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重启2003

重启2003 第81节

  陈钦好奇:“你们水木年华到底有多少前队员,一并都整过来看看?”

  “真没有了,就我俩了……”

  陈钦就又让孙小梅去联系了这个人——此人叫李剑,也在水木年华待过,不过不同于姚永波是因为身体和工作原因从水木年华被动退队的,此人是水木年华最初的两个人之一,是因为音乐理念不合而退队的。

  只是当初走得潇洒,版权什么的一点没要,结果两年过去,水木年华原组合都过得紧巴巴的,他一个离队成员就更惨了,现在在燕京吃糠咽菜呢。

  不过人嘛,经过社会毒打之后、总要为自己的未来想想办法的。

  姚永波现在在魔游公司,有本事、有地位,前途光明,二老板的私活当然有底气不接。

  李剑可就不行了。

  孙小梅通过姚永波给的联系方式,把李剑签到公司,李剑听过最近‘星系软体’在燕京音乐圈搞风搞雨的新闻,大概挺高兴,他本人不排斥网际网路音乐,以为自个的音乐水准终于被人认可了,马上屁颠屁颠跑星系软体的燕京分部上班来了。

  结果入职第一天,被塞了一首儿歌的Demo,让他全权负责编曲和重唱计划。

  听说当时李剑的脸色是不太好看。

  不过为生计所迫,李剑大概是想到了据说还在跟他挤著一个小破屋的女朋友,又看公司里一个姓牛的前辈明明想干、结果连这儿歌都没资格参与,只能闷著头去自己新工位,老老实实上班去了……

  然后第二天,他就把编曲搞得差不多了,并拿出了一个演唱方案。

  他说这个曲子也不难唱,不如请几对真正的父子与父女来唱,这样也更有人文气息一些,专业度也高一点。

  回头却被上级吕蓉告知,说那唱歌的小女孩是母公司的高管的女儿,必须得亲自做主唱。

  李剑就又连忙调整了一套方案,然后又去编曲,中途提交了两次,但都被那不露面的大老板打回来,并接到了一些“这个地方味道不够”“这里要加一段小孩在笑的背景音”“这里的伴奏是不是有点不太对劲”这样的奇怪甲方要求。

  不过李剑毕竟是京华才子,也只是三天就把工作都搞定了,之后李剑一边自己上去打杂,一边选人、找场地,然后因为申城那边有两个员工要带著自家孩子报名参加,又需要两边分头录音、然后通过电脑合成音轨。

  就这样脚不沾地地忙了一周,陈钦倒是不急,不过李剑速度很快。

  五月中旬时,已经把《爸爸去哪儿》这首儿歌的Mp3版本正式做好了。

第116章 023:羊群效应

  对传统唱片来说,把歌唱出来当然还不够,无论是实体备货、还是媒体造势都需要极其复杂的产业链条来运作,这些技能也是那些唱片公司的立身之本。

  星系软体不熟悉这些,也不需要搞那些实体销售环节,既然发行方式在网络上,那么只要曲子做好了,直接上架开始卖就行了。

  当然,也就如陈钦之前想到的那样,网际网路首先得有人知道才会有人听,有人听才会有人买,适当且有效的商业推广是很有必要的。

  就算唱得比邓丽君还好听,那也得有人能听到、才能展开传唱效应。

  不过陈钦对此也已经有计划了,实际上这也是《爸爸去哪儿》的创作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了——

  星系软体将来要走发行网络歌曲这条路子,那么必须得掌握发行网络歌曲的最核心的产业链,而网际网路文化产品的销售环节主要掌握在平台手里,那么星系软体主要著手的方向应该在推广环节。

  到2023年,这种发行商一般被称作mcn机构,它精通将内容变成流量、然后把流量变成钱的所有商业手段,而陈钦虽然不是干这个的,不过mcn机构的大部分手段基本上是上过网的都知道。

