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重启2003

重启2003 第77节

  陈钦马上插上电源,又翻开了上次买的那本书的‘演奏入门’,在卧室里叮叮咚咚地开始敲键盘了,娄雪梅以为自家儿子只是瞎玩,看儿子喜欢,倒也没有多想,不过陈钦脑袋里琢磨著文抄的事,敲了两下键盘,就开始对照著看乐理课本了……

  总之就这样,陈老板好像是突然走上了一条看起来好像有点晚了的创业支线。

  之所以突然要搞这个,原因倒也简单,初衷就只是想赚点不太惹人注目的零花钱,毕竟重生回来抄点歌什么的赚第一桶金也算是保留节目了,虽然现在他已经过了这个阶段了,不过现在恰好是在搞数位音乐,算是赶了个刚好。

  这样不仅可以赚点零花钱,还能自己带头抄一首歌,给公司业务做个示范——

  这其实是相当有必要的。

  建议虽然是吕蓉提出来的,不过其实在谈话之前,陈钦已经有类似的想法了,而且在他看来,这条路其实应该走得更加极端一点。

  吕蓉的想法也很简单,现在既然做不了运营商、又做不了服务商,那就做内容商。而现在的内容商就是唱片公司,那就自己也做个唱片公司吧,走差异化路线,应该不至于没得玩。

  不过……唱片说到底只是一种发行方式而已,它挺过了广播时代,熬过了电视时代,现在虽然还是有一定市场,但是学唱片公司的商业模式属于是49年入国党了,现在传统唱片公司都一个一个急著转型呢。

  在网际网路与传统行业的博弈中,显然更应该一步到位,直接选择更加混乱、但是更有生机的一侧作为新入场时的主攻方向——

  

  这种思路在未来网际网路行业有个口号,叫‘网际网路+’。

  就是说网际网路和传统行业结合起来,比如网际网路+电商等于阿里巴巴,网际网路+广告是快看传媒,它的重点不是传统行业换发第二春,更是在组合当中要以网际网路为主——只有以网际网路为主,才是‘网际网路+’而不是‘+网际网路’,才能以新入场者的身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而在华语乐坛,这个概念毫无疑问,就是所谓的‘网络歌曲’了。

  对于现在的吕蓉和她的项目小组来说,重要的不是唱片公司的那一系列可有可无的产品链条,也不是该如何疏通与服务商的关系,而是得有一个现成的例子来证明这个产品链条的可行性,并借这这份成功,一方面撑起一套商业模式的雏形,一方面吸引内容创作者投入到这条全新的商业渠道上来。

  现在陈钦自己帮不了别的忙……

  总之还是自己文抄一首吧,几首也行。

  当然也可以找别人,没陈钦的话,会有《老鼠爱大米》,会有《丁香花》,会有《两只蝴蝶》,实际上他们现在都已经崭露头角了。

  但是等别人慢慢摸索不如直接自己也掺一脚,虽然咱们陈老板五音不全、又只是个小学生,不过还好他有钱,大不了写了歌去找人编曲演唱,他自己躺著收钱就行了。

  而现在唯一的问题……

  也确实是得想办法学点简谱了。

  至少得能把主旋律的谱子写下来,写曲子可以靠哼唱来确定音准,不过陈钦试了试他乐感实在是不怎么样,看书上说谱曲最好还是先学一样乐器比较好。

  这个有点麻烦啊……

  我就是想扒个谱,说起来我能不能雇个懂音乐的在网上给我听著?怕泄露可以签个合同,要不还是看讲法律的书吧……

  陈钦这么琢磨著,不过倒也没有马上付诸行动;当天晚上,他背著自个的新家伙去徐玲玲家里炫耀了。

  进门把电子琴咣当一声放在地上,徐玲玲和她奶奶都惊呆了,待会做作业的时候,徐玲玲的想像力好像有点跟不上了——

  “陈钦,你写了歌,是不是要去参加那种市里的音乐比赛?上次孟老师说的那种……”

  “就算是吧,不过这是全国的最大的比赛,要是赢了,奖品可比发个奖状厉害多了。”

  陈钦看了一眼旁边墙上一整页的奖状,这么说著,自顾坐下来先看书了,虽然现在进展有点不顺,不过总之还是先看看再说吧。

  然而徐玲玲拿出那本五年级课本,又从中取出了一张夹在书页里的光盘。

  “陈钦你用不用这个?”

