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 第21节
漆黑的站台上就只有他们两个和一个站台工作人员。
杜刚又问了张宏城一次。
“你确定你的行李早就寄出去了?”
张宏城笑着点头。
“对了,邮递员同志,我存在你那里的大衣、帽子什么的,还有那张我妹的用工表格,你一会记得准时送到我家。”
杜刚也点头。
“我办事,你放心!”
这是一列只停两分钟的北上列车,张宏城刚跳上火车,列车员就直接关好了门。
张宏城隔着车门玻璃对杜刚挥挥手。
杜刚却忽然一下子向他跪下,忍了很久的眼泪从他眼眶里哗哗的往外流。
杜刚哆嗦着摸出一个不知藏了多久的纸团,展开给张宏城看。
纸条上空白一片.......。
砰砰砰!
杜刚对着有些发愣的张宏城猛的磕了三个头。
张宏城笑了。
原来杜刚早就知道了这件事。
火车在黑夜中缓缓驶出桃陵车站,杜刚破锣似的嗓子在夜风里嚎叫。
“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
张宏城笑骂着擦擦眼角。
狗日的,竟然也学会煽情了。
......
裴淑静呆坐在椅子上整整一个多小时没出声,张宏城托杜刚送回来的东西就在她脚边,她手里抓着继子留下的信已经被泪水给浸湿。
张玉敏不知去向。
桃陵县站台,大口喘着粗气的张玉敏对着空荡荡的铁轨北方哭着大喊。
“你混蛋~!骗子!大骗子~!呜呜呜呜。”
(男主的前戏已经写完,与女主的北大荒戏份正式开始。)
第20章 红色的邮票
七十年代初期的火车相当拥挤。
张宏城半夜上车,他的车票自然是一张没有座位号的站票。
他穿过好几个车厢,才在一处车厢的连接处找到一个靠门的位置。
从挎包里拿出一张旧报纸垫着,又垫了一件旧衣服,张宏城舒舒服服的靠着列车门迷瞪起来。
他不敢睡的太死,主要是那个老信封就藏在他的内衣口袋里。
至于挎包里的东西,最重要的东西是他偷拿家里的一瓶辣椒酱和六个馒头,至于几件换洗的衣服,他不是很在乎。
他的派遣文件、介绍信和奖状等东西也不在他的身上,都在前几天陆续寄给了另一个时空的胡胖子替自己保管。
张宏城全身上下就带着十张大团结和十张全国通用【伍市斤】粮票。
他靠六个馒头配着辣椒酱坚持了一天。
到了信阳,他下车买了几个窝头,还幸运的抢到一个座位。
同座的人找他聊天,他也不大理会。
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去北大荒当知青的,连行李都没一件,也太奇怪了些。
知青办给的票上面写的是桃陵到鸡西,其实根本没有直达的火车。
这需要知青们自己在河北境内换乘出关的火车。
反正列车员也只认车票上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当然,也要对得上你的介绍信。
只要你路径没有跑偏,靠着这张知青票可以随意往火车上挤。
张宏城没有在河北境内下车,他一路坐到了终点站——北京。
路径祖国首都,他怎么可能不来逛逛。
北京站人流如海。
幸亏全国大部分人的着装没什么区别,倒也没人发现他的不对劲。
这年月出远门都需要介绍信,尤其是进京。
张宏城去东北下放的介绍信根本不能让他进入京城。
他看到车站出口的工作人员在一丝不苟的检查着大家的工作证、介绍信,什么证明都没有的,直接带走让单位或者居委会来领。
张宏城转身去了趟厕所,在厕所隔间里从老信封里抽出了一封盖着鲜红公章的介绍信。
这是胡胖子为他准备的。
为了收这个年份对头的进京介绍信,胖子费了不少力气。
不是张宏城和胖子不想伪造一个,而是对应的纸张、油墨、字体都不好弄,还不如直接收一张品相好的。
张宏城拿着介绍信主动挤过去给工作人员看,再加上他一嘴八成新的京片子,让人以为他是个经常来京城的人。
工作人员最烦的就是这种喜欢显摆的,直接扫了一眼就让他过去。
1972年的北京城,没有后世形容的如同灰蒙蒙一片。
张宏城看到的景象恰恰相反,这是一个色彩鲜明的首都城市。
满眼都是红色!
张宏城中途停留北京,主要是有三件事要做。
第一件事自然是参观1972年的北京;
第二件事是去北京集邮公司旧址周边去淘点好邮票;
最后一件事是去天桥百货购买自己带去东北的家当。
手里拿着介绍信,张宏城先找到一家招待所住下,然后在北京玩了一天。
第二天才找到了集邮公司附近的胡同。
自从几年前开始,集邮公司忽然关闭。
但在集邮公司周边还是有零星的集邮爱好者互相交换邮票。
但这种行为被限定不得涉及钱票或者物资。
他们手里拿出来的邮票也都是合适题材的。
张宏城空手空脚的走入胡同里,那些抱着集邮本的人都对他投来了异样的目光。
一来是因为他年轻且眼生,二来很少有人来这里不带着自己的集邮册的。
所以要么张宏城是来看热闹的小年轻,要么就是来买卖邮票的。
前者他们无所谓,但后者却避之不及。
买卖邮票要是被抓到了那可是真正的投机倒把。
看到大家警惕的眼神,张宏城当然明白是怎么回事,他从书包里掏出五张颜色不一的邮票来。
看到他手里的邮票,这帮人的脸色才松泛了些,纷纷围了上来。
“哟,是五一年的五色国徽邮票!”
这帮人很识货,一眼就认出了张宏城拿出的邮票是什么。
这是1951年发行的《国徽》特种邮票。
胡胖子三千八一枚收回来的,为的就是能让张宏城手里有点底气。
这套邮票在七十年代并不多见,直到八十年代集邮风再起,才被广大集邮者们发现存世量还算可观。
每张的价格都在三千五百块以上。
在集邮活动遭到打压的1972年,这种齐全的特种套票相当的受欢迎。
“小同志,你想换什么哪种邮票?”
张宏城的周边立即响起了七嘴八舌的询问。
几个集邮本子殷勤的递了过来。
张宏城一一接过翻了半天,但看中的却没有几个。
很显然大家都不是傻子,舍得拿出来换的都不是什么好货。
上一篇:全民巨鱼求生:我能听到巨鱼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