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211节
他没有寒暄,单刀直入的询问道:
“六号惰性粉末’卡在第三相变?”
他指尖点向进度表某行,报出一串精确的磁场频段阈值和晶格常数。
王院士瞳孔猛缩——这组数据,是材料组今早才录入核心数据库的。
这种绝密数据,别说打电话了,就算放在加密的U盘里,都得要总装的人来运送移交。
别说洛珞这个总顾问,即便是他这个总设计师,一旦出了九号院的大门,也别想在电话里知道这组数据的一点信息。
所以——他是怎么猜到的?
没等他这边想清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突然传来,开门的不是陌生人,正是当初在总装会议室跟洛珞激烈讨论过的复合金属材料研究院的胡老教授。
只见胡教授举着一沓报表冲进来,甚至没注意到身旁还有个人:
“王总!‘惰性六号’第18批样本的介电响应又飘了!磁场耦合根本……”
话音戛然而止。
“顾问!”
紧接着一阵惊喜的欢呼声在王院士办公室内响起,丝毫不复刚才的急迫,要不是王院士亲眼看着,怎么也想不到这前后反差之大,居然就隔了一秒钟。
而区别仅仅是……他注意到了旁边还站着了一个人。
即便这个人是总顾问洛珞。
王院士微微眯起眼睛,看着胡教授见到洛珞好像见到了救星一样的神情,十分的不解。
“这个洛珞……就这么神奇。”
“王总,事不宜迟,咱们去实验室看看吧。”
洛珞的注意力则全在项目身上,听到胡教授卡在了惰性伪装金属粉末的磁场响应上,当即提议道。
“好,正好你今天到了,我们临时召开个碰头会。”
王院士说道。
项目研发基地总实验室内,巨大的进度板占据了整面墙。
微型聚变点火、动态熵变密钥防护、引力波调制核心……
这些足以让顶尖物理学家屏息的词汇下方,都挂着一个醒目的黄色标识——待启动。
唯独最顶部一行,被打上了鲜红的“进行中”:
阶段一:纳米集群基础材料——“蜂巢之心”
这里是所有构想的地基。
没有那十亿级、可精确控制的纳米机器人集群,后续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洛珞的方案中对其的描述和要求——惰性伪装金属粉末的磁场响应、特定频段下的集群协同、与力场约束网的完美嵌合——每一项都卡在了当前材料的极限之外。
在洛珞到来后,项目各组代表第一次碰头会正式召开,不过会议的气氛有些凝重,空气仿佛像一个压缩的铅块。
长条桌的最前方,王院士和洛珞分坐左右,再往前的大屏投影处,胡教授作为“蜂巢之心”分项负责人,眉头则是拧成了川字,正在陈述着面前的实验报告。
“按照发难的工艺参数和微观模型进行的第18批试样……磁场响应率达标了百分之七十,同步性勉强及格,但在模拟力场约束下……集群稳定性一塌糊涂。”
投影屏上,放大的微观成像清晰无比:
在模拟力场的挤压下,原本排列整齐的蜂巢微结构开始扭曲、断裂,那些理论上应该如臂使指的金属“纳米虫”,像受惊的沙丁鱼群一样混乱冲撞、逸散、最终聚结成无法操控的金属块。
“达不到你要求的‘临界阈值密度’和‘协同抗压系数’”
胡教授叹了口气,看向洛珞:
“我们测试了所有已知的高强度纳米复合粉末基底……改性氮化硼、掺杂碳化硅、甚至用上了实验室刚合成的新三元相……不行,基础材料的物性极限就在这里。”
他用手指用力敲了敲报告上的那条红线。
会议室里落针可闻。
众人的目光全聚焦在洛珞身上。
其他那些更超前的技术还远,这最基础的一关若卡死,“尘埃之怒”将只是一个停留在图纸上的冰冷幻想。
王院士看着这一幕微微挑眉,他有些好奇,洛珞会如何解决他来到项目上面对的第一个难题。
洛珞没有立即回答。
他走到投影屏前,指尖划过那片混乱的微观图像,眼神专注得像是要穿透屏幕进入那纳米世界。
他回想起了“剧本游戏”中,“尘埃之怒”外壳上那些精细的蜂巢六边形暗纹在防护层析出时如同呼吸般活泛流动的景象,以及时佳雪分析出的密度阈值(10^6/cm)。
这不仅仅是数据,是他在无数次循环中用感官体会过的“真实”触感。
“极限……是拿来突破的。”
洛珞的声音打破了沉默,没有沮丧,反而带着一丝兴奋的微光:
“胡老,方向没错,但参数需要调整的不仅是材料本身……还有我们给它设计的‘家园’——那个承载它的力场构型模板。”
他调出设计图,放大其中一个六边形单元的3D模型:
“我们之前的模拟力场设计,太过‘刚性’,就像要把一群敏捷的士兵强行塞进刻好的混凝土模具里。”
他顿了一下,似乎在思索一个靠谱的形容词:
“但真正的‘蜂巢’,应该是活的,有弹性的,力场不应该是模具,而是……引导的流场!”
