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重生1989:缔造华夏科技帝国

重生1989:缔造华夏科技帝国 第153节

  一部手机华盛集团能赚700美元,3000万台的订单,这是多么恐怖的利润啊。

  3000万台的订单全部出货之后,那就是210亿美元的利润啊,这不是抢钱是什么啊。这个时代,就算在欧美,市值能超过200亿美金的公司都是超级巨头了。而对于华夏来说,这笔订单总产值300亿美金,这笔订单,能带动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发狠了,这次罗伯森发狠了。

  现在美国人口2.5亿左右,除去儿童和贫困人口,整个美国的市场总量恐怕也就一亿部左右。

  现在罗伯森一下子就要了3000万,这些货下去之后,直接就抢走三分之一左右的市场啊。

  等摩托罗拉的产品出来后,罗伯森他们肯定会降价进一步抢市场,到时候摩托罗拉是新产品,价格又贵,拿什么和罗伯森他们竞争啊。至于打价格战,沃盛已经赚了很多钱,打价格战也不怕。

  这还仅仅是在美国,要知道加拿大还有接近三千万人口呢,还有接近一千万的市场呢。

  现在的手机是暴利,仅仅一个美国加加拿大,就足以让罗伯森他们赚疯了。更别说还有欧洲市场,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几年时间罗伯森就能再赚一个沃尔玛集团出来,这是多么骄傲的一件事啊。

  不过在徐华盛眼里,他们都是高级打工仔而已,真正的利润大头在自己这边。但是徐华盛不会说,闷头发大财才是王道。反正自己不是上市公司,也不用公布财报,慢慢的苟着就行。

  “徐,这个市场很大,蛋糕也很大。以我们现在的能力拿不下这块蛋糕。所以沃盛集团需要引入新的股东,而且等咱们的手机占有了一定市场规模之后,沃盛会在美国上市……”

  罗伯森看着徐华盛又说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引入新股东,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除了要拉几个更有实力的人上船之外,罗伯森还有一个最大的目的就是减少华盛集团在沃盛集团的股份。

  现在华盛集团在沃盛的股份太多了,本来手机华盛集团作为供应商就赚了很多,现在要是再从沃盛这边赚走一大笔的话,那么华盛就拿的太多了。

  特别是未来沃盛还要上市,上市后市值肯定会很恐怖。所以华盛集团的股份必须减少,罗伯森的目标是让华盛集团在沃盛集团上市前的股份低于百分之十。

  徐华盛看了看罗伯森,心里也明白罗伯森的打算。

  “行,没问题……”

  徐华盛没有拒绝,华盛集团在沃盛的股份减少的事情,徐华盛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减少就减少吧,早晚都会来,沃盛集团现在这么赚钱,美国佬早就眼馋自己的股份了。

  现在徐华盛要做的事情很简单,那就是把整个半导体产业链掌握在自己手里。用产业链赚取高利润的同时,在华夏建立最完善最具有竞争力的半导体产业链。

  这个产业链一旦建成,不仅能够赚大量的利润,也能给华夏提供大量的高薪工作岗位,同时也能促进华夏在这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和积累,让这个优势越来越大,最后变成一个谁也无法竞争的巨无霸。

  相对于这个目标,沃盛这点股份不算什么,只要沃盛不建立自己的产业链,就算再强大也不过是一个强大的买办而已。

第268章 满载而归:组建专业的销售公司

  罗伯森和山姆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了,克里斯他们也离开了,彼此收获都很大。

  而徐华盛也没有在沙特多呆,发布会结束,剩下的事情已经不需要自己了,自己也需要赶紧回去布局,现在手机发布了,接下来就是大跨步的发展,要做的事情是非常多的。

  徐华盛回到深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会,巨大的会议室内,相关人员全部到来。

  “第一件事情,生产基站的工厂,现在全力赶工,同时再增加五条生产线,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生产任务都非常重……”

  会议室里,徐华盛表情严肃的说道。

  基站的订单很大,先不说摩托罗拉的订单,仅仅中东地区的订单就是一笔可观的订单,更别说摩托罗拉的大订单。同时还有欧洲那边,诺基亚那边也该行动了,到时候这些基站设备换个贴牌就是诺基亚的基站设备。

