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 第236节
“我这里大概能搞到一批便宜的衣服,质量还结实,当然我只是说大概......。”
“哈哈哈哈,果然不愧是我们兵团最厚道和热心的干部。小张所长,我先道个谢,那就麻烦你也帮我们看看和问问。如果合适,你就先帮我们定下。”
“那不成!我就是刚好有个关系可以问问,不能保证一定成的,我先试试?”
“那也感谢你啊,这样,我明天让人把介绍信给你传真一份。”
“别,兵团那边你先帮我瞒着,用快信加钱寄过来。”
“......咱们是什么关系,我只是不想其他人知道这件事,”
......
廖远峰是个优柔寡断的人。
而区里和街道派来接替他的人则果决到让人头皮发麻。
张宏城这边刚刚和上司打完太极,还没来得及想明白自己的下一步动作,接手的新厂长便大刀阔斧的把两个车间主任和一个副主任调去了街道冷门岗位。
杀鸡儆猴?
错了,这位新厂长连猴也一起杀。
二十五万的赔偿,直接分摊到所有涉事人员的头上。
从缝纫车间到食堂,再到仓管和维修部,就连染布车间也要承担附带责任。
不赔钱,也行,自己去办离职。
区里和街道都给了新厂长最大的支持和权限。
廖远峰提起这位继任者时,语气萧瑟而慨叹,但张宏城却听得浑身不太对劲。
他其实盯上的是缝纫车间那几十台缝纫机和真正的熟练工。
华国七十年代对外出口附加值相对较高、较稳的只有服装这一块。
只要解决了款式、配色和布料,凭华国工人的巧手和低薪,竞争力绝对一流。
之前的瓷器、家具,甚至包括老大姐辣酱,张宏城只是随手摆弄几下,赚的都是快钱。
国内的计划调拨太繁琐和严格,兵团想要攒点私房钱,而且是弄一个较为长久的收入,张宏城觉得只能在服装外贸上下功夫。
二十五万在这个年代可是个天价。
张宏城咬着牙想动脑筋,更是做着想把那个参加广交会的机会搞到手的美梦。
他没想到廖远峰的继任者上台之后三下五除二就“野蛮”的搞定了一切。
二十五万多块的负债利峰厂全体认了。
缝纫车间负责50%,其他车间负责30%,从未来五年的车间利润里分期还清。
全厂三百多号职工负责5%,大约每人出四十多块,剩下的15%由六十多个责任人来承担,大约每人要出六七百块。
不给也行,直接滚蛋。
各街道派出所的车子集合了七八辆就停在厂区,几十号工人和干部挨个上门做工作。
等张宏城好不容易找了个借口来到利峰厂,却发现已经有四十多号人办理了离职,事态基本得到了解决。
缝纫车间他是不用再惦记了......。
“那你们的那些衬衫,不,我是说那些废品呢?”
门卫大爷又从张宏城手里接过一支烟。
他萧瑟的指向沪上的西边。
“XX街道劳动用品厂,都拿去当人家生产拖把的原料......。”
光辉劳动用品厂设在青浦。
张宏城急匆匆的找到关系不错的当地工会,靠着人家工会的介绍找到了劳动用品厂的厂长钟富强。
钟富强笑着接待了张宏城。
“早就听说过咱们小张所长是个热心肠,几块废布料而已,随便拿......。”
“其实家里做拖把,这种衬衣料子不太合适,我让人去拿一种吸水好的给你......。”
张宏城掏出刚刚收到的加急信件里的介绍信。
“钟厂长,咱们明人不说暗话。”
“你看看我这封介绍信就明白了,我啊,其实是替我们兵团煤炭系统的工人问问有没有便宜又结实的衣服。”
钟厂长眉头先是一皱,随后大笑起来。
“对,对,对,你们可真会想!”
“这些花不溜秋的衣服给煤炭工人用确实刚好,出井之后管你之前穿得有多花,都是一个色的。就是这个款式有些不太合适啊。”
张宏城当然知道衬衫与矿井完全不搭,好在他能忽悠。
“这个您放心,工人家属的手很巧,改改领子和袖口就行。”
“你看这袖管就很宽松,相当适合工人秋天下井时穿着。”
钟富强摇摇头。
“你个小张人实在是太实在,明明可以当废料拉走的,偏要便宜我们厂赚一把。”
“这些东西划拨过来的时候登记的就是废品。”
“那......我就厚颜当瑕疵服饰处理给你?”
废品布料是三毛钱一斤,而张宏城和钟富强谈好的转划价格是一块一件。
废品当瑕疵衣服卖给建设兵团,虽然很让人脸红,但沪上几个相关部门批复的速度也是很快的。
只过了两天,钟富强这边轻松拿到了批文,通知张宏城去拉货。
为了缓解这桩划拨物品中蕴含的尴尬,沪上的同志还把这批衬衫拉到熨烫车间去清洗熨烫了一回。
就连之前扔掉的包装袋也给补了回来。
张宏城花了一万一千块,拿到了一万一千件完好的“花衬衣”。
当然,这种花衬衣如今看起来还是没有任何档次的次品。
张宏城正准备去找东方涉外的杨同海打听点事,结果被找上门来的钟富强给拉去了另一个地方。
劳动用品厂凭空赚了一万多块,觉得面子上有些过不去。
他们也怕兄弟单位议论他们坑害东北“憨厚”同志。
“我们劳动用品厂是市里废品布料使用的大户,也是废品再利用的试点单位,”钟富强自豪的指向眼前偌大的仓库,“这些都是我们厂的原材料,市里划拨来的。”
“我们平时生产根本用不完,所以我们厂的职工经常来这里淘点零碎。小张所长,你要觉得合适,就让你们的职工都过来挑一天,每人十斤的额度。”
“你看怎么样?”
张宏城慢慢的把自己的目光从偌大的废品山上收回来,心里的波澜一点都没露出表面,诚恳的和钟富强厂长紧紧的握手。
——老钟啊,你知不知道有个老话叫做“引狼入室”......。
第209章 义气之名满沪上
张宏城觉得自己有时候确实太好高骛远。
衬衫的事还没解决,自己转眼又盯上了别的东西。
不务正业被他发扬到了极致。
罗琴堵了他几回,想让考虑一下关于招待所住房百分百空置的问题,结果张宏城压根抽不出一点脑容量去琢磨这个。
他现在脑子里全是劳动用品厂仓库里的那些碎木头的影子。
劳动用品厂用的原材料除了布头之外,还有全沪上收集来的各种木头。
不论方的还是粗的,老的还是贵的,最后给你截断车圆了当做扫把或者拖把的杆子。
他没和钟富强客气,带着招待所的职工们从仓库里拖走了不少各种各样的木料。
钟富强那边的仓管员根本没过秤,估摸着人家拿的没超出太多就行。
当然仓库管理员也发现了兵团招待所职工们的一个特点,拿的都是同一种长杆子木料。
短于一米八长度的一律不要。
当张宏城领着职工们抱着木头呼啸而去,管理员不解的摸摸脑袋。
“这帮驻沪知青到底是怎么想的,找一堆柃木杆子作什么?”
“大部分都是漂亮的女孩子,总不能拿去削成棒子打架吧?”
柃木,在华国民间又称为白蜡木。
在民国之前,这东西是民间用来制作长枪棍棒的好材料。
俗称“白蜡杆子”。
在沪上过去的年代,有不少人家也用白蜡木的家具——劳动用品厂的仓库里就有很多这种残骸。
上一篇:全民巨鱼求生:我能听到巨鱼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