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

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 第210节

  “老弟,你这里都把我们涉外比下去了!”

  张宏城则是一脸惆怅。

  “你们大概也听说过我们招待所木工车间最近做了一笔业务,欠了人家商务局好大的人情。”

  “我也是没办法才把这个工程给了商务局的施工队,谁知道,哎.....,我还以为之前的传说多少有些夸张。”

  杨同海是行内人,他指着张宏城一脸的幸灾乐祸。

  “商务局的施工队你也敢用,不知道我们涉外和招商大楼都是他们弄得?”

  “啧啧啧啧,不过我也没想到,他们现在的手艺进步得这么快。”

  苗佳新看着眼前的大餐厅也在两眼放光。

  他也信了杨同海的话——都怪商务局的施工队习惯了大手大脚。

  小张所长的苦恼他清楚。

  人家兵团招待所的主业务本来就差,价格虚高降不下去。

  这回装修怕是花大发了,想要回本的话怕是还要涨价?

  客人怕是更稀少了吧。

  苗佳新拍了拍张宏城的肩膀。

  “别灰心啊,小张所长,这地方我觉得还好,刚好我这里有一件事,算是先还你一个人情。”

  张宏城大喜过望。

  丫的 ,你小子忍了半天终于算是开口了。

  “感谢,感谢,不过你们单位都是涉外的业务,我们怕是没这个资格。”

  张宏城把头又摇成了拨浪鼓。

  苗佳新急忙抓住他的手。

  “不妨事,有个你们这个地方就行,你们的职工在外围打打边鼓就好。”

  对于苗佳新来说,张宏城的这餐厅装修完毕的时间真是太妙了!

  隔壁时空里的胡胖子,最近入股了一家私人外贸企业。

  这家企业的母公司是国营单位,这家大单位在几十年前叫友诚外贸公司,正是苗佳新所在的这家外贸公司。

  胖子之所以能如此轻松的找对地方,主要是张宏城眼前的苗佳新同志太过出名。

  他的照片被贴在母公司历史长廊的第七位。

  友诚贸易公司的第五任总经理。

  据母公司史料记载:1975年3月份,公司筹备了一次外商见面会。

  春季的第一月,这种见面会在沪上很正常。

  在这段时间,沪上能够提供涉外服务的场合都是满的。

  可他们公司约定的场地却在会议召开的前两天,被更重要的涉外接待协调走。

  如今苗佳新公司里的人正满沪上找合适的地方。

  可惜够条件接待外商的地方实在有限,公司最后不得不把见面会设在了外滩的一处洋房。

  缺乏维护的洋房......。

  全公司精心准备了半年的春季见面会结果收获惨淡。

  这件事之所以会被记载在公司历史里,概因这是友诚第一任总经理退休前主持的最后一个项目。

  这位老人哪怕是在去世之前还在念叨这件事。

  张宏城是卡着时间让苗佳新看到自家焕然一新的大餐厅。

  招待所的主业可不只是住宿,会议招待收入也是其中之一。

  馋不死你!

  他继续摇头拒绝着苗佳新,一副绝对不再犯错误的固执样子,急得苗佳新差点跳脚。

  “小张,咱们兄弟谁跟谁啊,价格好商量!你们上头怪罪下来,我们公司领导帮忙担着!”

  “苗哥,这不太好啊,我这就一个兵团招待所......,影响不好的。”

  杨同海也知道苗佳新公司现在急成了什么,在一边帮忙说了句话。

  “得了吧,小张,你们招待所也算正式接待过外宾的,你们没资格,别的地方那更不够格了。”

  “哎,好吧,好吧,既然杨哥都这样说了,那就......下不为例?”

  苗佳新和杨同海都笑了。

  杨同海笑着笑着觉着有些不对。

  ——明明是苗佳新公司在找地方,怎么感觉自己刚才也欠了小张一个人情?

第187章 涨价

  友诚公司在兵团招待所举办的春季外商见面会很成功。

  张宏城这回老老实实的什么场外动作都没做。

  当然这个额外【动作】指的是他没弄来一些吸引外商眼光的好东西,该展现他们招待所特色的地方,他还是动了些心思。

  欠了张宏城好几次人情的商务局,张宏城这次索性把人情都用掉。

  他把人家商务局两台打印机里的一台借了过来,现场还准备了足够的纸张和钢笔。

  电话线也从楼下办公室扯到会议现场。

  张宏城知道今天友诚贸易公司请的是本子商人和东南亚商人。

  所以他还准备了一点小“活动”。

  但凡友诚公司现场签订一单,张宏城会让服务员们在门外放上一串鞭炮,提前剪裁好的红纸花瓣撒得满天都是。

  几个小日子领头人看得两眼直发光,这个好,这个必须学回去!

  以后公司里谁开了大单,也照这么办!

  如同说历史上友诚公司的见面会走了麦城,成交单数按1来算的话,那这回在兵团招待所的成交数起码到了5以上。

  而友诚公司之前最乐观的预计也就3.8左右。

  其实张宏城借出大餐厅的费用非常的贵,三天会议费用是整整七百块,可最后友诚公司给了一千整。

  友诚的领导们说了,下次还想借他们的地方!

  这商谈氛围简直是没谁了。

  小张所长要是有顾忌,他们亲自去和兵团李部长谈。

  张宏城在沪上立的人设之所以吃香,朋友人情处处,主要是因为他挡不了人家的道。

  他是兵团的驻沪干部,与本地人士没有利害冲突。

  可如今的张宏城在建设兵团内部,却不一定被所有人喜欢。

  数万知识青年里,本就是藏龙卧虎。

  大家各凭本事,你来我往,或者惺惺相惜,或者争奇斗艳。

  彼此都是知青出身,除了出身家庭上有所差异,但论到办事能力,谁也不服谁。

  这年月心气高且能力强的年轻人如过江之鲫。

  直到某个十九岁的妖孽横空出世。

  一桩桩一件件事摆在那里,让所有试图竞争者都感到头皮发麻。

  以他们的能力、配上张宏城当时所处的环境,能办好其中一件就已经算是侥幸,可张宏城却轻而易举的一路走了下来。

  十九岁提干、二十岁副科,是个人听了都会以为这是个“幸进之辈”,可张宏城的履历却沉稳得可怕。

  在张宏城来沪之前,那些试图和他一争高低的年轻干部心里还憋着几分不服气。

  可当张宏城空白套白狼解开驻地死局,凭空把招待所办起来,面对沪上寄回来的招待所全景照片,几乎所有人都失去了和这家伙比较的兴趣。

  知道比不过是一回事,但甘心被人抢先占道却又是另外一回事。

  尤其是原本顶着着兵团最佳培养对象名头的几人中,有人的心思正在沉沦。

  在进入1975年后,在兵团本部有两则小道消息流传的很快。

  全国劳模评选和年轻干部进京进修名额。

  有人说,两项评选加起来一共七个名额里,沪上的张宏城一人就内定了两个!

  凭什么他被内定?

  兵团财务部的人都对这个疑问嗤之以鼻。

  火车在夜色里驰骋。

首节 上一节 210/5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民巨鱼求生:我能听到巨鱼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