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122节

  换做别的明星,上了军车,上了警车,上了法院的车,那必然是明日的爆点头版头条。

  某某知名演员,疑似.被带走。

  然而这个上军车的人是洛珞,那就没什么好奇怪了。

  “可能是歼-12准备研发了吧。”

  甚至有人直接猜测道。

  不过,无论是因为什么,他们也只能脑补一下,连询问的打算都不可能有一点。

  而他们也确实很难猜中,因为是长征五号的设计工作陷入了点小麻烦。

  要细说起来,甚至不怪人家有问题,主要是洛珞当时留下了一个数学模型,就直接住进了医院。

  虽然模型结构非常完整,但确实有些问题,是他们没有搞懂,洛珞也没有留下一点过程的。

  于是,李总设计师迫于无奈,只好亲自把洛珞给请了回来。

第146章 计算材料学的先驱

  “各位看这里。”

  11所的某个实验室里,洛珞的笔尖划过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

  “这不是材料疲劳,是再入角偏差引发的激波振荡。”

  自从那次他提供了数学模型后,经过超算的验证,已经证明了他的模型远超当前的任何一个设计方案。

  经过一众专家的认证,可以说是当前科技下“最完美的”模型了。

  但是当开始按照模型设计后,却没那么简单了。

  尽管按照数学的角度理论验证是完全没问题,但实践起来却问题频出。

  尤其是许多半辈子研究相关材料的老教授,完全接受不了上面随随便便的说个参数,然后表示:

  “这个材料一定没问题,你们就这么设计,一定能做出来。”

  他们就得无理由的接受,连个能支撑这套理论的一丁点实验数据都没有的设计方案?

  别跟他们说什么数学模型绝对完美,他们不懂那么高深的数学,但他们懂材料学。

  他们只相信实践出真知。

  现在的问题是,好几个材料,按照这个参数根本就不可能设计出来。

  偏偏洛珞的理论对他们来说就是空中楼阁,在一个连4+4=8都没有得到验证的时候,你告诉我8+8=16,我凭啥相信你。

  然而,项目上精通材料学的专家有,精通数学的也大有人在,但把二者都精通到可以完全理解洛珞这个模型的人,一个都找不出来。

  因此,李总才迫于无奈找到了洛珞,希望他能够给大家解惑。

  顺便也一块研究一下,那几个实验失败的材料,问题到底是出在了哪里。

  得知原因的洛珞也十分无奈,合着是现在的材料学发展没跟上系统的脚步呗,这模型太完美也成了问题。

  现有的科技水平想做出来似乎有些困难。

  他也只好亲自过来,跟这些执拗的专家们探讨一下。

  “嘶”

  随着他话音落下,房间里顿时响起一堆倒吸冷气的声音。

  六十岁的轨道动力学专家周海峰扶了扶眼镜,手指颤抖着放大某个参数:

  “你你怎么算出的磁流体边界条件?”

  “用这个。”

  洛珞笑着敲了敲太阳穴,意识却盯着系统界面里燃烧的300多积分——【流形重构】正将晦涩的流体力学方程翻译成直观的空间图。

  是的,又是积分燃烧时刻。

  毕竟,他懂个屁的材料学啊!

  当然是系统咋生成出来的,他就怎么照猫画虎的描写出来。

  现在人家找上门来请他解惑,他还得负责售后。

  妈的,自己装下的B,含着泪也得装完。

  于是,能回答的直接回答,回答不上来的问完系统再回答。

  “如果采用变曲率防热大底,配合主动冷却剂脉冲突变”

  按照系统里浮现的三维实景图,他快速勾勒出全新的蜂窝结构,每个六边形网格都在实时演算不同攻角下的热流分布。

  当看到某个关键节点突然亮起绿光,立刻加重语气:

  “在这里嵌入形状记忆合金,可以动态补偿形变误差。”

  原本抱臂旁观的材料组组长猛地站起来,保温杯磕在桌上发出闷响:

  “你知道这种合金的相变温度曲线多复杂吗?”

  “正负0.5℃容差对吗?”

  洛珞头也不抬地画出分子动力学模拟图:

  “用钪元素替代7%的铝,再叠加梯度退火工艺.”

  随着他指尖滑动,原子晶格在黑板上如乐高积木般重组,最终定格成完美的面心立方结构。

  “可是,这不符合材料学的过往认知,从来没人这么设计过。”

  一位老教授扶着眼镜盯着黑板上洛珞的构图,随即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我不太了解材料学,但我了解数学,实验可能有误差,可能有各种影响因素导致结果的不同,但数学是不会撒谎的。”

  洛珞在自己最后一行的数学模型上划了条横线:

  “只是照着参数来设计材料,我相信这难不倒在座的各位专家,那么何不实践一下看看是否如此呢。”

  话音一落,实验室四处里顿时响起了嘈杂的议论声。

  “这个方案.好像可行啊。”

  随着洛珞参照【流形重构】设计的实验流程,具象化的给出了方案,几个自身的材料学教授率先动摇,似乎真的是他们的实验出了问题。

  而剩下的几个也都在犯嘀咕。

  能坐到这里的几乎都是全国顶尖的相关专家,没有一个滥竽充数的庸手,自然不难看出洛珞这套设计的厉害。

  但他们却有些难以置信,一个20岁的小年轻,这么轻而易举的解决了他们加起来上千岁的专家团队都没解决的问题。

  这是不是有点太打击人了?

  你要说数学是天才的领域也就罢了,毕竟也确实有许多著名的理论都出自那些不足三十岁的天才之手。

  费马大定理、高斯的《算数探讨》、阿贝尔:的代数方程及椭圆函数。

  更不要说牛顿的《微积分概念》了。

  但是材料学的研究不同,那不仅需要精密的计算和设计,还需要大量的实验来验证成果。

  目前他们还从未听说这一领域有过洛珞这样的学者,仅靠单纯的数学和理论知识,就设计出了“完美”的方案和材料。

  这实在有些匪夷所思。

  但事实摆在眼前又容不得他们不信。

  “老师,如果他说的是对的,那是不是意味着我国的材料学发展将更进一步。”

  坐在下面的有一位仅仅三十七岁的复旦教授,对着他的老师询问道。

  作为今天在场除去洛珞以外最年轻的专家,他能坐在这里,已经证明了他的天才。

  不过他依旧无法完全理解洛珞的这番理论。

  “岂止是更进一步那么简单”

  老教授微微摇头。

  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服役性能是材料研究的四大要素,传统的材料研究以实验室研究为主,是一门实验科学。

  但是,随着对材料性能的要求不断的提高,材料学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在不断变小。

  只对微米级的显微结构进行研究不能揭示材料性能的本质,纳米结构、原子像已成为材料研究的内容,对功能材料甚至要研究到电子层次。

  因此,材料研究越来越依赖于高端的测试技术,研究难度和成本也越来越高。

  另外,服役性能在材料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服役性能的研究就是要研究材料与服役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随着材料应用环境的日益复杂化,材料服役性能的实验室研究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总之,仅仅依靠实验室的实验来进行材料研究已难以满足现代新材料研究和发展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材料学也就应运而生。

  但一直以来受限于计算方面的困难,这门学科一直都处于起步阶段。

  毕竟,就连国内最顶尖的超算去验算一个数学模型都得好几天,那设计的困难还用说嘛。

  所以,上面才会对洛珞如此的重视。

首节 上一节 122/3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财富自由:从三十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