看了华盛集团职工学校,很多人感觉到震惊,因为学校不仅规模大,设施好,而且从幼儿园直接到高中全都有。

  最关键的是学生上学真的全免费,只收伙食费。书本费,学杂费,甚至连校服都不用花钱,全是华盛集团直接补贴。这魄力,问问国内那个企业有,要知道养这么多孩子,这么多老师,是需要花很多钱的。

  傍晚的时候,老大人直接在高中食堂和很多师生一起吃了顿饭。饭菜算不上奢侈,但是却很丰富,饭菜的味道也比较好,有肉有蛋,最关键的是五毛钱随便吃,有米饭,有馒头,有包子,有面条,有米粉,所有孩子的口味都考虑到了。

  “孩子们,好好努力,考个好大学,以后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就算不能成为最棒的那群人,也要努力比父母过的更好。”

  老大人的话让好多孩子都狠狠的点点头,作为高中的孩子,他们在这所学校上学这半年,也是被老师不断的灌输努力的思想。

  因为这些孩子以前都在老家上学,老家什么条件他们最清楚,现在来到这所学校,住在家庭宿舍内,这里什么条件他们也清楚,比以前的日子好多了。

  而老师告诉他们,如果努力考上大学,毕业了去总部工作,收入会比他们的父母收入翻很多倍,未来他们的孩子上学的条件比这所学校还好。这些东西就在眼前,看得见,摸得着。

  一行人在学校餐厅吃过晚饭之后,最后来到宿舍区,在宿舍视察了员工们的宿舍情况,最后一站来到了华盛集团的家庭宿舍区,看到这些家庭宿舍,老大人脸上的笑容更浓了。

  因为在这里,到处都充满了温情,在这里,有家的感觉。

  在这里,员工们住的集团提供的廉价出租房,家里有老人,有孩子,几乎每个家里都有电视机,洗衣机,冰箱这些家电,一副小康生活的样子。

  拥有这些东西的原因很简单,不仅仅是他们工资比较高,还因为他们购买东西有职工价格。一台电视机,在外面卖1000,内部职工价500有时候都不到。

  有很多人买的东西还不是新的东西,而是华盛和星耀品牌置换回来的二手产品,这些东西本来置换的时候就很便宜。而公司的工程师对这些产品进行了检修,确保没问题后以更低的价格卖给员工,而且给出了员工很长时间的质保,这些东西,简直跟废品价差不格,有时候一件东西就一二百块钱。

  对于这些员工来说,他们不追求外形好看难看,只要能用就行了。电视也不管是彩电还是黑白的,先有一个就行了。

  而这些宿舍低廉的租金也让这些员工完全能够轻松的承受得起。也正是因为这些东西,才让这里充满了幸福感。

  “老兵同志,在这里过得好吗?”

  在一个职工的家里,老人家遇到了一个老兵,一个年龄八十多岁的老兵。这个老兵打过反动派,打过小鬼子,建国后就复员回家了。

  而把他接过来的不是他儿子,而是他的大孙子。

  “首长,过得好,比以前过得好多了。吃得饱了,穿的也暖了。在这里生活也更方便,上厕所都不用出门了。以前我在家里,我孙子总是担心我,他也没办法好好工作,现在好了,孙子孙媳妇都在厂里上班,下班还能给我做饭。哎,没想到老了老了,过上好日子了,要是我儿子还在,肯定也会高兴的……”‘

  老兵抹了抹眼泪,脸上全是笑容。能见到老人家,老兵高兴啊,他觉得这事他可以吹一辈子了。就算下去了也能和老伴,和老战友,和儿子吹了。吹活着的时候,首长和他聊过天。

  “既然是好日子,那就要多注意身体,咱们的好日子,还在后面呢。咱们的国家只会越来越好……”

  老大人笑着说,这话让老兵点点头。

  老大人从宿舍区出来,已经夜幕降临了,老大人没有回酒店,而是直接在华盛集团的专家宿舍区的一栋装修好的空房子里住了下来,今天下屋所见到的东西让他很开心,他也想晚上跟徐华盛聊一聊,徐华盛的建议,可能会给这个国家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启发。

第221章 什么是盛世:别让四座大山压垮人民

  “老大人……”

  华盛集团的专家宿舍区内的一栋独立别墅内,徐华盛走了进来。

  看到徐华盛进来,老大人笑了起来。

  “小盛,你这里很舒服啊。”

  老大人笑着说,称呼都变了。

  这是一套上下两层有三百平米的别墅。别墅内的装修也很是上档次,舒适却不奢华。

  就这套别墅的配置,在国内绝对算得上豪宅了。

  “老大人,这种级别的房子,在我们公司也只有最顶级的专家才能住。那些人都是最厉害的人才,我觉得他们配得上这样的待遇……”

  徐华盛来到老大人身边笑着说道,老大人点点头,示意徐华盛坐下。

  “重视人才是对的,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不注重人才,都走不远。”

  老大人赞同的说道,他没觉得华盛集团这样做不好,反而很赞赏。这些顶级专家就应该享受到这种最好的待遇,这样才能让这些专家对企业更忠心。

  “这次出来我走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企业,也见了很多人。但是我觉得来你这里看到的东西,是让我最高兴的。我在你们这里看到了什么是幸福。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年轻人有份踏踏实实的工作,有个幸福美满的家,这就是幸福啊。”

