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

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 第212节

  一个电话打到了兵团驻沪招待所的前台。

  纳尼?

  没这个人入住?

  好、好、好!

  黑省招待所前台服务员正在嗑瓜子聊天。

  “不知道怎么的,我总觉得这几天我似乎忘记了什么事......。”

  ......

  张宏城正在招呼新认识的朋友——沪上钢铁厂采购科的袁副科长。

  两人在民兵训练期间处的不错,加上袁副科长自己也是东北人,因想着东北那一口家乡菜,他是特意跑过来解馋的。

  “嗞~~~,”袁副科长缩了缩舌头,“你家厨子这带着川味的东北菜也太有特色了。”

  “粘豆包还行,就是这辣味的锅包肉有点过分了。”

  “您就知足吧,”张宏城笑着给他倒酒,“幸亏我们所里喜欢帮厨的小伙今天放假,要不然您还能吃到赣省味道的地三鲜。”

  “哦,地三鲜不就是土豆、茄子和青椒么?也有用黄瓜的,你们这个是怎么个做法?”

  “嫩口的青椒太贵,我们地三鲜里一水都是他家里寄来的红辣椒和野山椒。”

  袁副科长想了一下那个场景,浑身一个激灵。

  他嘴上虽然说着避讳,但手上却很诚实,川味东北菜没动几筷子,倒是包智慧整的川味湘菜吃了一肚子。

  “其实你家的厨子还算不错,换我们单位的那位川厨,光他每个月报销的花椒费用就让人头疼。”

  张宏城笑了,这还不是因为他管理得好。

  包智慧一头汗的在厨房里翻找,她才买来的花椒呢?

  咋又不见了嘛!

  端着碗慢条斯理在吃饭的楚描红低着头,不敢去看小包。

  因为那家伙把小包弄来的花椒都塞她空间里了......。

  袁副科长过来招待所,当然不是光为了吃一顿。

  他是代表钢铁厂采购科给兵团驻沪招待所下帖子的。

  过几天,沪上某管理单位要召开一个生产协调会。

  会议主办单位的一位负责人,在听袁副科长提到兵团招待所后,临时起意请他送了一张请柬过来。

  沪上各大国营企业的生产计划是早就制定好了的,本地小集体经济企业,靠着给这些大企业查漏补缺也基本都能吃饱。

  但俗话说得好,全国经济一盘棋,沪上工业在得到全国支持的同时也需要带动和扶助其他地方的企业。

  而这些需要带动和辅助的企业,多数都是其他地方小集体经济性质的单位。

  (国营企业是不愁订单和计划的。)

  这次协调会,协调的主要内容是让参会的沪上各企业、单位额外划分一部分需求,派给这些敢于勇闯沪上滩的外地单位。

  沪上的餐饮住宿行业,几乎每个单位都有固定的供应链,所以愿意来参会的寥寥无几。

  而愿意来现场的刚好只有九家,所以这位负责人为了让场面好看,让餐饮业来的企业数达到两位数,便让袁副科长给张宏城也派了一张请柬。

  人过去走一趟就行。

  张宏城自然是满口答应了下来。

  在别人看来,这种充满了摊派和无奈的协调会议,在他眼里却是充满了无尽机遇的空白之地。

  张宏城不贪财,他就是喜欢赚钱的这种感觉。

  尤其是在七十年代这种环境下,每多赚一分钱给他的成就感都是无与伦比的。

  大礼堂是七十年代的一种很常见的建筑。

  泰半的大型活动都在这种场合举行。

  张宏城跟着袁副科长在人群里才挤了一小会儿,两人就彻底走散。

  这回勇闯沪上滩的外地单位大概有三百多家。

  每家单位有一个小课桌和一条长凳。

  各家的主打产品依次排开,负责现场讲解产品和工厂生产能力的都是各单位的技术员。

  张宏城挤在人堆里看得相当有趣。

  因为你让这年代的技术员开口介绍产品和技术,确实太难为人了。

  大部分都戴着啤酒底眼镜的技术人员们,急得一头汗,支支吾吾的说话磕磕绊绊。

  害羞。

  脑子活的单位还准备了一些资料分发。

  每一张资料都是厂里文字最好的人抄写的。

  张宏城手里也拿到一张,放后世绝对可以当做钢笔字帖来用。

  沪上这边大小单位的各级人员大多都背着手,带着淡淡的笑容。

  眼里全是挑剔。

  真正认真在看这些单位产品和资料的,同样是来自沪上的那些技术人员。

  当然还有一个万分好奇的张宏城。

  张宏城相当狡猾。

  他不懂品质和技术,便悄悄地跟着人家大单位的技术人员后面。

  人家技术人员觉得好的产品,他都默默记了下来。

第189章 受点挫折也好

  张宏城再次遇到袁副科长,是在协调会分发午餐的棚子前。

  午餐是主办单位免费提供的,凭入场券领取,每人两到三个馒头和一碗稀饭,旁边盆子里的咸菜不限量。

  这要是放在后世,稍微有点级别的干部,估计早就去了下头安排好的酒店包厢。

  可这个年月却很实在。

  拎着手提包的大小厂长、干部,都拿着馒头和稀饭蹲在墙角一字排开。

  咸菜疙瘩嚼得喷香。

  那些想谈业务的单位代表端着碗凑上来,简单几句话就能聊个明白。

  没错,吃饭的墙角这一块就是协调会正式的商谈场合。

  老袁手里半块咸菜疙瘩一直没吃完,因为有位老同志一直缠着他。

  沪上钢铁厂这回来协调会也是被分配的任务的。

  张宏城听他说过,钢铁厂为此准备新增一批劳保用品和后勤福利物资。

  这位来自萧县某罐头厂的老厂长,就是想让袁副科长从他们厂里订一批罐头。

  这年月罐头厂怎么会缺计划?

  张宏城也觉得稀奇。

  老厂长缠了袁副科长半天,结果袁副科长死活不肯松口。

  正好一群人围着两个男人从旁边走过,老厂长在看到那两人后眼睛一亮,立即抛下袁副科长也围了上去。

  “袁哥,罐头厂怎么也缺计划?不会吧!”

  袁副科长嘿嘿一笑。

  “他们自然是不缺计划的,可他们缺原材料啊。”

  老袁反正没事,便拉着张宏城扯起了这家厂子的八卦。

  飞来峰罐头厂。

  小集体企业。

  别看人家厂长老,但实际成立时间只有三年。

  “他们厂里的那套罐头设备,是当年北边援助的二手货,早该淘汰了。”

  “可是人家地方上舍不得,便把这套设备拿出来修了修办了个小集体。”

  “这个他们生产的飞来峰水果罐头吧,有点一言难尽。”

  “首先他们的这个瓶盖超级难打开。”

  “其次嘛,嘿嘿。”

  “人家本地有两家水果罐头厂,一个国营一个小集体。”

首节 上一节 212/5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民巨鱼求生:我能听到巨鱼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