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161节
“喂”
洛珞轻轻点下接听键拿起手机说道。
他有种预感,自己应该是不用纠结了。
接完这个电话,他手里的积分还能剩下多少就难说了。
稍后还有两更,第四更会晚点,只能熬夜写了,见谅
第193章 长征三号的改进
九月的阳光有些毒辣,才不过上午几个小时的照射,大地便被烤的有点发烫。
此刻一辆从机场驶出的专车直接开进了航天城,车上坐着的正是一早便乘坐飞机赶来的洛珞。
昨天他接到了航天局的电话,那边在征询了他时间安排和意见后,给他定了今天一早的飞机。
然后刚下飞机便被专车接进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隔着车窗能看到远处发射塔架上银灰色的火箭,整流罩上的五星红旗在初阳下泛着金属光泽。
如果他没看错的话,这应该就是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也是他今天过来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行人员推开航天城材料实验室的玻璃门,洛珞刚迈步走进去,便惊呼出声:
“王院士!您也在啊。”
是的,迎面走来的正是当初跟洛珞在水木的毕业答辩上有过一面之缘的王勇志老院士。
他确实有点意外,要知道航天局他不是第一次去,但之前可一次都没有看到这位老院士,更别提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这种一线战场了。
按理说他这个年龄和级别的院士,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是不会亲自来到一线的,就像他的祖师谷院士,大部分时间几乎都在疗养休息,很少参与设计工作了。
这也让他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这一趟恐怕要面对个大麻烦。
“小洛,我们又见面了。”
王院士有些和蔼的笑着看向洛珞。
其实洛珞只猜对了一半,他今天出现在这里确实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项目有些重要的事,另外一部分原因则完全是因为面前的洛珞。
上次的水木之行,他就是冲着洛珞去的,结果也果然不虚此行,对洛珞的天赋有了一个新的认知,也看出了他对于航天工程其实是有兴趣的。
而这次,他就是要亲自来看看洛珞的专业知识有多么的“过硬”了。
毕竟之前的几次,洛珞无论是解决问题,还是设计模型,他都没能在现场见证,只是事后拿到了第一手的设计资料。
这次,他就要直接参与一下,所以才亲自来到了西昌卫星城。
“洛珞你这么快就到了啊,要不先去休息一下,稍后我跟你说说这次请你来的主要原因。”
一老一少两个忘年交还没等开始寒暄,收到了消息的副总师胡振华赶忙走了过来,跟洛珞说道。
“不用那么麻烦,咱们直入正题就行。”
洛珞摆摆手说道,他大老远过来可不是来休息的,有问题就抓紧解决。
虽然他肯定以祖国的航空事业为重,但剧组那边还停工等着呢,早一点解决也好早点回去继续开工。
“好,昨天电话里也没细说,主要是上次你给长征五号做的数学模型,被好几个项目都参考借鉴了,长征三号也不例外,乙系列和丙系列都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强化修改。”
“但是你也知道,模型这个东西直接套用只要材料没问题就行,但用来参考改进就很容易出差错,尤其是这次改动有点大,设计师都有些拿不准,所以希望请你来帮忙验证一下。”
胡振华突然握住洛珞的手,语气十分郑重的表示:
“毕竟模型是出自你的手,如果我们改动的有问题,那你就是我们最重要的一道保险了。”
胡振华这话说的很重,他也不得不谨慎。
要知道国家航天工程最惨痛的一次失败,正是长征三号乙系列运载火箭在9年前的首飞时酿造的。
当时他还不是什么总师,但已经作为设计师参与那次项目的他也在现场,那次失败惨烈的景象,他现在回想起来都还历历在目。
而且,那次事故的发生地,也正是脚下的这座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那是1996年2月15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首飞,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08。