  现在诺基亚用华信的标准,代表欧洲。摩托罗拉用华信的标准,北美。再加上华夏大本营,这样一来,华信标准基本上相当于全球标准了,仅仅一个快破产的爱立信,根本折腾不起来风浪。

  最终,恐怕全球通讯标准未来都会用华信的标准,当然明面上还是几家公司一起发起的标准,实际上去看专利,整个专利基本上都是华信的专利。

  现在有能力研究2G通讯的公司很少,现在靠着技术优势,如果运营得当的话,全球通讯的基站恐怕都得华信生产,这订单太大了。

  基站这玩意,一般企业是玩不转的,因为技术难度太高了。

  就拿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基站下面还需要有机房,内部有各种设备,比如交换机之类的。这种机房的标准几乎是要恒温恒湿,因为机房的一些设备温度过高或者温度过低都会导致死机。

  这就要求这些机房需要配备空调,而且这空调系统要求非常非常高,这套系统必须能让机房内保持恒定温度和湿度。

  就目前而言,全球能生产出这种工业级别的空调的厂家都非常非常少,一巴掌都数的过来。原时空内,华为当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就花重金研发了华为空调,最后在这个领域直接做到了世界第一。

  只不过华为的空调没有进入消费级市场,很多人不知道罢了。当年华为要是乐意在消费市场发力,不管是美的还是格力都得靠边站。

  所以技术不够的企业和国家,别说建设基站了,你连个机房你都建设不了,你拿什么玩难度更高的基站啊。

  这就是高精尖的产业,而且伴随着技术迭代,难度会越来越高,门槛越来越高,这也是为什么未来能研发新一代通讯技术的公司越来越少。因为这个行业,就是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的行业。

  现在全球都是空白市场,华盛集团现在不仅掌握着技术,还掌握着成本优势,全球各大通讯公司只要不脑残,基本上都知道该如何选择,除非他们想少赚点钱。

  “第二件事情,咱们需要组建一个高度专业的销售公司,从全球招募销售精英。我们要主动走出去推销我们的产品,我需要我们的销售团队遍布全球。不管是亚洲还是欧洲或者是非洲还是拉美,我的要求很简单,只要是有人的地方,我们的团队都能去,销售提成肯定不会低,只要你有能力把东西卖出去,你就会拿到别人梦寐以求的高工资……”

  会议室里,徐华盛的话让很多人深吸一口气。

  组建一个专业的销售公司去推销集团旗下的产品。这产品可就不仅仅局限于基站或者手机一种产品了,这是所有的产品他们都可以去推销。这样一来,一旦人脉打通,可能卖出去的东西就数不胜数了。

  想到这里,很多人竟然意动了,他们知道这是一个再次上升的机会。

  走出去,主动走出去,这对于接下来的华盛集团很重要,因为华盛集团的产品太多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个销售公司徐华盛会给予不少的利润点,对于现在比较贫穷的华夏人来说,这样的利润点足以让一些人激发出莫大的勇气,毫不客气的说,就算是战乱地带,只要收益够大,一样会有人愿意去试试。

  会议室内,徐华盛安排了很多事情。

  组建专业的销售公司,扩大一些生产线,扩大产业链规模,接下来一段时间,华盛集团需要投入很多钱来扩大生产线,为接下来全球抢钱做万全的准备。

  会议足足持续了开了几个小时才结束,会议结束后,徐华盛来到芯片生产工厂。

  巨大的芯片工厂显得很忙碌,相对于其他工厂,这个工厂的技术含量最高,对工人的要求也更高,当然工人的工资也更高。

  “徐总,目前我们拥有三十二条芯片生产线,每条生产线最高日产能一万片……”

  总负责人在徐华盛身边认真的说道。

  “不够,必须再扩充生产线,年底之前要把生产线扩充到50条,两年内要把生产线扩充到100条。华光电那边我会催促他们加大光刻机的交付速度,其他相应产业链也会扩大规模……”

  徐华盛直接说道。

  不够了,产能不够了。

  公司扩展太快了,以前这个工厂只准备建设20条生产线,但伴随着产品阵容的扩张,芯片需求的增加,现在三十二条生产线也是很忙碌。

  因为现在用芯片的地方太多了,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上面需要芯片,手机上也需要芯片,数控机床上也需要,很多智能化设备上也需要。

