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

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 第27节

  “怎么我看着还越走越慢了?”

  川妹子包智慧不服气的回嘴。

  “连长你别瞧不起人,我以前从城里走到乡下我姥姥家,那是一秒钟都不需要停的!”

  来自鄂省的马长江也附和着出声:“连长,我以前练过短跑,那时候每天都是一千米。”

  严锦荣呵呵一笑。

  “行啊,都是人才嘛,那,咱们继续,走到一半的时候我们再休息一下。”

  年纪最小的苏北京马上目瞪口呆。

  “不是吧,我们还没走到一半?”

  这是严连长给新来知青们的下马威,张宏城以前看年代文的时候见识了太多。

  十一个人里,目前就他走的最轻松。

  一行人足足走了七公里,几乎所有人都累的不行。

  严连长这才“开恩”,让大家休息十分钟再继续走。

  来自赣省的寇世宏累得像小狗一样,他一把拉住了显得不是很累的张宏城。

  “老俵,看不出来啊,你的耐力有这么好、”

  张宏城喝了一口水,笑着偷偷掀起了自己的裤脚。

  寇世宏看着张宏城小腿上缠得紧紧的绑腿,他被惊得目瞪口呆。

  张宏城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我父亲是军人,这都是家传的......。”

  反应过来的寇世宏急忙压低了声音。

  “哥,你还有吗?!咱们可是亲老俵啊!”

  张宏城趁着严连长没看自己这边,偷偷从挎包里拿出了两卷绑腿布塞给了寇世宏。

  这都是他在京城提前买的,挎包里还有好几卷。

  寇世宏假装去解手,一溜烟的去了一棵树后头。

  苏北京幽怨的声音忽然在张宏城的身后响起。

  “大佬,你厚此薄彼啊......。”

  这小子怎么走路没一点声音?!

  张宏城也不小气,又塞出去两卷。

第25章 迎新会上

  严连长说一不二。

  说只休息十分钟就是十分钟,多一秒都不行。

  看到大家都唉声叹气的上路,严连长笑眯眯的指了指天色。

  “都加快速度吧,沿途我们还要翻过一座山。山里可是有狼的!”

  听到有狼,大家的脚步果然快了不少。

  又走了三四公里,他们终于看到一座不高的山丘,一条土路笔直的延伸到山顶。

  “等会儿!”

  严连长忽然叫停了所有人,他背着手似笑非笑的来到了苏北京的身边。

  “你小子之前走路的时候要死不活的,我怎么发现你后面这段路反而比其他人强了不少?”

  苏北京紧张的还没想好怎么解释,严连长忽然一弯腰扯起了他的裤腿。

  于是所有人都看到了苏北京绑得乱七八糟的绑腿。

  “咦,你哪里来的这个东西?”

  包智慧一边捶着自己的腿一边好奇的问苏北京。

  “我怎么一路上就没见过你有这个?”

  “再说,这个有什么用?”

  严连长呵呵一乐,也不解释,挥手让大家马上上山。

  上山加上下山的路大约有一公里左右,下山不久日头已经开始西落。

  所有人都不再抱怨说话,憋着一口气在继续走。

  当晚霞洒满了天际,东倒西歪的一群人才看到了五连的驻地。

  走进驻地的那一刻,很多人都不顾形象的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再也不肯动弹。

  五连指导员俞彭年早就带着人等在驻地门口。

  “我知道大家都很累,所以我先分配一下单位和营房,大家去收拾收拾,半小时后食堂集合,咱们连里今天聚餐欢迎新同志们的到来,还有节目可以看。”

  “春阳村的两位知青,你们跟着我们的通讯员走,他会送你们过河去春阳村。”

  五连新来的九个知青,都被分到了空额最大的三排。

  其中冯雪秀去了二班,其余八个包括张宏城在内都去了新成立的四班。

  四班长叫郝爱国,自我介绍是齐齐哈尔人,班里除他之外还有一个老知青,曾建军,铁岭人。

  贾玉梅和包智慧跟着女同志一起住,四班的其余八个人都和班长两个挤在一个大通铺上。

  说是大通铺,其实也是一条长炕。

  这长度,挤一挤睡十一二个人也没问题。

  大通铺的对面是一溜木头柜子,张宏城把自己的一堆大被子用力的挤压了进去。

  郝爱国还给每人发了一把柜子锁。

  这就是国营农场的好处。

  落户到春阳村的伍建磊和方春苗,他们就必须自己去买柜子,而且一般的知青点都是村里的老房子。

  本来是一户人家最多三四个人睡的炕,往往要挤着七八个、甚至更多的知青。

  伍建磊和方春苗到了村里要去大队先借粮食自己开火,其中还会涉及到使用锅灶的顺序、柴火补偿、借用老知青种的小菜等诸多问题。

  而张宏城这帮人收拾完铺盖就去了连队食堂。

  这一顿欢迎宴,是不用自己出钱和票的。

  五连人数在一百出头。

  连部有连长、指导员和两个通讯员,另外分成三个排十个班。

  做饭是每个班轮流来。

  十张桌子边人头攒动,大家都挤在一起听严连长说话。

  老知青根本没心思去听连长说什么,他们都盯着桌子上的那一大碗猪肉炖粉条。

  一桌八个菜,只有猪肉炖粉条这一个是荤菜。

  其他的是什么炒豆子、水煮大白菜之类的素菜,份量看着都还行。

  男同志都是大搪瓷碗,就连个子最小的苏北京都装了四两米饭。

  张宏城不客气的装了半斤。

  从京城出来后,他就没吃过一顿米饭。

  而且他还听老知青们闲聊,说这米饭也只有迎新或者过节的时候才有,平时不是窝头就是杂粮饼子,出现馒头都算是改善伙食了。

  严锦荣文化不高,说话比较直接。

  他主要是讲工作安排、作息和纪律,张宏城听得挺认真。

  国营农场是建设兵团编制。

  张宏城他们算是国家职工,又算是兵团战士。

  除了平时的耕种劳动外,男同志都要抽时间参加军事训练。

  女同志也要学习战场急救什么的。

  当然这些年边境上没什么大事发生,这方面的训练强度就比南方的民兵强一点而已。

  “但是,大家也不能松懈!”

  指导员俞彭年接过话头。

  “我们连的北方就是边防部队,著名的珍宝岛跟我们这里的直线距离也就一百公里!”

  听到珍宝岛三个字,新知青们脸色都变得严肃了起来,张宏城发现老知青们却显得有些无所谓。

  “我来介绍一下大家的工资待遇。”

首节 上一节 27/5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民巨鱼求生:我能听到巨鱼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