  老大人轻声说道,今天下午他看到的这一切,都让他感觉到很欣慰。这才是幸福的样子,这才是华夏老百姓该有的生活。

  “老大人,这都是我们该做的。他们是我的员工,作为老板,我也有责任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这是我们的企业责任。员工的日子过得好了,企业才能活的更长久,靠压榨员工的血汗钱的黑心企业,是走不远的……”

  徐华盛赶紧说道,这话让老大人欣慰的一笑。

  “可惜啊,要是全国老百姓都能像你们的员工这样就好了。到那个时候我们华夏才算是真正的强大。我们还有好多路要走啊……”

  老大人叹了一口气。华盛集团这里很幸福,但是这种幸福也仅限于华盛集团这里。全国的其他地方,大部分老百姓还处于贫困当中,很大一部分,还处于极度贫困当中。

  “小盛啊,对于咱们国家未来的发展,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啊?今天没有外人,就咱们爷俩,你给我讲讲看,别怕其他事情,就当咱爷俩闲聊……”

  老大人看着徐华盛问道,老大人这话让徐华盛一愣,随后徐华盛沉思了一会儿抬起头看着老大人。

  “老大人,抛开其他方面不谈。我觉得一个国家的成功与否,最主要的还是要看这个国家有没有很好的解决压在本国人民身上的四座大山。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这四座大山,就算这个国家经济再发达,军事实力再强,老百姓心里都会有很大怨言,这样的国家也缺少民族凝聚力,苏联就是很好的例子。强大的军事力量,强大的经济实力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解决本国百姓的民生问题,当大家过的更幸福。而四座大山就是民生的基础……”

  徐华盛这话一出,老大人一愣。

  “四座大山?那四座?”

  老大人直接问道。

  “医疗,教育,住房,养老。这是全球各个国家都需要面临的问题,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百姓看得起病,上得起学,住的起房子,养得起老,这是人这辈子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四个需求……”

  徐华盛的话让老大人点点头,是的,这四座大山,也是人类的最基本需求。对于一个政府来说,如果这四个问题解决不好,你就没脸说自己是盛世。

  “继续说,一个一个的来,未来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的意见才最重要……”

  老大人笑着说,徐华盛点点头。

  “先说医疗,医疗其实就是两条:有病可医,有病敢医。”

  “有病可医就是咱们的医疗系统要增加自己的医疗能力,扩大三甲医院的数量,扩大医学人才的数量。这就需要咱们在医学人才培养,医疗器械研发,药品研发等方面下功夫。我觉得咱们国家可以搞技术大公关。把咱们国内目前无法自己生产的医疗器械、医疗药品、医疗技术等等方面列个名单。集中力量一个一个的公关拿下。要知道这些东西如果不突破靠进口,价格是很贵的。比如一台核磁共振机器,你进口一台如果需要五百万美元的话。如果我们自己能生产了,也许五百万人民币,不,甚至二百万人民币都用不到,这就可以大大降低医疗成本,医疗成本降低了,我们自然也就能降低老百姓的医疗费用,原来做一次需要核磁检查需要100人民币,那么成本降低后,做一次10块钱可能就够了。药品也是这个道理……”

  徐华盛这话一出,老大人忍不住点点头很是赞同,觉得技术大公关确实不错。

  高端医疗器械和一些药品上面,华夏需求量很大,而这些东西国内无法生产,只能大量进口,进口价格就贵,贵老百姓的使用成本就贵。如果医疗器械能够国产,药品能够国产,那么医疗成本肯定会大幅度降低。

  更多的先进器械也能下放到更低一级的医院,增加下级医院的医疗水平。

  “其次我觉得应该建立多级医体系。从村医,到镇医院,再到县医院,再到市,省。建立完善的多级体系,来对患者进行分流,要不然就会形成医疗资源过度集中,老百姓看病也会过度集中,名气大的医院排队,名气小的医院却无人问津,这不仅仅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还会导致大家的医疗成本增加。本来一些小病在村里的诊所或者镇医院就可以医治的,但很多人不放心就是往大医院跑……”

  徐华盛认真的说道,老大人看着徐华盛示意徐华盛继续说。

  “老大人,建立了分级制度后,可以把资源下放一些。同时也可以建立流动坐诊制度,比如县医院的专家每周抽出一天去镇医院坐诊。镇上的医生每周抽一天去村里坐诊。更高级的也一样,更高级的专家,每隔一段时间去下面医院坐诊一下,这样就能让医疗资源流动起来。而有需求的患者,也不需要再去折腾了。只需要专家来坐诊的时候去看就行了……”

  徐华盛这个建议让老大人笑了起来。

  这个方法确实不错,用这个方法,不仅可以让患者少折腾少花钱,同时还能增加下级医疗机构的实力。毕竟专家下去坐诊的时候,多少也会教下面医生一些东西,这样一来下面的医疗机构的医生就能慢慢的进步,最终让整个华夏的医疗体系的实力变得更强。

第222章 不患寡而患不公:揭穿西方免费医疗的谎言

  “老大人,相对于有病可医,我觉得,有病敢医更重要。”

首节 上一节 131/1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西游:打造巨乘佛教,迪迦爆西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