  那些乱七八糟的论坛和小站免费发布当然是不发白不发,直接免费把原曲上传,有人听才有人下载彩铃。

  不仅要发,而且要装成普通人去网络社区发,最近招来的那些应届生开始装成普通网民,往各大论坛贴吧上发连接,也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就说爸爸去哪儿好有意思,大伙都来听啊……反正是免费的,现在还不会有人说什么。

  比较复杂一点的手段——找一只猫咪或者小狗的图片,配上“爸爸去哪儿”的文字,整个表情包在网络上传播,尬一点其实无所谓,能让人看到并记住就行了,万一流传开了那就是赚大了……可惜现在网络上发图片不太方便,不过总之先把这种技能点上,别的问题可以以后再说。

  除此之外,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渠道推广运作也是很有必要的。

  而从未来的经验来看,网络音乐的渠道价值主要集中在各大榜单那里。

  毕竟在网络音乐这一领域,单纯以马太效应——也就是赢家通吃——这一现象来总结用户选择的规律其实是说不通的,虽然前几名的数位音乐确实占据了大多数的市场资源,但是一方面它们有时效性,另一方面它们也无法达成真正的排他性垄断。

  在音乐这一领域,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羊群效应’,就是说用户会像是羊一样、在一定程度上盲目跟随领头者,所以对数位音乐来说,排行榜是个非常重要的推广渠道。

  未来经常能看到爱豆带著粉团集体打榜、某媒体收钱搞排行榜暗箱这样的新闻,对如今的彩铃行业来说还比较新鲜——当然,同样的幕后交易在传统音乐媒体那边已经屡见不鲜了。

  所以在李剑把歌写好之前,吕蓉就在搞这些业务的费用对接了——

  现在的服务商大部分都还挺实诚的,搜狐和Tom的下载榜上的第一名都是基本没有商业运作的年的第一场雪》,几家服务商刚刚开辟彩铃业务,首页连个动态排行都没有。

  而星系软体上门要排名,有几家是觉得这样搞黑幕是不是不太好,所以没答应,但是大部分都是有钱就能上的。

  价钱也不贵,几千一万意思一下得了……各大新闻平台的收费标准起初都是从纸媒那来的,如今门户网站的广告已经很贵了,音乐这块倒是比较微妙;百度搞排行收费是老生意了,用他刚火起来百度音乐搞排行榜收费,但是因为这事从根本上触犯了唱片公司的利益,现在不仅没赚到钱、还被唱片公司回过头来收拾了一顿。

  其他门户网跟在后面,现在正处于搞也不是、不搞也不是摇摆状态下,这种生意还远远没有形成产业,星系软体的曲子本身是免费发布的,这样的白金客户他们欢迎都来不及,自然是随便收点纸媒水平的费用就完事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模仿的个人音乐网站,这些小站就更好搞了。他们那里往往是稍微赞助点钱、再说你们不让上排行就不让你们用我们的歌,一套胡萝卜加大棒下来,这些小网站基本上也就直接同意了。

  而等到李剑的歌写出来之后,吕蓉又把歌发给那些之前不愿意放弃公正原则的合作方,这些合作方本来也觉得自己的行为有点没意思,现在听了听这歌质量也还行,所以后来也基本上同意了;除了几家要价太高的,其他音乐平台基本上都在歌曲上线的三天内同意了星系软体的这波运作。

  于是在《爸爸去哪儿》上线后的第二天开始,它的名字就出现在了各大主业的新曲榜上,人气开始急速上升。

  而网站的彩铃用户看起来好像确实挺喜欢这首歌的——

  最直观的的数据就是下载量,从五月中旬上线后,这首歌的下载量就像是火箭一样窜了上去。

  首先单日下载量超过了刚从红星那买来的《回到LS》,然后超过了《一生有你》,接下来超过了《老鼠爱大米》——如今的老鼠爱大米基本都是无版权彩铃,歌手也还不是甜妹,三天内就被包装成熟的《爸爸去哪儿》打败了。