  陈钦接过一看,是张盗版碟,光盘塑料封皮上写的是音乐软体三合一,。

  “我从妈妈的抽屉里找到的,不知道有没有用,没用的话就算啦。”

  徐玲玲显得颇没底气,这盘是她以前当舞蹈老师的老妈买的,但是陈钦看起来好像是比她更懂电脑一些,好像也不用她特地来教这个。

  不过……怎么说呢。

  陈钦挠了挠头:“啊?”

第110章 017:红星音乐生产社

  好像是忘记了这件重要的事——用音乐作曲虽然不见得有多方便,学习软体也要学识谱,还要额外学软体操作,某种意义上是增加了学习成本。

  但是谱曲软体修改起来很方便,能随播随改,还能直接做音轨拼合,扒谱的时候也能用工具分析频谱。

  别说是重写个简谱,做个demo都够了。

  而咱们陈老板之前一点都没想到,属于是灯下黑了。

  还好徐玲玲提醒的及时,当天晚上,陈钦下单了一张创新声卡、又整了套专业麦克风,找了份网络教材,就自己就在水果软体上开始捣鼓著谱曲了。

  第二天运动会结束后,五一黄金周开始了。

  为了学谱曲,这个黄金周陈钦哪都没去,而小学生的日子也平静如故,时间就这样安静地流淌著。

  但是时代的浪潮正在翻腾起浪。

  星系软体就处于时代浪潮的风口浪尖上,理所当然地,最近星系软体内部发生了一系列动荡变化。

  当然,倒也不是因为之前辞职下海了的公司法务,最近星系软体确实在经历一系列经营层面上的巨大变动,这些变动体现在方方面面,但核心很简单……

  就是星系软体有钱了。

  当初老板陈钦说要把这些钱都投入到公司运营里,现在钱确实有了,那就直接开始花吧。

  首先是软体方面——这里倒是没有太大变化,不过在一系列扯皮交涉之后,郑南龄的‘千千静听’算是顺利收购来了,花了40万,连人带项目一起挖来了……虽然实际上钱没减少多少,星系音乐5月1日刚上线,其实也没有压低多少价格。

  不过因为公司有了钱,底气足了一些,考虑到迟则生变,对这种小钱就不怎么在意了。

  而对于星系软体来说,目前最重要的还是最近的彩铃业务。

  本来今年校招打算招十来个人就够了,但是由于最近有钱了,这个数目被扩大到了30余人;原本打算主要招程序设计师和打杂实习生,现在准备也招募一些其他种类的人才了。

  这次音乐、法律和音乐业务相关的人才也招了一点,不仅在申城招,还去燕京也招了一批。

  虽然现在陈钦其实不准备真的做唱片,但是招几个传统唱片行业的人也是知己知彼的重要手段,由于现在唱片行业普遍不太景气——彩铃的热度还没传导到产业末端来,在这时候招些唱片行业的成熟人才也不难。

  最后就是招募艺人了。

  这一条其实性质不太一样——唱片公司跟艺人的关系其实并不是直接的上下级,反而类似于合伙人,虽然唱片公司对艺人通常是占据强势地位的一方,但是艺人与唱片公司签约本身是一种商业行为,只有双方确定这起生意能为自己带来某种资源的时候,交易才会发生。

  所以到了这一步,好像是出了一些问题……就在节后的产品会上,吕蓉跟陈钦做起了报告——

  “那位刀郎老师,咱们年初的时候就听老板的跟他谈过了,他希望能签个更有实力的唱片公司,这次去的时候,他已经跟燕京的太合麦田签了。

  “杨臣钢老师……他倒是愿意跟我们合作,还愿意转让《老鼠爱大米》的版权,不过我去著作权登记那查了查,感觉这位老师的版权管理挺混乱的,最后听从老板的提议,咱们出了块,买下了这首歌的翻唱版权和许可。”

  “而咱们找了点燕京和申城的个人歌手,有点实力的歌手好像都不太信任网络发行商,这次买来的《老鼠爱大米》的翻唱版,咱们请刚加入业务部的牛老师唱了……”

