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 第265节
他让胖子从后世弄了二十多篇关于榛蘑的各种高质量软文,以不同的笔名寄给花城的各大报社的卫生健康栏目。
接着张宏城又开始了另外一番骚操作。
榛蘑这东西在东北七八月份很常见,但在张宏城提供的软文里,故意模糊了榛蘑的生长时期和环境。
让所有看过文章的人都会下意识的认为,榛蘑在东北生长的环境很苛刻,而且只有七月份一个采摘季节。
就算是在东北过了九月,榛蘑这东西也会消失不见(各家仓库和地窖里存的被刻意没提)。
在资讯传播受到区域和距离限制的年代,绝大部分花城人想要搞清榛蘑这东西在东北的普及性,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在张宏城这个后世来客眼中,信息差所造成的商机是可遇而不可得。
暗中推波助澜是他的拿手好戏。
张宏城与某些单位交换过一小批榛蘑,随即对外宣称手里的榛蘑已经没了。
不过仗义厚道的小张所长还是应大家的需求,正在找关系把战友新采摘的运过来。
几个来自东北的偌大邮包,证明了小张所长的话。
可这点榛蘑够谁分的?
几个单位一起用力,给张宏城解决了“一点”运输问题。
尤其是各大报纸健康栏目里的来稿文章又兴起了一个似是而非的说法——干榛蘑存上半年在冬天里泡开熬汤,最是滋补和美味。
听着很玄奇,但是人们都不约而同的信了。
因为就连老中医也对这种说法无法否认(因为很多食材兼药材都有这个特性)。
有聪明人掐指一算。
如今是七月,把榛蘑搞到手存上半年,咦,刚好过年可以吃!
无论是请客还是养生,都正当其时。
花城是一座带有海洋气息的城市,哪怕是在七十年代,人们的商业意识也远比旁的城市要高得多。
物以稀为贵的道理,花城人比谁都懂。
加上人们一直私下保留的煲汤习俗,让榛蘑这种在花城很罕见的物品越发洛阳纸贵起来。
张宏城第二把火偷偷烧向了花城几个福利待遇最好的单位。
提倡人们生活简朴节约是一回事,但放到不太对付的单位之间却又是另外一回事。
单位内部必须和和气气,但单位和单位之间却完全不同,尤其是同行之间!
一起开会吃饭的时候,你好我好大家好,但凡涉及到共用资源、渠道、争夺荣誉等方面,那必须是我与兄弟单位不共戴天。
在实惠和荣誉之间进行选择时,他们的思考方式与后世完全不同。
而有时【单位荣誉】指的不只是奖状和上级的夸奖,甚至包括了单位在行业里的名头。
张宏城平日里喜欢在街道里穿来穿去,美其名曰是想通过听大爷大娘们的谈话来学习本地话,实际上他是在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
他很快展开了行动——张宏城借着弯弯绕绕的关系“偶遇”了五羊自行车厂的领导。
五羊厂是个大型单位,福利待遇自然没得说。
再说都是坐办公室看报纸的,谁还不知道榛蘑如今在市面上供不应求。
张宏城明面上是求着人给弄几张自行车票,实际是让人有机会找自己开口要榛蘑。
仗义老好人张宏城拍着胸脯给自行车厂许下了一批“还在路上”的榛蘑,并建议这东西最合适当春节福利发。
五羊厂领导对报纸上的这些健康文章深有研究,对于小张所长的提议深以为然。
其实五羊厂定的不多,也就百来斤,走的是福利采购的账。
看在三张自行车票的份上,张宏城的价格给的相当实在,并一再让人五羊厂不要传播出去。
五羊厂领导当然不会对外说,所以这件事对外说的话语权就成为了张宏城的专属。
张宏城第二天又“偶遇”了花城机械厂的某个领导。
机械厂和五羊厂都是本地工业系统内的大企业,平时都是机械厂一直占据上风。
其中就包括职工的福利待遇,但机械厂也心知肚明人家五羊厂一直憋着一口气不服。
两边多次在私下进行一些“无伤大雅”的竞争。
例如五羊厂妇女节给职工发的是毛巾,机械厂提前打听到这个消息,转头给本厂女工发枕套;机械厂劳动节发一斤糖果,五羊厂突然变更福利,改成发糕点。
SO,如今机械厂知道人家五羊厂从张宏城这里偷偷摸摸走福利采购,定的竟然是市面上一两难求的榛蘑......。
机械厂财会部门忙了半个晚上,总算是和工会一起拿出了一个春节福利方案。
——小张所长,请你不要声张,我们机械厂要采购一千斤榛蘑!