  接下来,甚至能和公司如今的顶流资源之一《绿光》并驾齐驱——升到总榜前五才暂时止住了上升势头。

  虽然距离顶端的年的第一场雪》、以及星系软体手里掌握的王牌资源《我们的爱》还有不小差距,但是对于一首刚上线的曲子来说,这样的成绩已经没什么好嫌弃的了。

  看起来这样的水平已经很不得了了——公司里的人自己也有点蒙。

  李剑自己的名字还在编曲那挂著,不过他反而有点受了打击的样子,倒是牛老师虽然没自己参与,他却很得意,仿佛歌是他自个儿写的一样。

  “我就说这歌能成吧,要是直接上原版肯定更爆炸……”当然他也只是随便说说,上次胡说他差点给炒了鱿鱼,这次的新版本他也很满意,而且他是第一个断言这首歌有前途的,现在的版本虽然与他期待中不太一样,不过《爸爸去哪儿》成功了他也很高兴。

  当然,其他人也很高兴,只是有些疑惑于这首歌为什么会这么成功……

  《爸爸去哪儿》确实还挺好听的。

  歌词很可爱,旋律也还行,有几句还挺温馨的,比如什么“伱悄悄发芽、我白了头发”,“这是第一次当你的老爸,我们的心情都有点复杂”,首尾呼应的小星星也能让人会心一笑。

  公司里不少家里有娃的已经第一时间把彩铃铃换上了,没娃的也在没有公司任务的情况下自个换了个,并且已经往熟人圈子里推销了好几单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首歌的彩铃销量高也是理所当然的,可是这样就行了吗?明明《一生有你》那样的歌想上个榜都费劲。

第117章 024:沉默螺旋理论

  看著在自己工位上托著脸发呆的李剑,大伙觉得自己的价值观也有点被颠覆了,当然陈钦对此也同样挺意外的,毕竟他的后手还都没用呢。

  如今的音乐圈在数位音乐这一领域确实还落在他身后,之前的版权截留、现在抢占新内容赛道都是未来视带来的一时的优势,不过陈钦自己并不是采购与内容创作方面的专家,他更想用商业运作的方式来为自己达成目的。

  而在娱乐圈,商业运作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过去的娱乐圈,卖唱片是商业运作,开演唱会是商业运作,通过手头的资源带来知名度、参加活动、和其他产业联动是商业运作。

  但这些都只是基础的商业运作,就像是一张考卷上的客观题,除此之外、其实还有更难的主观题与选答题。

  就像是一些看起来时机来得刚好的绯闻,一些故意引发的公关炸弹,一次有争议的时事联动,在娱乐圈已经步入成熟的目前的阶段,这些操作已经超过普通人能看懂的范畴,但是要做一个优秀的经纪人、似乎又免不了和这些元素打交道。

  而在网际网路这一领域,这些情况大部分都相差不多;娱乐圈虽然换了个平台,但是很多东西换汤不换药。就算是2023年的网红经纪人公司,也不过是包装、引流、变现这老三样而已。

  不过从结果看来,传统娱乐圈与网际网路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传播方式,网际网路网红需要的是流量,而传统明星需要的是关注度,两种东西看起来一样,但是实际上却天差地别,而网际网路的互动性更强、信息的综合性更强,在网际网路的品牌打造大都需要遵守一些与过去不同的游戏规则……

  于是虽然《爸爸去哪儿》的彩铃下载量已经很不错,但是后续的运营操作还是按计划开始了。

  首先想到的就是……软文推广,蹭热点。

  之前的硬广告其实已经在打了,在普通人看来,好像广告只要写得软一点、不著痕迹一点就是软文了……不过在传媒领域,广告实际上有两重维度,一重当然是流量,只要让对的人看到就够了,这也是网际网路兴起后的新赛道。

