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

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 第175节

  谁知道竟然是这样简单的问题。

  “啊,谢谢东北同志们对我们单位的信任啊,行,我叫他们多抄几份给你。”

  在张宏城看来,能欠上别人的人情也是一种能力。

  因为他的招待所还没走上正轨,所以他需要获得行内人的资源。

  借鉴工作管理制度这种事,人家自然不会拒绝。

  但第二天,张宏城又来了这边一趟。

  这回他找涉外宾馆借了几个优秀退休职工,去帮自己出用工考试试卷。

  每位帮忙的退休职工,都能拿到一小袋东北产的大米作为福利。

  这是红旗林场给张宏城两人寄来的慰问物资。

  几个老职工自然不会拒绝。

  他们用心出了一百道题目,张宏城会从中挑选二十道用到招工考试里去。

  临时工陈爽搬了张凳子来到招待所围墙外,他站在凳子上刚把招工启事贴上去,他身后立即围满了人。

  “请问同志,”说话的是个浓眉大眼的姑娘,她紧紧的抓着书包带子小心的问陈爽,“你这告示上说,去插队的知青也可以报名,是、是真的吗?”

  陈爽哪里有过被这么多人如此殷勤的看着的经历,他压住心头的小兴奋。

  “我们是黑省建设兵团的驻沪上机构,能进入单位工作的自然算是知青。”

  又有人举手问。

  “同志,请问你们招待所的临时工待遇怎么样?”

  “实习期三个月,每个月十五块加十五斤粮票,三个月后每个月二十五块加二十八斤粮票,都包中饭。”

  这个待遇放在临时工里算很不错的。

  可有人语气里竟然还带着嫌弃。

  “别的单位正式工可是三十六块一个月......。”

  陈爽懒得理会这种人。

  你要是有本事去当正式工,还会来我这里问这问那的?

  正好此时,远方有几个人气喘吁吁的飞跑了过来。

  陈爽急忙对着他们挥手。

  “赵俊,任丽娟,你们快点过来,我带你们去报名!”

  人群里立即有人不干了。

  “不是吧,报名都要走后门,不行,先来后到,我先进去报名!”

  “临时工就临时工,总好过去插队!”

  几个高中生模样的人最是灵活,抢先冲向了招待所的大门。

  张宏城和楚描红在大厅里摆了两张桌子,本来他还以为不会有多少人来报名。

  可告示才仅仅贴出去一个小时,一楼大厅里便挤满了各式各样的男女青年。

  甚至有些高中学生是从课堂里直接跑过来的。

  虽然只是临时工,但这也是能留城的的机会!

  张宏城几个忙活了到傍晚,略略一整理,发现仅仅是今天来报名的人就超过了二百。

  六成是滞留知青,另外三成是还没毕业的高中生。

  当张宏城和楚描红说说笑笑的回到里弄,远远的看到路灯下,自己家门口的附近站满了提着各种东西的中年男女们。

  楚描红忽然推了张宏城一下,低低的念了一句。

  “还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第154章 必须拿下

  公然送礼在这个年代本来就是一件很出格的事。

  但有些年轻人的父母根本顾不上这些,哪怕顶着张宏城周围邻居鄙夷的目光,也硬着头皮来到了他和楚描红的家门口。

  当第一对父母出现在这里后,消息迅速扩散。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父母一咬牙也跟了过来。

  他们纷纷放弃了坚守一辈子的骨气,只想能给自己的孩子找到一个留城的机会。

  看到眼前的场景,张宏城和楚描红很是触动,但也哭笑不得。

  只能好言相劝,把这些人全部劝走......。

  ——哪有这样送礼的,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么?

  “谁要是想着走后门,考试肯定是不通过的!”

  张宏城无奈最后放了狠话,这才把家长们吓走。

  周围邻居们事后对此献上了掌声。

  “小张科长果然方正。”

  “诶,那是肯定的,人家才上过报纸的嘛,上头都说他厚道。”

  楚描红憋着笑,拿手指偷偷的使劲戳他。

  说她对象厚道......,她听着怎么就好想笑。

  厚道的小张科长做事自然很方正。

  第二天,陈爽带着朋友把连夜抄写出来的两百条考纲贴在了招待所的围墙上。

  其中一百条来自于东方涉外宾馆的退休职工,而另外一百条是胖子隔空贡献的。

  招工考试的题目就在这两百条考纲之内。

  围墙边很快围满了拿着笔和本子的年轻人,他们一边抄一边挤。

  张宏城听陈爽说,甚至半夜里还有人拿着手电筒来抄题目。

  考试的时间定在十五天之后的周日。

  至于考试地点,张宏城联系幼儿园园长,借了几间幼儿园的教室。

  反正周日那里没孩子。

  低息贷款发生变化的事,李部长那边很快来了指示。

  小张干得不错,不要他们的贷款!

  说话不算话,还想打我们的脸,门都没有。

  虽然文件上语气很硬,但李部长不愧于他“李大抠搜”的外号。

  “兵团也很困难,希望驻沪上的同志们能发扬不怕苦不怕困难的优秀作风.....。”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钱没有,但事你必须想办法自己去解决!

  你们五个正式工的工资和福利由兵团方面出,但在沪上招聘的十五个临时工指标,咳咳咳咳,属于特批的小集体——自负盈亏。

  赵秘书在电话里给自己老板揭了底,那些临时工是真正意义上上的临时工,兵团只管头三个月的开支,之后得看招待所自己的本事。

  要是招待所玩不转,那些临时工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

  赵秘书以为张宏城会跳起来骂N。

  可他不知道电话对面的张宏城捂着嘴差点笑出声来。

  自负盈亏好啊!

  张宏城二话不说掏出一张大炼钢铁(五元),发了一封加长电报给李部长。

  “驻沪职工决定排除万难,自力更生......,发扬我辈知青的主观能动性,降低筹办成本,准备自筹设备和场地,率领临时工们成立招待所木工车间,自主解决招待所所需的家具等设施问题,并尽量向兄弟友邻单位进行推广,争取迈出自力更生的第一步......。”

  几个领导一看。

  嗯,不用自己多出一分钱,那这个可以有!

  批准!

  倒是李部长多留了个心眼。

  他觉得张宏城这小子的提议怕是没那么简单。

  所以......估摸着那小子是想要点木头?

  成吧,也不能一点扶助都不给人家。

  下次给沪上送大木头的时候,给小张也发点边角料木头就是了。

  ......

  这年月几乎什么都可以凭着领导的条子进行转让,其中就包括农业分行批给招待所的五千块低息贷款。

首节 上一节 175/5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民巨鱼求生:我能听到巨鱼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