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 第134节
张宏城买了两个,准备带回去给张玉敏开开眼界。
哈市火车站附近的国营饭店比及西的大多了,张宏城用楚描红给的两个铝制饭盒抢到了两份锅包肉。
这道菜是东北名菜,但张宏城来了快两年,还只在陶团长家吃过一回比较正宗的。
桑春红做的锅包肉太淮扬了,清淡得能和杭帮菜拼一拼。
火车在半夜发车出发,当张宏城睁开眼,已经到了吉省境内。
他有点馋锅包肉,趁着在长春站停靠,一溜烟的下车去打了一份。
评价?
当然是各有千秋......。
到了锦州,他又忍不住弄了一份辽省口味的。
还没等他吃完,坐他对面的大哥却忍不住了。
“兄弟,你觉着是俺们吉省的锅包肉好吃捏,还是辽省的好吃捏?”
刷。
车厢里从吉省过来的老旅客和刚刚上车辽省旅客都把目光投了过来。
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里都带着自信的味道。
张宏城的筷子凝固在了空气里。
所以我该说是吉省的好吃捏,还是辽省的好吃捏......?
张宏城一路装哑巴低着头,任由车厢里几个大哥唾沫横飞的争论谁家的锅包肉更正宗。
人家都是一米八的大个,他一个一米七的废物还是别(东北话四声)掺和了。
可偏偏有个戴眼镜的广西表哥听得开心,时不时的还给加加“柴火”。
但听表哥一个劲的吹桂省米粉如何如何,张宏城终于忍不了了。
湘省人吃辣可以和赣省老俵互相谦让,但米粉这块属实不能和桂省表哥让!
关于米粉的纷争从山海关一路延续到了卢沟桥。
换车继续南下,张宏城和桂省表哥依旧是同一趟车。
好吧,纷争继续。
在河北换车后,车厢内恢复了属于这个时代的拥挤度。
无所事事且被彼此挤成一团的乘客们对于各种争论的参与热情相当高。
现在在互相辩论的是两个采购员。
一个来自粤省,一个来自闽省,面红耳赤的在争论谁家煲的汤更靓。
七十年代的火车就是一个小型社会的缩影。
就在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时,挤在张宏城身边的桂省表哥忽然额头上出了汗,双手在自己上衣裤子兜里翻来摸去。
张宏城心里咯噔了一下。
不好,有小偷!
“快,叫乘警过来!”
张宏城急忙打开挂在胸口的军绿色书包,把一叠钱票拿出来数了数,然后才放心的把钱票放了回去。
周围的人看着他的举动,都觉得这怕不是个傻子。
乘警过来,正要把桂省表哥带去车厢连接处询问。
忽然张宏城身边传来一声惨叫。
只见一个小个子男人嘴巴张开如同鹅蛋,眼睛都差点瞪得掉出眼眶来。
而他的一只手正颤抖着从张宏城胸前书包里缩回来。
他的手指上,颤巍巍的夹着两个小巧的老鼠夹子......。
老鼠夹子的一头还连着一根毛线,系在张宏城的书包带上。
“小偷抓住了!!!”
“揍死他!!!”
打小偷,真是让人喜闻乐见的群体运动。
人民群众的参与度超高。
甚至还有一个豫省大爷跨越了六个车厢,就为了施展几下祖传的扁担。
可惜沿途值得一提的事情就这么一件。
昏头昏脑的几天后,张宏城走下火车时,脚步都有些不稳。
所以张玉敏欢呼着跳过来挂他脖子上,两兄妹差点一起滚到火车下头去。
第117章 谁家的兔崽子
来接他的不光是是裴淑静和张玉敏,老杜还从邮局借了一辆三轮。
要不然他托运的那些东西根本运不回去。
依旧是那间阳台隔出来的小房间。
张宏城再次坐在床头,已经完全没有了之前的隔阂,只觉得温馨满满。
上了一年多的班,张玉敏的性格也变了许多。
嘴里再也没有了怼人的话,人似乎也长开了些。
嗯,漂亮了!
“真的嘛?”
听到大哥的赞扬,张玉敏还难得的害羞了一下。
两兄妹正聊着,裴淑静却带着压抑的笑意走进来,手里拿着的却是两件暗红色的毛衣。
“说吧,这是谁织的?”
裴淑静语气里带着八分惊喜。
显然是已经看出这两件新毛衣是按照自己和女儿的尺寸打的。
张玉敏吃惊的指着张宏城。
“不是吧,你做地下工作的,瞒得死死的!”
“是谁啊?人怎么样?漂亮嘛?”
面对老妹连珠炮般的追问,张宏城没有吊继母和妹妹的胃口。
他拿出了一张黑白照片。
上面的姑娘淡淡的笑着,宛如仙子。
“哇,”张玉敏的眼睛竟然发直,“你这个家伙有这么好的运气?”
裴淑静没好气的拍了女儿几下,她夺过照片仔细的看着这姑娘,越看越喜欢。
“人家姑娘多大了?”
“人怎么样?”
“家里什么意见?”
“对了,姑娘是哪里人?”
......
果然是母女,继母的追问也是层出不穷。
张宏城一五一十的回答,裴淑静对张宏城口中的楚描红越来越满意。
这个姑娘比张宏城小一岁,还是杭城人,自己老家啊......。
职业还和自己一样,缘分,缘分!
张玉敏看着自己妈妈笑得不能自已,忽然有些不太高兴。
“呵呵,这回终于有人能接任你的事业,高兴了吧?”
吃醋。
张宏城笑着抓起老妹的手,塞了一把东西给她。
那是一把大团结,里头还有一些副食品票、布票。
张玉敏立即眉开眼笑。
裴淑静急忙伸手去抓女儿:“哎呀,宏城,不要给这丫头身上放太多钱票,站住!”
可张玉敏已经一溜烟的逃了出去。
上一篇:全民巨鱼求生:我能听到巨鱼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