  因为本来就是个散装公司,黄金周之后,星系公司的程序设计师们从放假中回到办公室,发现业务部的人没来,一问才知道是去燕京了。

  申城的文娱氛围比较……贫瘠,最近吕蓉新带的彩铃组在燕京租了个办公室,又招了点应届生,直接住那了。

  不过例行的产品会上,大伙还是要一起开视频会讨论业务,这一点倒是轻车路熟了,软体部的p2p技术开发还在关键节点,不过业务部最近很出风头,今天老板让业务部率先做起了报告。

  吕蓉的报告听起来是好消息——彩铃正在带著数位音乐这个行业完成起飞,星系软体已经吃到了第一波的行业红利,最近的业务进展一切顺利,甚至还能谈到不少代理机会。

  虽然之前那种一两千直接买断彩铃版权的情况不多了,现在买断的价格涨到了两三千,好一点的直接涨到了5000以上,还大部分都不是排他性的合同。

  但是总归还是能买到,比如上个世纪叱咤风云的红星唱片社,手头有田震、许巍这样的实力歌星,还有巅峰时期不少歌曲的版权,资源丰厚,实力不俗。

  之前星系软体上门的时候、他们的经理鼻孔都翻到天上去了。

  不过自从跟闹翻后,他们老板也是赚够了钞票直接润出国了,留下公司一个空壳子混吃等死,这次去的时候,那经理说版权可以谈,价格也十分便宜,仿佛根本没感觉到外边的彩铃热潮一样。

  不仅如此,还当场说出了他们的公司的生意正在找下家接受这样的惊人发言。

  星系软体目前没有这方面的收购计划,不过听起来这好像是个还不错的主意,总之吕蓉先把的版权给直接买断了下来,虽然不知道人气怎么样,不过上次去k歌的时候、程序设计师们都挺喜欢唱黄家驹的,想来应该不会很差。

  至于谈收购的事,之前已经跟陈钦说过了,这件事倒是不用很急。

  除此之外,一些个人与小唱片公司也乐意用分成代理的方式、委托星系软体代理版权开发业务。

  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是吕蓉一开始提出的那个建议更准一些,如今彩铃的热度已经很高了,真金白银也看著了,但是整个市场的调整还需要时间,继续沿袭旧战略其实还能赚得到钱——至少短时间内是这样的。

  但是触及到一线业务的员工也陆续发现了——也确实需要转型了。

  在彩铃市场,歌曲的马太效应更加明显,所谓马太效应大概就是赢家通吃的意思。

  这似乎是网际网路行业的通病,吕蓉之前总结的经验就是时下榜单上的歌曲能占到更大的份额,那些不值钱的冷门歌的价值其实比大多数人眼中更差。

  而这些大牌歌曲……确实如同陈钦所说,无论是分成还是买断,现在都已经不太可能买得到了。大唱片公司逐渐看到了彩铃的价值,把核心资源牢牢地收缩到了自己怀里;这种趋势正在发展,如果纯靠代理、当行业润滑剂,以后总有吃不到份额的时候。

  而主要突破口,似乎也正如之前陈钦说的那样,在个人音乐人、以及那些小的唱片公司那边。

  如今的彩铃虽然赚钱,但是对个人创作者来说非常遥远,目前大多数服务商还没有打开与个人彩铃创作者的入口,对小唱片公司来说,他们也缺乏与大服务商的议价能力。

  直接与他们签一个还算可以的代理合同是个合作的办法,更好的办法是直接签下这些个人歌手,然后主要经营线上渠道,走网络发行的路子。

  吕蓉的战略没问题,可惜这次还是没签到人。

  如今的唱片公司与服务商对彩铃的态度已经很开放了,但是个人创作者还对此疑虑颇重,无论是之前陈钦看好、现在已经相当出圈了的刀郎,还是后来又找的其他歌手,好像都不太信任这个以彩铃为主的发行公司。

  无论吕蓉说项目多有前景、说得多天花乱坠,那些已经有一定名声的个人创作者却都还是不愿意签约。

  “这个问题你们暂时不担心了,我们现在可以先集中资源砸几首网络热歌出来,之后再跟他们谈合作吧,没有作品的行业新人其实也可以考虑一下。”

  “可上哪去找词曲啊?”

  “这我亲自去找几首吧,保证能大卖,你们把自己手头的业务做好就行了。”

第111章 018:水木年华的吉他手

  咱们陈老板最近琢磨了这么久谱曲,这还真不是他忽悠人。

首节 上一节 77/3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韩剧:多子多福,嫂子坏掉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