“流场?”
胡教授和几个材料专家愣住了。
“对”
洛珞在屏幕上快速勾画起来:
“参考晶格振动的动力学模型,以及……洛伦兹力在特定磁场梯度下的旋流效应。”
他修改着力场模型的参数,不再是均匀的压力,而是添加了细微的、带有特定相位和频率的矢量变化。
“设计一个非均匀、动态微调的力场网格,让纳米虫群在磁力‘浪涌’和约束‘弹性边界’之间,找到一个稳定的动态平衡点。”
他眼中闪烁着创造者才有的光芒:
“把工艺参数中的磁场加载曲线改一下,在这里——”
他指向一处关键的时间节点:
“加入一个短暂的高频脉冲,打乱即将成核的聚集趋势,就像……”
他思索了一下,突然想起了特效制作中的粒子动力学:
“就像在计算机模拟流体时,给停滞区域加一个微小的扰动源。”
这个想法大胆而新颖,完全跳出了传统材料固化的思维。
在场的专家眼中先是愕然,随后渐渐亮起思忖的光芒。
第248章 动了谁的蛋糕?
“那就试试看!”
胡教授激动的应下,随即还是分配工作:
“老李,你们力场组立刻配合洛总修改构型参数!小王,准备好下一批改性氮化硼-镍钴复合粉末!按洛总给的脉冲参数设计新的磁场加载程序!”
项目组的庞大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那王院士,我也先过去了。”
洛珞看向王院士打了个招呼,便离开了会议室,径直走向材料组实验室,只留下一个雷厉风行的背影。
办公室厚重的隔音门缓缓合拢,将走廊里急促的脚步声彻底隔绝。
短暂的寂静后,空气中弥漫开一种压抑的胶着。
葛毅紧盯着那扇门,仿佛要穿透金属看清外面那个正搅动整个项目神经的年轻人。
他原是河北某矿产集团的副总工程师,此次在“尘埃之怒”项目中担任王院士的副手。
随着洛珞的离开,他脸上浮现一色愠色,深吸一口气,转向端坐的王院士,压低的声音里裹挟着难以抑制的烦躁和一丝不安:
“王老,您真就让他这么过去了?招呼都不跟您详细打一个,直接插手具体项目……这像什么话!”
他靠近一步,指关节无意识地在合金桌面上敲击着,发出沉闷的声响:
“恃才放旷也得有个限度!这哪里是把您这个总师放在眼里?整个九号院的风纪,都要被这种……这种不守规矩的毛头小子带坏了!”
王院士端起桌上那杯已经没什么热气的茶,浑浊的茶汤映出他没什么表情的脸。
他抿了一口,苦涩在口腔蔓延。
他没有立刻回应葛毅的愤慨,目光落在胡教授那份数据混乱的报告上,尤其是那刺眼的“惰性六号”失败记录。
葛毅见王院士沉默,只当他心有同感,胆子便大了起来,声音更低,却更添了几分切齿之意:
“还有那矿产集团那边……您知道的,我们那边,还有不少‘老朋友’靠着传统药柱、引信的份额吃饭,至于这个‘尘埃之怒’?”
他嗤笑一声,带着浓浓的不屑,又夹杂着难以言喻的忧虑:
上一篇:财富自由:从三十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