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

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 第357节

  “我说,你们认为如今京城的地面上有多少人在为了七月的高考而拼命复习?”

  “哥几个就没从中想到什么?”

  俞老大急忙追问。

  “老六,你小子别卖关子,你到底在琢磨啥?”

  “前几天我帮老五家里的孩子去联系学校,无意中听那老师在和别人聊今年高考的事。”

  “说是各单位开办的补习学校早就已经人满为患,还有大把的人不得不在家里自己琢磨习题。”

  “为了帮她家里弟弟,她和她对象费了不少礼物和关系才请来了一位高中老师私下给她弟弟补习。”

  “最重要的是,我听说为了缓解广大考生的忧虑情绪,市里已经出台了临时文件,说给人补习少许收点钱票不属于投机倒把范畴。”

  呼啦~~~。

  寝室里七个人都猛的从床上坐了起来。

  彭树伟甚至恼怒的给了自己一嘴巴子。

  自己怎么就没想到?

  说起给人补习高考知识,怕是自己这帮人才更得人信服吧!

  俞老大揉了揉自己的头发。

  “老六,这个文件靠谱么?”

  “嘿嘿,靠谱不靠谱并不重要,”张宏城的声音幽幽的,“学校家属幼儿园对面那栋老房子收拾一下就能当教室,除了距离远了些没其他的毛病。”

  “再说了,我可听说隔壁那些快递员里也有不少人在准备参考的。”

  “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申请帮扶一下学校应该是不会反对的......。”

  “只要这个口子一开,别的不说,咱们班上家属们的日子起码就好过了太多。”

  俞老大听得两目带彩。

  “老六,可真有你的!这事,咱们干了~!”

第324章 诱惑有点大

  面对经济学一班的申请报告,学校里的领导只是看了一眼便猜到了里头隐藏的意思。

  报告里采用的理由是相当光为正的,无可辩驳。

  而且刚好还与市里最近出台的政策挂上了钩。

  几位学校领导踌躇了几天,最后还是一咬牙给批了。

  他们民大办一个高考补习班算什么?

  就是这费用有些不好定义,因为那个文件里虽然开了口子,但用词也是云遮雾绕的。

  “好办~!”

  张宏城面对全班同学提出的这个疑问,轻描淡写的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咱们补习班不收费,属于义务性质。”

  “但!”

  “这个入班同学都必须参加资格考试,考试费和考试复习资料费,那是肯定要收的......。”

  “入学之后,这个资料费、印刷费、阅卷费肯定是少不了的,咱们不强求啊。”

  “不过我们这些人也要学习和生活,精力有限啊,所以补习班的学生不能太多,末位淘汰了解一下......。”

  有人不解。

  “老张,你这个费那个费的,例如印刷费,那估计也赚不到几个钱吧?”

  “诶,亏你还是学经济的,你怎么能把我们内部使用纸张、油墨资源的成本和市场行价对等起来呢?”

  “我们是对外进行学术支援,用的当然是外部价......。”

  那人掐着指头一算,眼睛都绿了。

  因为他们民大内部使用的纸张、油墨都是上头直接补贴划拨的,和市面上的行价差了近三倍!

  破破烂烂的老房子都大家光速收拾了出来,不少同学的家属也赶来帮忙。

  俞老大带着人在小树林后头宣传栏石头边上蹲守了好几天,终于“遇到”了两个探头探脑说挖偏了地方的“小平头快递员”。

  民大经济学高材生们准备义务开办高考补习班的消息立即传到了隔壁。

  对方的政委一溜烟的杀到了民大负责外联副校长的办公室。

  “老金,我们部队刚刚杀了一头猪,我让人给你们食堂送一大半过去。”

  “你看看你学校里那些大学生,个个瘦得能被风吹跑,补补,必须补补!”

  “什么无事献殷勤?你也太小看自己同志了吧!”

  “对了,我听说你的学生正在收拾一栋老房子?”

  “嗨,他们懂什么叫收拾啊,让我的人来!”

  “补习班?什么补习班?哦,高考补习班啊,诶,诶,我真没装糊涂,诶,你别推俺......。”

  “老金,哈哈哈哈,看你这认真样,我就开一玩笑,这个班要不我帮你包圆了?保证没人敢逃课,你也好.......,诶,又推人是怎么回事?”

  经济学一班的高考补习班还没开张,五十个名额最终还是被隔壁抢走了一半。

  隔壁的东风快递刚好预备委培一批大学生,知道隔壁民大要办高考补习班,算是戳到了他们的心坎里。

  人家也会来事。

  哟,大学生挖防空洞,开什么玩笑?

  让我们来,我们闲人多......。

  恨不得把在挖洞的大学生都赶去帮他们办班。

  一班在外住的家属们也私下帮着宣传了一波,立即引起了小范围的轰动。

  民大新生办的班,这质量还用说?!

  为了抢夺剩下的进班名额,甚至有房东提出给一班同学家属降房价,还有之前看不起来京借读一班同学家属子女的小学老师,也忽然变得分外和蔼可亲......。

  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听说了经济学一班的这件事,都以为一班是真的发扬风格进行“义务”教学。

  一班自然也不会对外宣扬其中的“奥妙”。

  四月十二日,补习班悄无声息的上了第一堂课。

  愿意来补习班给人上课的经济学一班学生大概有十一人。

  整整一个月过去,就靠着张宏城弄的那几个费用名目,参与补习班项目的同学人均手里多了七十多块。

  就连他们班的班费也从零变成了小一百块。

  手里既然活套了,老龚和胡大姐的家属又住入了学校附近的单间。

  “老六,我看可以开始办第二个班了!”

  俞大班长心情极其愉快,月入七十啊,让班上剩下那些日子不好过的都已经动了心。

  张宏城却有不同的意见。

  “班长同志,你不觉得我们应该先来一次摸底考试么?”

  “嗯?什么考试?”

  “我听说区里教育局会在五月十五日搞一次各补习班的联合摸底考试。”

  “大班长,要不你去找人运作一下,让咱们补习班也参加一回摸底考试。”

  “这个......,咱们补习班可才开张一个月,万一要是考砸了......。”

  “嘿嘿,这个你放心,我有内幕消息.....。”

  俞兆文眼睛瞬间亮了。

  “真有你小子的!”

  “我记得二班的罗恩民就是京城的土著,我现在就去找他谈谈。”

  张宏城的内幕消息自然是来自他的“义子”。

  三套有针对性的习题发下来,再严格督导班上补习生学习完成,效果根本不用想。

  名不见经传的民大补习班在五月份上旬爆出了一个大卫星。

  全班最后一名的分数也在全区联考的千名之内——这是预估可以稳上大学的分数。

  补习二班随即开始招生,哪怕就剩下一个多月的补习时间,但仍然有无数的人盯上了补习班的名额。

  民大的几位苦逼校长终于发现自己原来有那么多的“好朋友”和“远方亲戚”。

  之前爱哭穷的他们几个总被人躲着走,但如今那些人也纷纷开来了条子。

  这些条子可比钱票更有用。

首节 上一节 357/5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民巨鱼求生:我能听到巨鱼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