小张所长显得很为难。
领导,我这手里还有五羊厂的采购计划,怕是不够给你们两家啊。
“他们五羊厂还只是给计划,没有付款吧?”
“诶,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通知财务科,立即给兵团招待所办款!”
小张所长很忧愁,只能跑去五羊厂道歉。
“机械厂那边不讲武德,直接打款的方式让人防不胜防啊。”
五羊厂冷笑一声。
“小张所长,你觉得我们自行车厂会缺钱?”
“别急,这批榛蘑本来就是我们先订的,采购价格上我们可以再协调一下......。”
“别,这样真不好啊。”
“诶,小张,你就听我的,没错!会计,把报表拿来我重新审一下,马上过会。”
靠着花城机械厂和五羊厂之间的爱恨情仇,榛蘑的价格再次被看高。
张宏城麻溜的又去蹲守“偶遇”花城铁路局的领导,这是他们兵团的关系户,见面了总有一些话能谈的。
从铁路局出来,他一头又跑去了港口。
他听说港务局和铁路局一直在进行各方面的“良性竞争”。
这两家都是拔根腿毛都比自己腰还粗的大单位!
对了,搞定这两家后,他还要跑一跑白云宾馆和花城宾馆。
都是欢喜冤家,让人喜欢得不得了。
第236章 真当自己是孙猴子
榛蘑这东西放在东北,因为是林子里自己长得,雨后一茬茬的冒。
新鲜的最多一分五一斤,品相不好的还没人要,就算入秋时分贵一点,也不会超过三分一斤。
张宏城捉着对的搞私下竞价,不到半个月,招待所里的干榛蘑就被销售一空。
红旗排发来的第二批干榛蘑,除了他手里留下的一点自用,其余的也被那些好面子的单位抢得干干净净。
至于对方从他手里采购的价格……。
只能说比鲜肉还要贵上几倍。
如果说这个年代也有热搜的话,那么一九七五年七月花城最热的名词就是榛蘑。
那些钟爱煲汤和药膳的人们,嘴里念叨的全是这个名词。
可因为市面上这个东西还是很罕见,所以这股小浪潮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这东西在市面上确实不多见,毕竟从招待所流出来的很少,但事实上很多单位的福利仓库里已经堆满了这种东西。
大家都很小心的没有对外宣扬,他们也怕旁人知道了会来“借”。
因为这些东西除了春节可以当做奖励和福利来发,也是给上级领导送礼的不错选择。
张宏城难得整个七月都在忙,直到七月底他才有时间回头总结一下这一次的收入有多少。
小小的房间内,房门关的死死的。
张宏城、楚描红领着三个女同志和涂红兵,一头大汗的在数钱。
福利采购这一块,各单位都下意识的采取了现金交易的方式,这让张宏城这帮人既快乐又痛苦。
一共三万多块,还全是十元的大团结。
张宏城口算心算都不错,但在算盘上却是个废物。
只能靠着女友飞快的拨动手指来算账。
“宏城,咱们的成本是多少来着?”
听到未婚妻的询问,张宏城不假思索的给出了一个数字。
“红旗排那边说好有借有还,我让小王给兄弟连排们还物资的时候多加一些,算下来也就四千七八百的样子。对了,这个价格是包含了运费和小苏他在铁路局运作的人情关系。”
上一篇:全民巨鱼求生:我能听到巨鱼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