  特别是伴随着华夏企业产品的销量暴增,现在华夏各大企业都向华盛集团这边购买芯片。

  华盛集团生产的芯片质量好,价格比国外采购的芯片更是便宜很多,更具有性价比,国内企业肯定会选择华盛集团啊。

  对于华盛集团的芯片工厂来说,规模越大,生产成本就越低,就越有竞争力。

  现在还只是国内的订单,未来伴随着名气打出去之后,还会有源源不断的国外订单过来,到那个时候这个芯片工厂生意会更好。

  “还有,从明天起,抽出二十条生产线,专门生产手机芯片,满负荷运转……”

  徐华盛再次交代着,听到这话负责人脸色一苦。

  “徐总,一下子抽掉二十条生产线,咱们其他订单任务压力可就太大了啊。”

  负责人赶紧说道。

  “让那些订单排队,特别是利润低的低端芯片,这段时间先停止或者减少接单。不过已经接的订单还是需要按时给人家交付,真的无法交付的,记得给人家赔偿,把所有生产线都满负荷运转起来……”

  徐华盛直接说道,心里也是无奈。

  没办法,手机芯片现在绝对是最重要的东西。腾出来二十条生产线,日产能能达到二十万片,满负荷运转一个月才六百万片。

  仅仅沃盛的订单都需要五个月来生产,更别说接下来还有其他市场也需要大量的货,所以现在徐华盛要做的就是扩产,整个半导体产业链都需要扩产,现在就是最疯狂的抢钱阶段,必须要全力以赴先抢一波啊。

第269章 超级投资砸晕豫省:走富士康的路让富士康无路可走

  “徐总,好久不见了……”

  郑州燕庄机场,看着从私人飞机上下来的徐华盛,李吉林笑着迎了上去。

  “李书记,好久不见……”

  徐华盛和李吉林握了握手,随后双方上了车。

  徐华盛突然到来让李吉林有些意外,心里也多了很多期待。现在华盛集团在豫省的投资很多都已经批复了。

  比如燕庄附近的那个代工厂,目前建设进度非常快,整个工厂是二十四小时不停工,速度非常快,预计再过两个月就能投入使用了。

  而山河大学的项目在省里也已经获得了批准,现在已经把资料递交了上去,等待着最上面的批准。

  只有汽车产业的进程稍微慢一点,目前双方还在探讨之中。

  车上,李吉林和徐华盛聊着目前华盛集团的投资的进度,听完这些进度徐华盛点点头。

  车子很快就来到了豫省省政府的办公大楼,而这边的会议室已经准备好了,一行人直接进入会议室。

  会议室里已经有很多人在等待了,看到李吉林和徐华盛进来,所有人都笑了起来。

  “李书记,各位豫省的领导,我这次来是带着一个大投资来的……”

  会议室里,徐华盛没有丝毫的谦虚,当李吉林落下之后,徐华盛站起来直接说道,随后从韩滢手里接过一个图纸直接打开挂在会议室前面的墙上。

  “各位,我们华盛集团准备在豫省投资100亿人民币,建设一座全球最大的代工厂。整个代工厂占地面积约为36平方公里,也就是54000亩……”

  当徐华盛开始介绍规划图之后,所有人目瞪口呆,连李吉林也是如此,整个脑瓜子那叫一个嗡嗡的,连大声呼吸都不敢呼吸了。

  他没想到,徐华盛这次带来的投资竟然如此的巨大。

  100亿人民币的投资,建设一个占地面积54000亩的巨大代工厂,整个代工厂可以容纳数百万人在这里工作。

  整个厂区内不仅有自己的工厂,还有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医院,自己的宿舍区,自己的商场,自己的员工广场等等。

  甚至连自己的员工蔬菜基地,自己员工的养殖场都要有。

  这哪里是建设工厂啊,这是建设一座城啊,一座完整的城,一座属于华盛集团的一座城市。

  而这座城建设好以后,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的代工厂。

首节 上一节 153/1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西游:打造巨乘佛教,迪迦爆西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