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127节
这境界高了岂止一筹。
“一月份首播没问题,补贴就算了,还是三十万一集吧。”
温岚最终接受了央视的提议,同时报价也没有任何变动。
即便她知道自己往上喊对方肯定也会同意,甚至别说四十万,五十万的天价也不是没可能。
但她深知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好,那些凭空多出来的好处,肯定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更何况,她十分清楚,洛总拍这部戏的初衷,压根就不是为了赚钱。
虽然她也理解不了洛珞的脑回路,但老板怎么说她就照做就好。
既然洛珞把这部戏的后续工作全权交给了她,那么她就要试着从洛珞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以洛总的眼界,他会在意差的那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价格吗?
也许没人会拒绝送上门的钱,但如果搭进去的是人情,那还是算了。
于是,《良医》的首播便定在了央视,以三十万一集的价格出售了独家首播权。
首播时间,1月5日。
第152章 医疗资源的浪费
2005年1月4日午后,央视东门外的台阶上早挤满了架着长枪短炮的记者。
保安攥着对讲机来回踱步,目光扫过那些试图翻越警戒线的娱记。
寒风里飘着零星雪花,直到三辆黑色商务车碾过结霜的路面,人群突然爆发出潮水般的骚动。
“来了来了!”
快门声霎时炸响成片,车门推开时镁光灯将飘雪映得如同星屑。
洛珞低头避开强光,深灰色西装下摆被风掀起一角,露出熨烫妥帖的衬衫下摆。
他身后跟着李兵兵与张嘉译,三人快步穿过蓝毯时,两侧的央视记者突然倒吸冷气——这条特制的医用蓝毯上竟印满心电图波纹,每一步都像踏在心跳节拍上。
是的,蓝毯,《良医》剧组专属的特殊待遇。
它的特殊待遇还不止于此,除了央视大厅罕见地铺开医用蓝地毯外,发布会现场被布置成环形手术室的模样。
主舞台被设计成巨型DNA双螺旋结构,中央悬浮着三米高的镀钛手术刀模型,在激光灯下折射出冷冽银光。
台下前三排坐着穿白大褂的医学顾问,协和神外的胸牌与北医大的校徽在镜头前泛着微光。
当刘艺菲裹着羽绒服悄悄落座时,前排的王学圻正摘下老花镜擦拭镜片,旁边李学建的保温杯在桌上磕出轻响。
“感谢各位媒体朋友莅临。”
主持人周涛的声音让场内骤然安静,她身后的大屏幕亮起《良医》的台标:
“让我们欢迎《良医》主创团队!”
声音穿透沸腾的声浪。
主创登台时,二十盏聚光灯同时点亮。
何冰的深蓝中山装与任泉的银灰西装形成微妙对比,李兵兵的珍珠耳坠在强光下晃出光斑。
当洛珞调整话筒高度时,台下突然响起成片的惊叹——少年胸口别着的“协和神外顾问”徽章,竟与现场医学专家们的证件如出一辙。
那是他在剧中的道具,今天特意戴上的。
“这排场够吓人的。”
张嘉译借着握手的姿势压低声音,即便他这么多年都在西影,也甚少见到这么大的阵仗。
洛珞刚要回应,台下突然骚动起来——摄像机集体转向嘉宾席,刘艺菲正把长发别到耳后。
不过此刻大家的目光却并不在她身上,刘艺菲来参加洛珞的新剧首播,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关键是前面的几个人。
“卧槽”
刚对准台上的相机飞快转动,对着下面的嘉宾席开始不停的闪烁。
“李学建、王学圻、严敏求、侯勇.”
大家惊讶的发现,台下居然还有一众前辈大咖。
电视剧的首播发布会,又不是电影首映,还从来没听说哪个剧组有邀请明星嘉宾来助阵的先例。
所以,这几个演员出现在这里是不是意味着
“大家好,我是演员王学圻,在《良医》中出演医院的院长康耀华。”
果然,王学圻率先起身自我介绍道。
“大家好,我是李学建。”
癌症基本痊愈的李学建此刻中气十足,他在戏中的角色恰好就是饰演一位癌症患者,虽然不是他患的鼻咽癌,但也勉强算是本色出演。
“观众朋友们好,我在戏中饰演急诊科主任。”
随后除了刘艺菲外的几人陆续自我介绍了一番,发布会便正式开始。
“好尴尬啊,那天下午去探班也应该客串个护士什么的好了。”
看着身边的几位前辈轮番自我介绍,刘艺菲不由暗暗的想道。
不过那天光顾着
随着所有主创团队挨个介绍完,台下的掌声和欢呼持续了好一阵才慢慢平息下来。
任谁也没有想到,这才是洛珞自编自导的第二部戏,演员阵容居然已经豪华到了这个份上,发布会现场可谓是大咖云集。
而且除了演艺圈的明星外,连北医大和协和的副院长,主任都来了几位。
尽管名气跟前面几位不能比,但重量级更甚。
台上还是周涛亲自主持,这阵仗他们听都没听过。
不禁让人感慨,洛珞虽然年纪小,但面子是真的大。
很快,发布会正式开始。
剧组精心剪辑出的预告片率先在大屏幕上开始播放。
不同于其他剧的预告恨不得把所有精彩剧情都剪进去,《良医》的预告则是简要的讲了一个医疗的故事。
尽管没有过于夸大效果,但精挑细选出的这部分剧情,仍然是高潮迭起,看的现场的观众媒体都目不转睛。
一直到两分钟后预告完毕,大家才依依不舍的把目光重新聚焦到了舞台上。
大屏幕则是变成了一张《良医》的定档宣传照。
跟开机发布会的那次五人合照不同,这次的官方剧照上足足十一个,无论是主角配角还是客串,各个都叫得上名字。
“哪怕没有预告,单凭这个宣传照,这部戏的开播收视率就绝对低不了。”
不少记者当下如此判断道。
提问环节开始后,《新京报》记者抢到首个话筒:
“请问选择医疗题材是否与您的科研背景有关?”
如今洛珞的科研背景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因此大家也十分好奇,他是不是以后都会选择类似的题材呢。
“好问题”
洛珞微微转动话筒:
“确实有些关系,我比较喜欢这些有鲜明边界感的影视剧,就像手术需要精准,科研需要严谨,拍医疗剧更需要.”
他故意停顿两秒,待台下响起会心的轻笑才继续。
“对生命的敬畏。”
此话一出,台下掌声雷动。
随后的发布会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进行了下去,记者对包括洛珞在内的所有主创都进行了友善的提问。
毕竟是央视和洛珞合作的剧,还是个医疗剧,大家都尽量挑容易回答的问。
不过也不代表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
“洛导,听说您这部戏为了追求真实性,从编剧阶段就有专门的医生专家配合,拍摄过程中更是全程指导,甚至还利用了三院的实景去拍摄对吗?”
突然,凤凰网的记者起身提问道。
“没错”
洛珞点点头,这本就不是什么秘密,换做别的剧组恐怕早就拿这一点当做宣传了。
虽然《良医》没有这么做,但也确实没有刻意隐瞒的必要,毕竟他们追求的就是尽可能的真实。
然而,对方似乎等的就是他这句话,看到洛珞承认后,紧接着便继续提问道:
“让如此的医生,教授,专家,放弃自己的本职工作,就为了拍好这部戏,请问这是否算一种医疗资源浪费呢?”
此话一出,现场顿时一片哗然。
没想到居然有人会问出这么尖锐的问题。
随即,大家便把目光放到了洛珞的身上。
上一篇:财富自由:从三十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