  另一重是品牌形象,这其实是传统传媒所走的路子,传统传媒并没有直接的销售入口,它要让大伙觉得商品很好,然后自己去买,这条路现在看起来当然有点落后,也正因如此,网络广告自打出生开始,转化效率就比电视广告高了不少。

  但即便如此,品牌形象也很重要,很多产品都是通过电视、杂志与线下广告打响品牌形象,然后用网络广告完成转化,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推广效率。

  对音乐来说也是同样,除了排行榜,音乐也要在其他地方打响名声才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商业推广。

  现在公司还没有电视台的渠道,不过刚好公司新招的一个媒体人才干过记者,又去找了点服务商那边的相关人脉,然后约了一位申城某大学的教授,请他谈一谈最近刚兴起的网络音乐。

  教授之前批评过一次流行音乐,他连周杰伦都看不上,这次记者请他来谈谈网络音乐,然后教授……好像评价还不错。

  他系统性地说了说现在网络艺术创作面临的问题、从业者更有热情但是专业度不足的问题,也说相关单位应该加强监管和扶持云云……这样的车轱辘话。

  记者请他谈深入些,您批评一下吧,不用留情面。

  又拿出三个最近彩铃大火的例子,一首是年的第一场雪》,一首《老鼠爱大米》,一首《爸爸去哪儿》。

  教授只能勉为其难地谈了谈,民族音乐是学院派音乐当中的最大流派之一,教授当然不会批评年的第一场雪》,然后就只能说《爸爸去哪儿》和《老鼠爱大米》了,教授就说这两首歌唱歌的技法不成熟,歌手不够专业,应该多向前辈学习云云。

  第二天,几个合作的网络媒体上就出现了一张专题报导。

  【网络音乐火爆引争议?上戏教授:《爸爸去哪儿》、《老鼠爱大米》缺乏音乐深度】

  如今的移动增值服务就是各大门户网站的生存命脉,让彩铃市场扩大影响力也符合他们的利益诉求。

  总之没费什么功夫就让这篇报导登了门户网的新闻页、又花钱买了点传统纸媒的版面——实际上学院派音乐对网络音乐一直没什么直接的敌意,当然也没有格外关注的兴趣,不过就算是业内大咖也有闲得抠脚的时候,来点这种报导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好像大家都还挺感兴趣的。

  利益方大概以为这是某种噱头,倒是没仔细想这一点,当然单纯的黑红热度也是热度,只是这一点的话,那大概已经值回票价了。

  不过音乐一种文化属性比较重要的领域,黑红路线在这里并不是很好用,尤其是在涉及到音乐产品本身质量的时候,文化领域的话语权的争夺还是很有必要的。

  而陈钦这么做……原因倒也不复杂,当然也不是有什么复杂的计划。

  在传统传播学范畴内,有个基本概念叫做‘沉默螺旋理论’,也就是说在公众领域,专业的、强势的声音会形成规模,那些反对的、弱势的个体往往会选择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被卷入到强势的声音当中。

  但是在网际网路平台、这个原理已经不适用了,从未来的实践经验来看,网际网路这里的规则是‘反沉默螺旋’,也就是说太强势的声音会把沉默的中立者推向反对者一边。

  所以尽管这个报导的利益因素还挺明显的……星系软体与《爸爸去哪儿》的关系稍微一查就知道,最新版的星系影音、还有刚更新的星系音乐里还内置了一首呢。

  然而最初的报导并不是明显的‘王婆卖瓜’,大伙也没见过有谁会花钱骂自己家产品的例子。

  于是大伙就开始放心地讨论了起来,在论坛、新闻站与各种各样的地方讨论了几天后,风向虽然大相迳庭,不同意见的人也很多,但是大体上的印象差不多——

  就是这两首歌确实深度不够,但是大伙就随便听个乐呵,你这砖家怎么管这么多。

首节 上一节 81/3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韩剧:多子多福,嫂子坏掉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