不料由于一个电子元器件的失效,使得惯性基准倾余斜,火箭按错误的姿态信号进行姿态矫正,导致火箭在飞行22秒以后,触地爆炸,星箭俱毀,发射失败。
事故造成了6死57伤,这是中国航天史上最为惨重的失败,也是世界第五大航天事故。
事后他们认定的原因是在高空切变风的情况下,整流罩的振动频率与卫星相同,从而卫星产生共振,造成卫星发动机爆炸。
而美方认为原因是在高空切变风的情况下,整流罩结构破坏,造成卫星发动机爆炸。
就在同年的8月18日,长征三号火箭在发射“中星七号”卫星时,由于三级发动机二次点火发生故障,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再次发射失败。
这一连两次的失败可以说给长征三号项目无比沉重的打击。
往后的设计工作他们只能慎之又慎,尽量避免失败的发生。
好在近五年时间,长征运载系列火箭发射二十四次,成功二十一次,87.5%的成功率即便是放眼世界也是数一数二。
当然了,这还要归功于他们每一次的谨慎,细节决定成败,这次自然也不例外。
一点小变化就足以影响火箭的发射成功与否,更何况是这么大的改动呢。
似乎是觉得干说不够具体,胡副总师直接喊来了一个总体部的项目工程师:
“老姚,目前项目改进的情况跟洛老师交代一下,尤其是一些变动的材料参数,务必精确的跟他确认一下。”
话音刚落,一个人从光谱仪后探出头,沾着石墨粉的防护镜片下一双眼睛亮得惊人,正是胡振华口中的老姚。
洛珞并不认识这位姚工程师,但对方可认识他。
跟那些行政岗不同,这位一看就是一线科研型的学者,见洛珞已经来了,他丝毫没有客气两句的打算,三步并作两步跨过满地线缆,一把攥住年轻人的手腕就往里拽。
“您来看看这个——”
工作台上并排陈列着两截火箭燃料箱壳体。左侧样本表面布满鱼鳞状皲裂纹,右侧的则在灯光下泛着奇异珠光。
“这是按您模型优化的2195铝锂合金”
材料组负责人李敏适时递过检测报告:
“低温淬火时调整了晶界析出相,锂含量提到1.3%”
还有一章,得晚点了
第194章 终于亮起的灰色技能
几个项目的负责人陪同着洛珞一起,从一个个实验室轮流看了过去。
大屏幕上,1:50的长征三号模型在计算机操控下进行虚拟试飞。
当火箭突破卡门线时,洛珞注意到二级发动机喷口泛起的湛蓝尾焰比记忆中的颜色纯粹得多。
“多亏您重构的燃烧室流场方程。”
动力系统负责人张涛十分客气的说道,虽然他们不属于长征五号项目组,但对于洛珞的大名也是早有耳闻。
他在控制台敲出三维剖面图,镍基合金的晶格结构随着他的讲解如莲花般层层绽放:
“我们把GH4169高温合金的钇氧化物弥散相重新排布,现在涡轮盘在850℃环境能持续工作1200小时——”
听着张工的描述,洛珞的指尖无意识地在空气里勾画函数曲线,他的大脑也跟着飞速运转。
电脑屏幕纷飞的数据流中,他看见自己去年写在长征五号数学模型里的那个非线性泛函分析公式,此刻正在二十倍大的屏幕上统领着所有参数。
“现在的涡轮盘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
总体设计部的又一位工程师走过来,马克笔在整流罩复合材料示意图上圈出蛛网状结构:
“±45°交错织构的碳纤维布层,直接把整流罩减重15%,昨天试装时,吊装组的小伙子还以为拿错了模型”
此话一出,实验室顿时一片欢声笑语。
显然这次参考洛珞的数学模型,也让他们的改进工作收获颇丰。
“唰唰唰”
几个设计师一边说,洛珞一边在纸上奋笔疾书,这是他早就准备好的笔记本,即便是拍戏也随着带着,上面全是一些关于航天工程的模型数据,十分重要。
“应该用索伯列夫空间做约束。”
随着洛珞停下笔一个转身,计算机已开始重新渲染防热层结构,纳米多孔二氧化硅的介孔结构正在拓扑重新构建:
“马赫数8时的质量损失率还能再压0.1个点。”
虽然当时的模型是系统帮忙构建的,但其中数学的那部分洛珞比任何人都了解,此刻复核起来可谓信手拈来。
只是长征三号和五号之间不同的材料和参数实在是太多,即便是以他目前在数学上的造诣也回答不了,因为这已经不是个数学问题了。
他话音刚落,三十七双胶底鞋在地面摩擦出整齐的沙沙声,几名设计师当场就对洛珞的提议试着改动了起来。
“倒也不用着急修改,这些参数我都已经记录下来,事关设计模型,我还要从头复核一遍才行。”
洛珞如此说道。
材料学他掌握的并不好,尤其是涉及到火箭修改材料这么重大的事,就更不能凭他一个人的意见就直接定夺。
而如何复核,他早就已经有了打算。
他就知道,自己这积分啊,是攒不住的。
如果说最靠谱的方式,自然只有一个——把项目打算更换的材料参数输入【流形重构】,让系统模拟一遍便什么都清楚了。
上一篇:财富自由:从三十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